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第一課時
多年來,各國都努力探索著月球的奧秘, 但是,各自為政的局面拖緩了大家前進的步伐,xx年11月, 一個有關建立月球村的大型月球探索計劃在印度召開。這次會議將目光鎖定在了新時期的月球開發計劃以及將來對月球資源的利用上, 并推出了一份《新月宣言》, 它將成為國際間“21世紀月球探索”合作的行動計劃書。
1979年,第34屆聯合國大會曾通過《月球條約》。條約內容涉及探索和利用月球、設立月球登陸基地等問題。但由于
美國和 前蘇聯凱艦月球的軍事戰略價值,公開建造月球基地,《月球條約》早已成了一紙空文。現在, 隨著各國紛紛推出各自的探月計劃, 如何和平地利用月球資源 , 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月宣言》提出了一個月球探索的漸進式計劃。計劃先由歐洲的首個月球探測器飛 mart-1" 號進入月球 " 大 門 ", 也就是太空中月球引力作 用大于地球引力作用的邊界位 置。接著 , 印度的極地衛星發射火 箭 , 將攜帶一個邊長 1.5 米的立方體衛星 "char1drayaan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進入地球軌道,在5天半的時間里繞地球飛行 35 萬千米。而后衛星掙脫地球引力,開始長達 386000 千米的月球之旅。在未來的幾年內, 中國和日本再分別向月球發射太空飛船。與此同時, 美國再考慮將一輛雙人登月車向月球探索軌道開去。
計劃還打算在xx年之前, 送機器人上月球, 并將所有參與合作國家的機器人組成一個 " 機器人村 ", 在月球上試驗新的技術, 為在 2024 年之前實現有效可行的人類月球探索和永久居住打好基礎。
根據重返月球的計劃, 人類將于2020 年在月球興建實驗工廠、農場等。和首次登月不同, 人類在2024年將要在月球上長期呆下去, 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 種植生活用的蔬菜、糧食, 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還能生產只有在引力場十分微弱的條件下才能生產的特殊優質材料。
奔月神話不再是神話了, 讓我們在月球上, 編寫新的神話。終有一天, 新的神話又將變成現實!
技術價值問題
技術價值問題是技術哲學中的熱點問題, 其中很多爭論至今仍莫衷一是, 如技術是否荷載價值, 或 " 技術本身 " 是否荷載價值, 技術的應用又具有怎樣的價值, 技術價值有怎樣的特點等等。考察以往的研究不難發現 , 其中隱含著概念的含混和視域的不確定性, 而這正是技術價值問題研究難以深入的重要原因。這里結合有關技術價值的熱點問題, 從各個層面對技術價值進行分析, 嘗試對此做一些更細致的探討。
一、技術、價值及技術價值概念
技術的定義很多 , 但很難說哪一個技術定義涵蓋了所有的技術意義而獲得一致公認。技術概念的多義性導致了技術價值研究的多角度特性, 從不同的技術概念出發難以期望得出一致的研究結果。 " 其實, 承認技術的多重決定因素就無法設想人們會一致同意任何一個定義。 " 然而, 正像恩格斯所說 ," 在科學上, 一切定義都只有微小的價值。要想真正詳盡地知道什么是生命 , 我們就必須探究生命的一切表現形式, 從最低 級的直到最高級的。 " 因此, 與其糾纏于技術定義 , 不如針對技術的各個層面展開討論。不過, 為使技術價值研究限定在一定的辯題范圍之內, 有必要首先區分狹義技術與廣義技術。所謂狹義技術, 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技術, 是搞 " 技術工作 " 中的技術 , 是生產技術、工作技術、醫療技術 , 是針對人與自然的技術。所謂廣義技術, 大體上指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動中 , 所應用的一切手 段和方法的總和。簡言之 , 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 術。本文所講的技術只是狹義技術 , 只限于創造人工自然的技術 , 而不涉及改造社會及人本身的技術。這是因為有關技術價值的爭論基本上是在狹義技術范圍內展開的。有代表性的狹義技術定義認為 , 技術是 " 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 依靠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 來創造、控制、應用和改進人工自然系統的手段和方法 " 。而遠德玉、陳昌曙先生提出的技術動態過程論則對于理解技術是具有啟發性的。所謂技術的動態過程論, 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