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命歷程
細胞全能性的原意指受精卵的分化潛能。上課前一周,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教學時,先以植物組織培養或以動物克隆為實例,說明分化的細胞仍然保持其全能性;進而用動物細胞的核移植技術進一步說明細胞核的全能性。這些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中含有本物種的全部核基因,因此,分化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分化出各種細胞和組織,形成一個完整個體的潛能。這樣,細胞全能性的定義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上,可結合圖解介紹造血干細胞的培養和分化,組織學生交流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討論研究干細胞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細胞衰老又叫細胞老化,是指在正常情況下,隨著年齡增長內穩態下降,機體組織細胞發生退行性變化并趨向死亡的不可逆現象。由于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具有同步性,所以,教學時先啟發學生從宏觀上描述呈現衰老體態的老年人的面部特征,如老年斑、皮膚干燥和皺紋等;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從微觀角度初步認識衰老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特征(如下表):
細胞凋亡是細胞發育過程中由基因引發的自動結束生命的生理過程。教學時,通過列舉人體神經系統形成過程中的細胞凋亡的現象,以及健康成人的骨髓和腸黏膜上皮細胞凋亡的現象,使學生明確在胚胎發育階段通過細胞凋亡清除多余或完成使命的分化細胞,保證胚胎發育正常;在成體發育階段通過細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變的組織細胞,保證機體健康。因此,不能將細胞凋亡與細胞衰老而死亡混為一談。最后,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延緩細胞衰老,關注老年人的健康問題。
3.3 細胞癌變的教學
細胞癌變的教學可以放在細胞分化部分,也可以與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放在一起。學生對細胞癌變知之甚少,上課前布置他們搜集惡性腫瘤及防治方面的資料。教學可采用討論式,讓學生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什么是癌?癌細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細胞發生癌變的根源是什么?誘發原癌基因發生突變的因素是什么?怎樣防治惡性腫瘤等等。針對上述問題開展的討論活動,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且還可以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上述對“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教學構思是粗糙和膚淺的,但愿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深入學習和領會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精神,推動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和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本文已發表在《生物學通報》xx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