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案
那么,軍機大臣是否和原來的宰相一樣位尊權重呢?軍機大臣差不多每天都要朝見皇帝,報告和請示工作,諸如呈交遵照皇帝意圖起草的各種“上諭”草稿和轉達皇帝指示的“廷案”草稿、提出人事任免名單以及回答皇帝詢問的各種問題等等。這是當時清王朝中央最重要的領導工作方式之一。《清史稿》卷176《軍機大臣年表序》說軍機處“絲綸出納,職居密勿”,基本上是符合它當時的地位和作用的,但該書接著又說“厥后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蓋隱然執政之府矣”,此說則甚不準確,因為軍機處從來沒有過什么獨立“執政”的大權,它的一切活動,無非都是為了更好地為皇權專制服務而已。
師:3、軍機處設立的影響: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軍機處將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主要職權合一,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
(展示板書:三、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影響 )
師: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們只能跪錄圣旨,說明自秦始皇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了頂峰。我們在學完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之后,就需要及時進行總結。請根據第2、3、4課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如何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內涵?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和演變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其的核心特點是什么?
3、你認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體現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嗎?改制度形成的經濟基礎和理論基礎是什么?
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怎樣的作用?你認為它符合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嗎?為什么?
生:(略)
師: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內涵:該制度包括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制。專制主義指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全國的最高統治權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權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地方政府沒有性,必須聽命于中央,二者相輔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產物。其目的都是從政治制度上保證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君主個人的權威。
師: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⑴戰國時期初步形成:戰國時期封建經濟的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力量的增強,國家局部統一局面的出現為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創造了社會條件。各國的變法,進一步掃除了奴隸制的殘余,確立了封建制度,適應了新興地主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如商鞅變法中軍功授爵,廢奴隸主貴族特權與設縣制等規定;法家韓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權和以法治國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統的中央集權理論。
⑵秦朝正式建立:秦統一后,正式建立該制,其內容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既加強皇帝對中央白官的控制,有加強了對地方官吏與百姓的控制。從而把專制主義決策方式與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有機結合,正式確立該制。(經濟文化等措施的配合)
⑶西漢鞏固:漢初,王國問題影響了中央集權,經漢景帝的平定七國之亂,至漢武帝采取專制措施,形成“大一統”局面,從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體基本定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得以鞏固。東漢初,光武帝曾進一步加強皇權,但由于豪強地主勢力的惡性膨脹,最終形成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