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導學案
人民幣的流通,是我國國民經濟、人民生活賴以維持和發展的血脈。愛護人民幣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要做到不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不揉搓、毀壞人民幣,而且,我們還要盡量影響周圍的人愛護人民幣。
名言共賞:
1.“你到一個國家所見到的第一件東西就是鈔票,它就像一個國家的面子,馬虎不得”。
2.商品社會里,紙幣就是形象的“國家名片”。
效果體驗
1. ( 年上海文綜 ) 二戰期間,國家紅十字會向納粹集中營里的戰俘提供一些食品、衣服、香煙等物品。戰俘之間進行物品交換或用勞務換取物品的行為經常發生,交換中,香煙逐漸成為大家普遍樂意接受的物品,例如, 1 件襯衣值 80 只香煙,為他人洗一件衣服可換 2 只香煙等
請運用所學經濟常識簡要回答:
( 1 )在這個故事中,香煙充當了什么角色?執行了哪些功能?
( 2 )為什么香煙從普通消費品變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貨幣的產生及其本質的理解和把握,并重點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答案:( 1 )香煙在交換中充當了貨幣的角色。執行了交換媒介好計價單位的功能。( 2 )直接的物物交換往往會使交換變得很不方便,因此客觀上需要有一種商品能表現和衡量其它商品的價值,并被交易雙方普遍接受。香煙具有體積小、質地均勻、便于攜帶存放、易于計量等特點,使它在集中營中從普遍消費品變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
2.( 年廣東)貨幣在愛商品流通中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對于貨幣的正確認識是()
a 、貨幣只有流通手段的職能
b 、貨幣就是金銀,金銀就是貨幣
c 、有商品交換就有貨幣
d 、貨幣能夠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
解析:該提直觀地考查學生對 貨幣這一知識點的系統把握,重在考查對知識的再現能力。 a 錯在貨幣還有其他職能, b 錯在混淆了金銀與貨幣的概念, c 錯在對貨幣的產生問題理解不到位。
答案: d
學生質疑與教師答疑
學生質疑:貨幣能充當價值尺度,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紙幣是否也可以充當價值尺度呢 ?
教師答疑:貨幣之所以能夠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也具有價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價值作為尺度來衡量其它商品的價值。這就正如尺子能夠衡量物品的長短,是因為尺子本身有長度一樣。而紙幣只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它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也就不能充當價值尺度。我們一定要了解紙幣與金屬貨幣的聯系和區別。
第四部分 課后跟蹤
走進生活 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向銀行工作人員或者財務會計人員了解如何鑒別假幣,調查我國在反假貨幣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自我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白居易的名詩《賣炭翁》導入,分析商品的含義以及基本屬性,然后在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等的教學中,繼續用《賣炭翁》來為同學們創設學習情景,使得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學生興趣,激發了其求知的欲望。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更多的使用談話法和情境體驗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體驗,學會思考和認知,從而獲得知識,并且實現知識和生活的結合。
第五部分 專家點評
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難點設置恰當,教學過程流暢。老師能夠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生活情境,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和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體驗中提高認識能力和認知水平,最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