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課知識回顧與測試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根據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請問,這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有何影響?
由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將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和在競爭中的地位產生影響
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某個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多。這樣就會刺激商品生產者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獲得額外收益,是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則是其外在壓力。這種情況,必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這也就是說,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在競爭中站住腳,都競相改進技術、設備,改善經營管理,以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其結果,勢必帶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那些有條件、有能力的生產者或企業又千方百計改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以降低個別勞動消耗,獲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動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可見,價值規律是推動生產力由低向高發展的內在動力。書中電解鋁和電子計算機排版印刷技術的出現,都正說明了是價值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怎樣達到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呢?
對于以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小商品生產者來說,主要是靠改進工具、提高工藝。對現代企業來說,則主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和新材料,也就是說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要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者的素質。總之,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刺激了商品生產者爭先恐后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但是不是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有條件、有能力改進技術、設備及管理呢?競爭的結果是什么呢?
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是第二個作用發展的結果。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來交換的,因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生產條件好的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獲利較多,能夠不斷擴大生產,更新設備,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會因優取勝;生產條件差,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生產者,無力改善生產條件,處境更加不利,在競爭中就會遭到失敗,以致被淘汰。
我國當前許多企業破產,職工下崗,是否也是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呢?
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價值規律就起作用。由于社會主義也是商品經濟,因而價值規律也會客觀存在,并發生作用。我們應正確地認識到生產中淘汰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是有利的。首先,可以減少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這是從貨幣形態角度講的;從物質形態上講,就是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這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有些企業長期虧損,并不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而是因為這種商品供過于求,因此產品長期滯銷。這些企業被別的行業兼并后,實質上是一次產業結構調整。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被淘汰的一些企業,往往是一些產品質次價高的企業。這些企業被淘汰了,從全社會角度講,就是減少了劣質產品,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品質量。第四,有利于激勵其它企業。優勝劣汰造成的企業破產,對其它企業無疑是一種鞭策,促使它們采用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并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因此,我們不能從傳統觀念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不能只從被淘汰企業職工的一時困難角度考慮問題。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破產企業及職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證職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