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競爭法則 d.購買降價處理的商品,緩解生活的困難
12. 羅斯福新政時,美元貶值成為擺脫經濟危機的重要措施。這一措施
a.是美國擺脫經濟危機的最核心措施 b.穩定了世界經濟形勢
c.推動了美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d.直接提高了國內人民的消費能力
13.(廣東單科)1929—1933年發生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當時人們最有可能的體驗是
a.“牛奶面包價格都漲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買彩票中獎還要難”
c.“整個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靜” d.“為共渡難關各國變得親如兄弟”
14.(四川文綜)“大蕭條”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工業國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業的措施。其中美國實行的主要措施是
a.興辦公共工程 b.發展軍事工業 c.整農業生產 d.加緊殖民掠奪
15.(海南歷史)“政府應該用稅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給窮人”。這一主張屬于
a.人文主義 b.空想社會主義 c.科學社會主義 d.凱恩斯主義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30任總統柯立芝說:舉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第31任總統胡佛說:我們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我們無能為力了。
第32任總統羅斯福說:不知這座用紙板搭的房子(指馬里蘭銀行)會不會倒塌。
紐約兒歌唱道: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
請回答:
(1)依據材料,分析此時的美國發生了什么大事?
(2)面對現狀,胡佛和羅斯福奉行的經濟政策分別是什么?
(3)羅斯福在就職宣言中說:我們最大、最基本的任務是讓人民投入工作。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從20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的角度,評價羅斯福“新政”。
材料二 固定不變的工廠工資和不斷下降的農場收入這兩大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了國民收入嚴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國人得到全部個人收入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人民大眾不充分的購買力與那些拿高薪水、得高報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資本投資同時存在。20世紀20年代中,資本貨物的產量平均每年的增長率是6.4%,而消費品產量的增長率為2.8%。這最終導致了經濟的受阻;這種低下的購買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資本投資。結果,1929年6月到10月間,工業生產指數從126下降到117,從而造成了促使這年秋天股票市場崩潰的大蕭條。
材料三 1933年3月,美國的失業人數據保守的估計為1400多萬,相當于全部勞動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國,失業人數將近300萬,在全部勞動力中所占的比例與美國的大致相同。德國的情況最糟,失業人數至少有600萬;工會執行委員會估計,他們的成員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沒有工作,另外還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