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系統與設計》第一節《系統的結構》
(2)如何理解“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不管什么棋類比賽,關鍵的一著下錯,都很有可能輸掉整盤棋。
【系統思路】要重視關鍵因素。在一個系統中關鍵部分的變化,甚至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案例分析:廚具的安裝
思考:
1. 請分析吳瑾家的廚房裝修與廚具安裝出現問題的原因所在:
忽視系統的相關性,家庭裝修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程,各項工作之間、各種設施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它們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只有從它們的相關性出發,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事半功倍。
2. 如果讓你設計,你將如何處理,才不至于出現這類管線打架和有安全隱患現象的問題?
在預埋廚房水管和電線時,就要考慮好哪里是烹飪區,哪里是儲藏區等,再決定水電的管道和線路實際;在購買廚具時,要依照廚房的個性化要求來選購,具體裁衣,協調安排好風、水、火、電的接口,還要考慮造型、色彩以及人機關系和工程材料等方面的方面的因素。
3)目的性:
系統都是以實現某種功能為目的的,這是區別這一系統與那一個系統的標志。設計和分析一個系統時,必須先弄清其目的,否則就無法構成一個良好、有序的現實系統。系統的多個目標有時不完全一致,甚至矛盾,這就需要協調,尋求平衡或折衷的辦法,從而更好地實現其目的。
(1)人們為什么要發明自行車?
自行車的由來: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出現于1790年,由法國人希布拉克用木材制成,沒有腳蹬,靠雙腳交替踏地前進。18xx年,俄國人阿爾塔莫諾夫發明了一輛輪子前后掛著的小車。這些發明家把它作為禮物獻給了俄國沙皇。1831年,德國人德列斯發明了車把,可以方便地轉彎。 1839年,英國人麥克米倫發明了腳踏,裝于前輪上。 1880年,法國人基爾梅發明了鏈條,用它帶動后輪旋轉。 1888年,英國人鄧勒普發明了充氣車胎。
結合自行車演變,讓學生理解:任何系統都具有某種目的,都要實現一定的功能。
(2)自行車為什么要有剎車功能?自行車的作用是提高速度,使人們可以更快地到達目的地,而剎車的作用卻是減速,兩者相矛盾。為什么還要剎車呢?
在某些情況下(如下陡坡),行車速度和安全要求這兩個具體目標產生了矛盾,就得通過剎車來減速,進行協調,從而保證自行車更好地到達目的地。
【系統思路】系統的具體目標之間有矛盾時,要從系統的目的出發,進行協調。
馬上行動:
填寫:
1.人們將發條、游絲、齒輪、表殼等零部件組裝成鐘表,其目的是:
實現能準時的體現時間的功能。
2.經營管理系統通過優化和配置企業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而形成,其目的是:
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成本和能源使用的最小化。
討論p071:作為一個系統,我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目地是什么,是通過哪些途徑進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
使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調減糧田面積,增加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種植業開始形成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協調發展的基本格局。
4)動態性:事物都是不斷變化,因此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在分析認識系統時,不僅要看到它的現在,還要看到它的未來,掌握系統的發展規律,從而預測系統的將來。
討論p72:
1. 某學校一位教師肩膀疼痛,一位醫生用各種藥物和方法治療肩膀,都收不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令一位資深的醫生認為:人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他對該病人進行了全面身體檢查,最后發現病人患肺癌,右肩膀疼是癌細胞擴散的結果。后經系統診斷和綜合治療,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