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
(4)觀點二:弊大于利。互聯網創造了一個虛擬社會,往往會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別是青少年自制力差,久而久之可能會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產生消極影響。例如長時間上網,耽誤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影響視力及身體的正常發育;不良的網絡游戲和不健康的網站非但不能給孩子帶來好的技術實力和休閑娛樂,相反卻大大有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當今世界各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尤其是十四大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請搜集相關資料,說明其主要表現,并談談其對我國外交產生的影響。
①相關資料:可以是各類計劃經濟時代的票據與當前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改革開放前人們的穿著打扮、歷史影視、以及爺爺奶奶、父母親的回憶等等。
②表現:農村經濟全面振興;工業上建成一批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項目;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打開新局面;科技教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到xx年,我國綜合國力已經上升到全球排名的第七位。
③影響:為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創造了條件;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和平外交奠定了堅實基礎;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走進高考】
例1.(08寧夏,34)1980年,珠海是一個普通的小縣城。20世紀90年代,珠海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并獲得聯合國“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珠海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臨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領先 d資源豐富
答案:b 解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將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城市定為經濟特區,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使這些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
例2.(08全國卷ⅱ,17)改革開放加速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1978年我國城市數量為193個,1997年為668個,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長最為迅速。這主要是由于
a.經濟特區的設立 b.鄉鎮企業的崛起與發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 d.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
解析:b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人口學把城市化定義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是“人口向城市地區集中、或農業人口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城市化就是農村生活方式轉化為城市生活方式的過程。經濟學上從工業化的角度來定義城市化,就是農村經濟轉化為城市化大生產的過程。根據定義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城鎮發展最快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
例3.(08北京卷,19)《北京晚報》1958年創刊,后來一度停刊,1980年復刊。下列各組口號與上述“創刊”“復刊”時間相符的是
a.“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和平統一”
b.“反貪污、反浪費” “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