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采取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眾的民主素養還不是很高,從這樣的國情出發,我國只在鄉鎮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識有所增強,政治參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更多地直接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順應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將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級,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我國選舉方式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1953年12月,我國首次普選,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其中鄉鎮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1979年,我國直接選舉的范圍擴大到縣級,而且規定實行差額選舉。1986年,我國各級人大代表一律實行差額選舉。1995年,我國簡化了直接選舉的程序。XX年,人大代表換屆選舉,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其中,縣鄉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都實行差額選舉。我國選舉制度的發展歷程表明,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例題:每個選民都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是( )a.等額選舉 b.直接選舉 c.差額選舉 d.間接選舉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各種選舉方式的認識,b項符合題意。(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1.對待選舉要有正確的態度公民只有切實行使好選舉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種“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識、民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2.提高自身素養,培養政治參與能力選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每個人都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選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實現民主選舉的預期目的。例題: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a.是否直接參與了國家事務的管理b.是否直接參與了社會事務的管理c.是否向國家機關提出建議以及被采納多少d.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解析:對于一般公民而言,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和條件的制約,a、b、c這三項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作為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d項符合題意。三、學習自評(一)單項選擇題1.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競爭的選舉方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