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教案(二)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3、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備課資料】日本投降全記錄
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歐洲戰事結束。
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8月6日上午,“伊諾拉·蓋伊”號美機駛過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一顆名為“小男孩”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的原子彈。
8月9日凌晨,蘇聯百萬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給日本關東軍以殲滅性打擊。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8月10日凌晨,44歲裕仁天皇最終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正午,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6日,日本關東軍宣布向蘇軍投降。
8月21日,芷江受降。日本代表、駐華日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前來同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及美軍有關人員舉行洽降會談。
9月2日上午,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包括中國的徐永昌將軍,依次簽字。
9月3日,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三天,并從次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新中國重新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每年的9月3日。后來,這個日子被全世界工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政府簽署投降書。
4、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①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
②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④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問題探究】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分析。
提示:
從日本角度分析:日本發動的戰爭是侵略的、非正義的法西斯戰爭,這種戰爭必然以失敗告終。
從中國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實現了全民族的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中共敵后戰場的抗戰、華僑的支持等)。
從國際角度分析: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如白求恩、科棣華等)。
★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有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想一想,它與日本不斷擴大侵略中國的過程有什么關系?
答案提示:日本不斷擴大侵略中國的過程使中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國共兩黨開始尋求調整兩黨關系的途徑,以利于合作抗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合作拉開了序幕。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成為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全面抗戰的標志,在客觀上促成了國共合作,加快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步伐。
2.日本右翼否認日軍在侵華期間制造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認為只是在戰爭期間的某種屠殺,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案提示:日本右翼對侵略戰爭的粉飾是二戰后日本軍國主義理論、思想及罪行沒有得到徹底清算的表現,是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同時軍國主義復活的表現。它嚴重傷害曾受其侵略的亞太地區人民的感情,嚴重危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它不符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不利于中日關系的正常發展,違背了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