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國民經濟信息化
3、信息化的含義
信息化:就是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科學技術等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廣泛應用計算機、現代通信、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全面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質量的發展過程。
【議一議】 “信息化”與“工業化”是怎樣的關系?(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發言)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總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就是以先進的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使信息化在工業化發展中起到倍增的作用和催化的力量;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以工業化的物質技術成果為基礎,使信息化通過工業化發展而不斷深化和加速發展。
【案例展示】:森達在國內制鞋業首家實施了企業資源信息管理系統(見【附件6】)
結論:實現工業化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過程,我們要走的是一條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路子。
展示板書:
【完成課本34頁“操作平臺”】在上海,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你能舉出這方面的實例嗎?
【學生活動】列舉信息化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例證
教師總結:上海提出建設“數字城市”、“數碼城市”、“信息港”的口號。顯然,在上海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產生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是完全可能的。
【多媒體演示】上海信息港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水平(見【附件7】)
師:申辦、籌辦XX年世界博覽會是上海的又一次發展機遇,“數字世博”將助推上海的信息化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作為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怎么辦?
六、教學資料附錄
【附件2】英國的工業化歷程及其教訓
世界上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是英國。英國的工業化從18世紀70年代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完成,大概用了1XX年時間。(到20世紀初期,主要歐美國家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到20世紀末,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60—70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
當然,英國的工業化進程走了一條彎路:由于面對的是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對工業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同時,各種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工業生產基本上是粗放型或資源消耗型的,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建立在資源高投入的基礎之上。這種工業化過程一直伴隨著較為突出的環境污染,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接近完成或完成之后,治理環境污染的問題才被真正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1952年12月,倫敦大霧籠罩,致使城市上空連續四五天煙霧彌漫,飛機取消航班,汽車白天行駛要開車燈,行人只能沿人行道摸索前行。相隔XX年后又發生煙霧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工業排放的煙霧是元兇。英國的工業化導致了泰晤士河在近現代近百年時間里看不到魚,經過二戰后的環境治理,才于1968年在泰晤士河中重新發現40種魚。
【附件3】從“蒙牛”集團迅速崛起看“新型工業化道路”
①、科技含量高(從奶牛育種飼養方式到牛奶加工儲藏保鮮工藝,均合理選用當代世界最先進科技成果)。
②、經濟效益好(產品適銷對路、產出投入比率高,組建以來,短短幾年時間,已發展成為我國奶制品企業中一顆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