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源自于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怎樣使用本書導讀”和第一章第一節“技術與人”。《技術與設計1》模塊教學設計案例
一、 技術的價值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能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說明技術是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表現。
2、能力目標: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技術的產生和技術與人類需要之間的辨證關系。
3、情感目標:使學生對技術產生興趣,形成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積極投身到通用技術的學習中來。
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源自于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怎樣使用本書導讀”和第一章第一節“技術與人”。人類的需求不斷推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本章的切入點,技術對人具有保護、解放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是本章的邏輯起點。教師要通過這個課時的教學,了解通用技術課程;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要引領學生走進技術世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技術的運用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激起學生對技術和《通用技術》這門課的極大的學習興趣,教學難點是理解技術與人的關系。
教學媒體、資源的運用:
為更為有效地展示技術對社會、對個人的重大影響,在常規教學媒體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等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增強教學的感染力,使學生溶入技術領域中。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技術有一些感性認識, 但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一般認為技術比較神秘, 是技術人員的事情, 與自己關系不大, 因而參與技術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學生的學習程度不一,3班、4班的學生高一錄取時成績比其它班要好,對這兩個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11班、12班、13班、14班、15班學習成績相對要差一些,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上的要求可以適當低一些,但是在情感目標上對全體學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教學策略:
采用案例分析法是本節較適宜的教學方法。要通過演示、討論、講授等方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感受技術就在他們身邊,技術不斷地在發展,而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社會對個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學生積極地去探究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通用技術課程介紹:
1、通用技術是一門什么課程?
通用技術在本課程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2、通用技術是高中學生必修課程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客觀存在,成為引起和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術素養是當代青少年的基本素養,通用技術課程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通用技術課程包括 9 個模塊,我們本學期學習的《技術與設計1》是必修模塊,是普通高中學生人人必須修學的課程。
圖1—1 通用技術課程的 9 個模塊
3、如何學好通用技術課程?
(1)技術學習過程是主動構建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因此,同學們在學習中要學會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善于思考,勤于動手, 學中做,做中學,積極參與技術活動和親身經歷、體驗設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