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教材
2.反應
指學習者主動參與某種活動并從中得到滿足。在這一水平上,學生不僅注意某種現象,而且以某種方式對它作出反應,在反應中得到滿足。這類似于平常所說的興趣,強調對特殊活動的選擇和滿足。反應是一種超出單純注意某一現象的行為,它意味著積極觀察某種現象并做出主動的行為。如學生自愿打掃公共衛生,進行義務勞動,就屬于這一級水平。
3.形成價值觀念
指學習者將特殊對象、現象或行為與一定的價值標準相聯系,對所學內容在信念和態度上表示正面肯定。價值觀念的形成包括三個水平:接受某種價值標準;偏愛某種價值標準;為某種價值標準做奉獻。這一水平的學習結果是將所學內容的價值肯定變成一種穩定的追求,相當于通常所說的態度和欣賞。如學生通過討論和思考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打掃公共衛生,進行義務勞動,不僅對社會有益,而且可以鍛煉個人的意志和技能,做這樣的事情是由意義的。在這里,學生認識到了行為的“責任”“義務” “意志” 等價值。
4.組織價值觀念系統
指學習者將許多不同的價值標準組合起來,消除他們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開始建立內在一致的價值體系。價值觀念系統的組織可分為兩個水平:價值概念化和組成價值系統。價值概念化是指對所學內容的價值在含義上予以抽象化和概括化,形成個人對同類事物的一致看法;組織價值系統是指將所學的價值觀匯集整合,加以系統化。與人生觀有關的教學目標屬于這一級水平。如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指打掃公共衛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自然資源也是保護環境。一個人可以通過保護環境對社會做出貢獻,也可以通過助人為樂、做好本職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總之,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是有價值的人。
5.價值體系個性化
價值體系個性化是指學習者通過學習和內化所得的知識觀念已經成為統一的價值觀,并融入人的性格結構之中,成為人的個性的一部分。價值體系個性化可分為兩個水平:概念化心向和性格化。概念化心向是指學生對同類情境表現出一般的價值取向;性格化是指學生將一定的系統化的價值觀念納入自己的個性中,變成習慣化的穩定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內外一致,持久不變,具有普遍性、一致性,并且是可以預期的。比如,如果一個人認為個人的價值在于對他人、對社會做出貢獻,那么,這種信念就會成為他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即人格特征,他就會在任何情況下樂于奉獻、勤于工作、與人為善,在家庭、工作和人際交往中表現出高度一致的行為。
(三) 動作技能目標
動作技能教學目標指預期教學后學生在動作技能方面應達到的學習結果。心理學家哈羅(A.J.Harrow)和辛普森(E.Simpson)等對動作技能教育目標作了分析,認為動作技能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次。
1.知覺
知覺是指學習者通過感覺器官對動作、物體和環境信息的認識以及進行心理、軀體和情緒等的預備調節能力。動作技能與知覺密不可分,知覺是動作技能的組成部分,知覺的缺失會造成某些動作技能的完成變得不可能。因此,知覺測驗往往是專業能力測驗的重要內容。如視覺、動覺、平衡知覺、距離知覺以及手眼協調能力等是學習籃球運動技能的必要因素。
2.模仿
模仿是指學生能重復教師示范動作的能力。如學生在教師講解、示范或在觀看一段籃球比賽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運球、上籃、投籃等動作。
3.操作
操作是指學生能按教學要求自己做出動作的能力。它和模仿的主要區別是,學生不必按示范或演示動作去做,可以進行獨立的操作。如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能做出和示范、演示的不一樣的運球、上籃、投籃等動作。
4.準確
準確是指學生的練習能力或全面完成復雜作業的能力。學生通過練習把錯誤減少到最低程度,有控制地、正確地、精確地完成動作。如在籃球技能學習中,學生能完成前后運球、左右運球、直線運球、變向運球等運球動作,能完成急性跳投、原地跳投等投籃動作,連續運球60次,投籃命中率達到40%等。
5.連貫
連貫是指學生能按規定順序和協調要求去調整行為、動作的能力,即按一定程序和方式把局部動作協調的、流暢的表現出來構成一個動作整體。如在籃球練習和比賽中,學生能夠從后場運球到前場,然后三步上籃完成投籃動作,把運球、上籃、投籃等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
6.習慣化
習慣化是指學生自動或自覺行動的能力,即操作的熟練化,動作成為協調性運動模式,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識控制,能在條件變化尤其是在不利條件下完成操作。在這一階段,學生能下意識地、有效率地、各部分協調一致地完成操作。比如,達到習慣化目標層次后,學生熟練掌握籃球運動技能,就能在強烈對抗和身體接觸的情況下完成各種動作,即使在身體受傷時仍能參加比賽。
三、教學目標的表述
在分析教學目標的類型和層次之后,如何予以表述就成了確定教學目標必不可少的技術問題。傳統教學目標的主要弊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表述上的含糊性和描述性,無法觀察、測量和具體操作;另一個是以教學要求代替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提出的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要求,而不是對學生學習后要達到的學習結果的要求。我們認為,一個明確、規范的教學目標既要能反應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發生的本質變化,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被觀察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