第六章 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和失敗教案
第六章 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和失敗教案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點知識】
1、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條件與方針;2、中共“三大”召開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及評價;3、國民黨“一大”召開時間、地點、中心議題、主要內容和意義;4、新三民主義的作用及其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的原則區別;5、黃埔軍校的領導人、特點;6、馮玉祥北京政變的背景和結果;7、孫中山北上宣言和國民會議運動的內容;8、五卅運動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質、領導機構;9、省港大罷工的領導機構和特點;10、兩次東征的主力、對象、意義;11、北伐勝利進軍的目的、對象、主要戰場及結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領導人;13、帝國主義公開干涉中國革命的三個慘案和收回的兩個英租界;14、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15、“四一二”與“七一五”政變的時間、地點、發動者、標志;16、張作霖殺害李大釗;17、大革命的性質、失敗原因、作用與教訓。
【知識結構】
一、開始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1、國共合作的條件與方針
①中國共產黨:在 后認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必要性)
②中國國民黨:“比較是革命的 派,比較是真正的 派”;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孫中山在 失敗后,真誠地歡迎 同他合作,決定改組 。(可能性)
③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1921年 會晤孫中山,建議孫中山 ,創辦 ,同 合作;孫中山接受 和 的幫助,同意以“ ”的方式與 合作,改組 。(外部條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共關于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政策正式形成):
a、時 間: 年
b、召開地點:
c、主要內容:正式決定同 領導的 合作,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