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
2、使世界各地日益聯(lián)為一體,真正的世界歷史開始了。
擴展:世界由分散到整合(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再由整合到分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
又由分散到整合(冷戰(zhàn)結束后經(jīng)濟全球化加快)
(二)對歐洲的影響
1、歐洲人開始瘋狂地殖民擴張和掠奪(這又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拓展)
2、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
理解:海外貿易的擴大推動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fā)展;大量金銀掠回歐洲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金銀的大量流入引起物價上漲,使從事工商業(yè)的資產階級暴富、而征收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日益衰落。
3、歐洲商路及貿易中心的轉移(表現(xiàn)及影響)
4、科學文化發(fā)展發(fā)展迅速
在科學文化上,新航路開辟本身就被稱為“地理大發(fā)現(xiàn)”,推動了地理學革命;當時的航海主要靠觀察天象來確定方位,推動了天文學發(fā)展;它打破了天主教會神學理論基礎托勒密體系,為天文學革命提供實踐基礎,推動文藝復興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美洲等地發(fā)現(xiàn)的大批新物種,推動了生物學的發(fā)展;它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杰出表現(xiàn),在文學藝術上也有反映,如《魯賓遜漂流記》;反過來還推動對造船、火炮制造、氣象等方面的研究。
(三)對亞、非、拉的影響
成為歐洲侵略掠奪的對象,災難深重;但也加強了與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
(四)對中國的影響
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的影響在經(jīng)濟、外交、文化三方面表現(xiàn)得比較突出。
經(jīng)濟上,明朝中后期從菲律賓等地大規(guī)模引種西班牙人從中南美洲帶來的玉米、紅苕、馬鈴薯、花生、煙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產作物紅苕、馬鈴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長有了糧食保障,還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歐洲商人對中國商品的大量購買、運輸,推動了明清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外交上,明朝有葡萄牙騙居澳門,西班牙和荷蘭侵略中國臺灣,中國開始反對西方殖民侵略的斗爭,鄭成功收復臺灣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清朝入主中原后,因為害怕漢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結起來威脅滿洲人的統(tǒng)治,實行嚴格的閉關政策,使清朝喪失了同歐洲充分交流的機會。
文化上,羅馬傳教士直接到中國來,基督教重新在中國傳播;傳教士為了順利傳教,帶來天文、地理、歷法、數(shù)學、繪畫、音樂等方面的書籍和知識,并和明朝上層人物結合翻譯出版,西方文化開始直接在中國傳播;中國文化學者開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著作的成果,徐光啟和宋應星就是突出的代表。所謂“西學東漸”,就是新航路開辟在文化上的影響。
六、課后作業(yè)(任選一題)
1、如何評價哥倫布?
2、學習“新航路開辟”有感
參考主題:(1)海洋權的得失與國家的興衰
(2)航海家們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
(3)對外開放、維護國家主權與民族振興的關系
學生自學提綱
一、課前準備活動
1、閱讀本課,完成預習大綱中的相關要求
2、到書店中買迷你型地球儀(約2元錢),在上面標出新航路開辟圖。
3、閱讀配套的彩色地圖冊相關內容,上課時打開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