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課知識回顧與測試
為什么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供求變化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
供,就是市場上的商品供應量;求,就是消費者需要的商品數量。當市場上某種商品少了,供給不能滿足需求、即供不應求時,買者競相購買,自然會導致商品的價格高于價值,于是,物價上漲;但市場上某種商品多了,供給超過了需求,即供過于求時,賣者競相出賣,自然會出現商品的價格低于價值,于是,物價下跌。“可見,供求變化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下波動,引起商品的價格經常與價值不一致。”
市場上價格的這種上漲或下跌會是無止境的嗎?價格和供求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價格是不會無限制地上漲或下跌的。原因是:
價格的漲落會影響供求,使供求趨于平衡,從而使商品的價格接近于價值。
商品價值的上漲或下跌,直接關系到商品生產者的利益。當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時,商品生產者的獲利就減少,有些生產條件差的生產者會因虧損而破產;有能力的生產者(資金雄厚)則會減少生產或根據市場轉產,什么商品有利可圖就生產什么商品,這樣,這種本來供過于求的商品就會因一些商品生產者破產、減產、轉產而變得供不應求。由于供不應求,會引起價格上漲,商品生產者獲利增加,別的商品生產者看到這種商品有利可圖,就會改行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擴大,這樣,就使本來供不應求的商品因生產擴大又變得供過于求。
正因為價格和供求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商品的供求關系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的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求趨于平衡。所以,價格不會距離價值太遠,價格不能無限制地上漲,也不能無限制地下跌,它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為什么在價格波動的曲線當中有一條直線作為軸心貫穿其中?
價格波動的曲線當中,有一條直接作為軸心貫穿其中,是因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格終究是由價值決定的,供求關系對價格只能起影響作用(價格在一定幅度內上漲或下跌。)這種價值對價格的決定作用,正是價格只能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而不能距離價值太遠的客觀強制力量。例如,在相同條件下,一只玩具船的價格再漲也不會比一艘輪船的價錢高;一袋富強粉的價格再低也不會比一袋麩子便宜。可見:
“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客觀強制力量”
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與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所要求的價格與價值相符矛盾嗎?
我們對等價交換原則所要求的價格與價值相符,應從運動的觀點看問題,而不能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雖然價格時漲、時落,但從一個較長的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總的來說仍然與價值相符,因為上漲的部分與下跌的部分是可以互相抵銷的。例如,一支鋼筆的價值是20元。第一交交易它賣25元/支,第二次賣23元/支,第三次15元/支,第四次17元/支,第五次20元/支,平均起來還是20元[(25+23+17+15+20)/5=20元 ]。這支鋼筆的價格總的來說仍然與價值相符。所以,等價交換原則所要求的價格與價值相符是在運動中實現的。
從一個較長的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總的來說仍然與價值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