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們身邊的物質(滬教)
3. 實驗:利用一瓶汽水講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
探究活動:向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適量的水,蓋緊瓶蓋后振蕩,觀察現象。
現象:塑料瓶癟了。
說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
結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演示實驗:
現象: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加熱后紅色又變成紫色
提示:酸性物質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
說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時生成了酸性物質——碳酸,碳酸不穩定,受
熱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 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 二氧化碳+水
h2co3 co2 h2o
3、學生實驗: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變渾濁
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反應式:氫氧化鈣+二氧化碳 碳酸鈣+水
ca(oh)2 co2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燒;
(3)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判斷下列反應是化合反應還是分解反應:
鎂+氧氣 氧化鎂 木炭+氧氣 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與人體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應注意通風換氣。在進入一些可能會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地方之前,應該檢驗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會威脅到人的健康。
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 對人體的影響
1 感到氣悶、頭暈、心悸
4~5 感到氣悶、頭痛、眩暈
6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第四節 自然界中的水
學習目標:
1、 認識水的組成,能從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兩種變化過程分析水的組成;
2、 知道天然水、自來水、飲用水、礦泉水和蒸餾水的區別;
3、 認識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的習慣和意識;
4、 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凈化的基本方法;
5、 知道過濾操作的目的,學習過濾的基本裝置和操作方法。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一、水是由什么組成的
情景導入:p47“我們知道水既普通又寶貴。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組成的?”
實驗: 1、 電解水 2、 氫氣的燃燒
水 氫氣 + 氧氣 氫氣 + 氧氣 水
(h2o) (h2) (o2)(適當講解) (h2)(o2) (h2o)
交流討論:
1、 上述實驗說明水的組成是怎樣的?
2、 水的沸騰過程與水的分解過程有什么不同?
3、 有人說水可以開發成能源,你是怎樣想的?
4、 天然水、礦泉水、自來水、海水等在成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二、水的凈化
教學目標:1、知道沉淀、吸附、過濾、蒸餾等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能述說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
2、懂得純凈水和自來水的區別,學會用肥皂水鑒別硬水與軟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3、通過對水凈化方法的學習,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