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學生繼續進行探究實驗活動。
學生實驗4:詳見附件3
教材[實驗6-6]
學生探究結束后,匯報交流。
學生分析課前動畫中的問題。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會從實驗中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與課前所提問題相呼應,讓學生興趣持續保持。
[講述]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這一性質。(展示一瓶雪碧)你們能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呢?
(組織學生討論并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
[講述]發生這一反應的原理就是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的緣故。(用大屏幕展示)
③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
co2+ca(oh)2=caco3↓+h2o
常用此反應來檢驗或鑒定二氧化碳。
①學生思考,參與班級的討論與評價。
②積極思維,大膽設想,各抒己見。
③上臺演示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己設計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及時科學地鼓勵評價學生,讓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情緒體驗。
體會化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化學。
[多媒體播放](詳見附件4)
干冰是什么?干冰與二氧化碳是什么關系?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5
二氧化碳還有哪些用途?繼續閱讀教材p116有關內容,看完后匯報交流。
(大屏幕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
[過渡]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有關“溫室效應”內容,并思考如何防止“溫室效應”。
多媒體播放有關“溫室效應”的資料。
(詳見附件5)
[討論]: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為了減緩溫室效應,作為學生我們該做些什么?
(學生討論完畢,用大屏幕展示)
學生閱讀教材
學生閱讀教材
學生觀看、聆聽,
并思考和參與討論。
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②培養學生看圖說文和閱讀教材的習慣。
③使學生感到環境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息息相關。強化環保的重要性和學生的環保意識。
[小結]引導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
進行小結(再用大屏幕展示)
(詳見附件1)
學生學會歸納,學會學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使其條理化。
[課堂練習](詳見附件6)
學生猜想、動手驗證,
并思考分析原因。
開拓學生視野,促進知識運用,加強學科間的聯系。
[布置作業](詳見附件7)
課后完成本課練習。
及時鞏固,加強理解和記憶。
附件1
【板書設計】:(用大屏幕展示)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1.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能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氣大。
2.化學性質:①不能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②與水反應生成不穩定的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穩定,易分解,加熱時分解更快。
h2co3=co2↑+h2o
③與石灰水的反應
co2+ca(oh)2=caco3↓+h2o(利用此反應可鑒定二氧化碳氣體)
3.用途:①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氣體肥料;③滅火;④“干冰”用作制冷劑和用于人工降雨;⑤化工原料。
4.溫室效應
⑴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⑵減緩溫室效應的措施
①改變能源結構,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