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教材
發現教學的主要缺點是發現過程耗時太多,教學過程不易控制,大大減緩了教學的進度,因此在教學中,心理學家和教師主張把發現和指導結合起來,即有指導的發現。實踐表明,在教學中指導發現策略有許多方面的優勢,這種策略是先有計劃的把學生引入教學內容中,然后向學生提供引導性線索,最后由學生自己得出教學結論。
(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也叫探究學習,是指在應用知識的具體情境中進行知識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在情境教學中,教學的環境是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問題情境,教學的目標是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習的材料是真實性的任務,這些任務未被教師人為地簡化處理,隱含于現實的情境中。
1. 情境學習的特征
(1)探究性。情境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實踐、探索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充滿了好奇和懷疑,要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巴說,不僅動手,而且要動腦。
(2)體驗性。在情境學習中,學生由于身體活動和直接經驗而獲得了知識和情感,經歷了一個身心體驗的過程。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于認知和理性的范疇,它已擴展到生理、情感和人格的領域,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陶冶、人格健全與身心發展的過程。學習變成學生難忘的、感動的、有所得的活動。
2.情境教學的設計
(1)提出問題。情境教學過程與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相類似,教師不是直接將事先準備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訴學生,而是提出現實的問題,這些問題與物體、有機體、自然界或社會生活有關,是科學型的問題。科學型問題和科學問題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不同,科學型問題是指對于科學家來說是已知的但對于學生來說卻是未知的問題,是學生可以通過認知和探索解決的問題,如霧是怎樣形成的?鐵為什么會生銹、沙塵天氣如何形成等。
(2)收集材料。在情境學習中,學生要通過實地、實際的觀察、測量和實驗,記錄、收集和整理各種現象的資料和數據。如事物的特征以及發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學變化等。
(3)形成假設。學生在實踐經驗和實證資料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的知識,通過分析、推論和預測,對觀察到的結果做出解釋,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4)檢驗假設。學生通過和他人的交流,或通過類似的情境驗證假設的正確性,排除、修正錯誤和缺點。
(5)評價結果。問題解決之后,蘊含在問題情境中的知識技能就會凸顯出來,學生為了解決問題而學習知識,通過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對于學習的結果,教師和學生要做出評價,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二) 合作學習
民主、寬容和合作是現代社會對人們的基本要求,這種要求已反映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上,即合作學習。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學生以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導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
1.合作學習的特征
合作學習是一種社會性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合作學習的根本理念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學生之間相互認同和相互接納的人際傾向,養成學生團隊合作和科學民主的精神。合作學習的特征是:
(1)整合性。合作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目標和團體意識,這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合作學習而言,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就是合作的目標。當然,這個共同目標整合了學生個人的具體目標。
(2)協作性。合作學習需要每個學生發揮特長,互相幫助,相互啟發,開展人際合作。
(3)互動性。合作學習的環境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合作的過程中有人際溝通和人際交流。通過人際互動,最后達成共識。
2.合作學習的設計
(1)分工合作。學生以責任分擔的方式達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標。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共同追求的目標和榮譽共享的意識;二是分工的恰當性,必須考慮每個學生的能力、個性與經驗,使之與要完成的任務相匹配。
(2)密切配合。將學習任務中應在不同時間完成的各種項目分配給學生個人,以便發揮分工合作的效能。處在學習過程不同位置的學生應緊密配合,相互銜接。
(3)各自盡力。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取代學生為了獲得個人承認和評級而進行的過度競爭,同心協力追求學業成就,因為合作學習的成就評價是以團體為單位的,要想取得成功,團體成員必須各盡其力,完成自己分擔的工作,并且要幫助別人。
(4)社會互動。合作學習的成效取決于團體成員之間的互相作用,大家在態度上要相互尊重,在認知上集思廣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為此,學生必須具備兩種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和待人處事的基本社交技巧。
(5)團體歷程。指由團體活動以達成預定目標的歷程。這些團體活動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監督、如何處理困難、如何維持團體中成員間的關系等。合作學習不僅是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而且是團體形成、完善和成熟的過程。
三、個別化教學
傳統教學的一個共同缺點是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自上世紀20年代起,心理學家就開始尋找能夠適應個別學生需要和特點的教學方法,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個別化教學成為教學改革和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令人注目的領域。
個別化教學是指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盡管個別化教學有不同表現形式,但個別化教學策略的初衷都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個別化教學大致包括這樣幾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