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思維拓展】
1.經濟大危機對美國的影響
(1)經濟危機對美國的金融、工業、農業帶來了全面的沖擊。生產跌回到19xx年水平。
(2)失業人口大增,1932年全國有約200萬人失業,1933年近1700萬人。
(3)社會動蕩,全國范圍內的罷工、抗議示威、騷亂暴動此起彼伏。
(4)美國資本主義制度被推到崩潰的邊緣。
2.羅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義
(1)實質:新政是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2)積極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②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③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對美國以及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走進高考】
例1.(08全國卷i,21)1932年,英國外交大臣奧斯汀8226;張伯倫在評論國際形勢時說:“世界近兩年正在倒退,各國相互之間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進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穩定的和平邁進,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懼和威脅的態度。”與上述評論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a.美國經濟危機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c.納粹黨在德國上臺執政 d.日本發生“二二六”兵變
解析:a 注意所給時間:1932年。1929年-1933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解除經濟危機對本國的破壞,各國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使得國家之間矛盾和摩擦尖銳化。在解決經濟危機的過程中,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失去了歐、亞兩大戰爭策源地的形成。b項是在1935年;c項是在1933年;d項是在1936年。
例2.(四川,18)“大蕭條”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業的措施。其中美國實行的主要措施是
a.興辦公共工程 b.發展軍事工業c.調整農業生產 d.加緊殖民掠奪
解析 本題屬考查羅斯福新政的部分內容,屬于記憶能力的考查。b、d相與美國不符,c項只是對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在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增加了就業機會,故選a。
例3.(天津文綜)羅斯福說,工業復興法是美國國會制定的“最具有深遠意義”的法規。實施該法的主要目的是
a.實現經濟復興 b.增加就業機會
c.國家干預經濟 d.防止盲目競爭
解析:此題易錯選為c。注意此題考查的是羅斯福實行工業復興法實施的主觀目,而非客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