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個人收入與分配
——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
1、什么是總體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總體小康:從微觀上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從宏觀上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2)全面小康: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經濟更加發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2、科學發展觀
(1)含義:xx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就是科學發展觀。
(2)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
(3)措施(表現為哪幾種發展狀態):
a 全面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b 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等等統籌工作,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方面相協調。
c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濟全球化含義: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
經濟全球化的原因:
(1)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
(2)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分工使生產要求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
(3)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
(4)資本為了追逐利潤,在全球到處奔走。
(5)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以及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發展。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方面有哪些?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3、經濟全球化是通過跨國公司實現的。
跨國公司:指在本國擁有一個總部,并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
4、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
(1)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
(3)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影響其他國家,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4)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不能置身事外,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5、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1)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等。
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