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節《結構設計》(粵教版)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回憶對“設計”認識:
設計的階段:一個設計經歷了從一個意念到成為一個實物,到被別人認識,受別人評價,在進而改進的三個階段。
我們分別成為:設計的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
而作為設計者,主要負責設計的過程這一階段。
設計的一般過程可為四個階段:
發現與明確問題
制定設計方案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優化和改進
(它是一個可循環的過程)
現在我們根據設計的一般過程布置結構設計的作業。
題目:橋梁模型設計
上交的內容:橋梁方案和模型
【設計方案】
一、設計的目標與要求
1. 主橋承重能力:>=500g;(最低)
2. 規格:
跨度:>=30cm(最低)
孔高:>=15cm(最低)
橋寬:>=8cm(最低)
3. 材料:主體承力材料:木料(筷子、牙簽、紙筒、雪條棒)
4. 時間:第七周周一
5. 成員:7人小組
二、收集資料
(原橋的文字和圖片)
三、方案設定
1. 問題分析
2. 設計圖(參照p27頁)
四、橋梁模型制作
(附上模型的照片)
五、優化建議(200字以上)
1.他們的構件做得很厚實,是通用增加了構件橫截面積來提高強度的,還有它們把撲克牌卷成弧形或圓形,利用彎曲面更好地抗變形。
2.它們放的書不整齊,使得結構不穩定,所以倒塌了。3.結構的連接方法。
2分鐘時間要學生描述心中的自行車的樣式。
兩個輪子加一個框架。
頭腦風暴法,解答問題。
列舉:
外觀
功能
實用
安全
成本
等
閱讀課本
記錄作業的筆記要求
通過游戲的回顧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
營造這樣的情境,目的是讓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強調設計一般過程的重要性,知識再現,鞏固學習
考慮橋梁的根本用途,承重能力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歸納結合情景假設來貫穿知識點的學習,緊抓結構設計的考慮因素。能體現發動學生對結構設計考慮因素的思考。但逆向思維的方法沒有體現,假如能加入從一個結構聯想起用途的情景訓練,教學內容就更充實了。對于后面布置作業那里,應該可以更節省時間,可以通過發教學學案的方式來布置作業。省下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一些結構分析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