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產生和本質》教學設計
2分鐘打出幻燈片能夠掌握貨幣的產生和本質,熟練運用[課后練習]1、貨幣的本質是 ( ) a、商品 b、一般等價物c、金銀 d、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2、貨幣與等價物相比 ( )a、它們沒有本質卻別,兩者是一回事b、它們都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c、它們有本質區別,兩者不是一回事d、它們的出現徹底解除了物物交換的困難幻燈片基礎知識掌握扎實,能夠熟練應用。教學反思: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預期的教學計劃得到了實施,教學效果也較理想。但我的思緒卻剛展開,回顧整堂課,我有如下的體會:1.合理的導入,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進入上課狀態比較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反映比較積極;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符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2.授課期間,這堂課可以說沒有一個同學睡覺、溜號的,每個同學都參與到了教學中來,我想這應該歸功于表演小品同學的精彩表演,歸功于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同學生動、形象的表演,學生們非常容易的掌握了貨幣產生的過程以及特點,同時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政治的熱情,正象一位同學在課后對我說的:“老師,沒想到政治這么有意思!”3.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加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繼而大大縮短了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過程。歌曲《鈔票》的播出更是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他們在掌握本框知識的同時,也受到了一次形象生動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4.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注意了以學生為主體,他們成了課堂的主角。在知識的傳授上,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和探究,使知識得到了內化。5.由于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關于課外的考古活動研究成果顯著,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也同時陶冶了情操,愛國主義的觀念深入他們的心。對展示的成果,他們充滿成就感6.由于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對它的依賴較大,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得不夠充分。在今后的多媒體教學中,應該始終注意它的輔助作用,切不可喧賓奪主。教學教學,在教的同時,老師自己也在學,學的不僅僅是學生。教過之后能有所思,在思中學到東西,這樣的教學才是有裨益,能助己進步的。附:學生課外研究成果展示 第一組的發現:貨幣之最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公元前15XX年前后,殷周時代的銅貝,形狀似貝,是金屬貨幣的原始形態。最早的鑄幣,是公元前4XX年,春秋占國時代的刀幣,形狀似刀;布幣,形狀似鏟。最早的銀元,是公元1659年至1981年間,鄭成功鑄造的銀元,正面鑄有“漳州軍餉”四字,背面有一劃押。1888年,清政府發行“光緒元寶”銀幣,才正式叫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