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案
【課堂小結】
師:除了我們現在是這么認為中央集權制度在明清時代的消極作用,那么西方學者是不是這么認為的呢?下面請同學們看段材料,(展示資料: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明確指出:……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為了防止專制的出現,孟德斯鳩主張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分立。他指出:“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泵系滤锅F《論法的精神》:”中國的專制主義……用自己的鎖鏈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兇暴!薄耙虼,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他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沒有這么遼闊,政府的專制的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保┱埜鶕牧现赋19世紀的西方啟蒙學者孟德斯鳩是如何評價中國的專制制度的?
生:(略)
師:其實,這些材料的核心內容就是指出了近代中國落后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因此在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根本不符合當時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18、19世紀,更是如此。中國不可避免地落后了,而且更閉塞,在弱肉強食的時代,中國被侵略已經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至于什么時間、哪一個國家率先侵略中國,19世紀中期之后中國的命運如何,這就是我們第二、三、四單元要學習的內容。不過,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政治斗爭內容之前,我們還要趁熱打鐵,先把學習中國君主專制發展強化和同一時期西方民主制度、尤其是資本主義民主的源泉與發展的內容,再來鞏固以下我們對于剛才最后一個問題的討論。
九、作業設計
1、你認為導致明清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高度強化的原因是什么?
2、明清時期的中國,有沒有人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弊端提出過批評?他們是誰?有沒有效果呢?請結合史實來說明。
十、問題解答
學習之窗
有的學者以張居正為例,認為明朝的內閣首輔是宰相。你認為這種看法對嗎?
答案提示:歷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決策,對皇權具有制約作用。閣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職權大小由皇帝決定,不能對皇權起到真正制約作用。張居正改革雖有成效,但觸犯官僚地主利益,引起皇帝不滿,死后被抄家、奪官。
本課測評
1、明太祖為什么要廢除丞相,設置內閣?
答案提示:宰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明太祖為鞏固統治。借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制度。為減輕皇帝沉重政務負擔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2、為什么說清朝軍機處的設置,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答案提示:康熙年間中樞機構為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約,對皇帝的集權具有一定的牽制作用。雍正帝另設軍機處,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學習延伸
閱讀與思考:說出軍機處的最初名稱、設置時間、所在地點和選擇軍機大臣的條件。
答案提示:軍機處最初名稱:軍機房。設置時間:雍正年間。所在地點:紫禁城隆宗門內。選擇軍機大臣的條件:皇帝親信的滿漢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