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產業和勞動者教案
⑷運用本單元的相關知識說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3、 第三產業亟待發展
材料: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連續多年滯后于第二產業,積極有效的發展第三產業,是滿足居民服務消費需求的必要條件。當前發展第三產業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緩解嚴峻的就業壓力。據計算第三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是第二產業的5倍以上,期間,我國新增就業人口的85%都是在第三產業領域。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不僅低于發達國家,還低于同等發展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潛力很大。
分析:⑴運用三大產業的有關知識,說明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
⑵結合我國就業的實際形勢,說明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
五、典型題例分析:
例1、不定項選擇題 上海農民將本地的資金、技術、品牌、管理等優勢與外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相結合,到內蒙古等地興辦跨地區農業企業。這既拓展了上海的農業發展空間,又有利于搞活外地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這說明
a. 市場作用下,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兩地農業獲得共同發展
b. 跨地區經濟合作,有利于縮小地區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c. 農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
d. 實現共同富裕的唯一途徑在于發展農業的跨地區合作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綜合能力。材料表明發展農村經濟,必須打破計劃經濟條件下條塊分割的局面,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搞活經濟。因此要選a、b、c項,d說法絕對化,不選。
例2、 據XX年9月17日《經濟日報》報道,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產業的投資增幅攀升,同時,第三產業投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整個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好的態勢。
⑴結合材料說明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
⑵第三產業投資的快速增長對整個國民經濟增長有哪些作用?
答案要點:(1)三大產業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的。第一產業是二、三產業的基礎,為二、三產業提供重要原料和廣闊市場;第二產業為一、三產業物質資料和技術裝備;第三產業的發展既依賴于第一、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又為第一、二產業提供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不可或缺的服務,促進一、二產業更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吸納大批從第一、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以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第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第三,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例3、1990年至XX年,我國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3個百分點,達到了38.6%。大量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城鎮總人口從1。787億增加到6。327億。據測算,我國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即增加1400億,最終帶來3360億元的gdp。今后我國將繼續實施城市化戰略,預計到2020年城市化率將達到56%
結合以上材料,運用所學經濟常識說明城市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分析:本題切入點清楚,審題上基本沒問題。但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卻是很高的,學生必須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素質。首先對照材料挖掘與材料有關的理論,然后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 “增收”、“投資”、|“就業”,再有條理的表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