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點歸納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2)書寫: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例如:鈣 鎂 等。
(3)元素中文名稱的特點:金屬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屬元素按單質在通常情況下的存在狀態分別加“石”、“氣”、“水”等偏旁,因此我們可以從它們的偏旁判斷屬于哪類元素。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①格:每一種元素均占據一格,包括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
②每一橫行(即: ):共有 個橫行,有 個周期。
③每—縱行(即 ):周期表的18個縱行中,除第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外,其余15個縱行,每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共有16個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義:
課題3 離子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最少有1層,最多有7層;第一層不超過個 電子,第二層不超過 個電子,最外層不超過 個電子(只有1個電子層的最外層不超過2個電子)。
(2)原子結構簡圖各部分的意義:[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3)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具有 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的2個電子即穩定)的結構屬于相對穩定結構。
(4)元素性質與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元素分類
最外層電子數
得失電子傾向
化學性質
稀有氣體元素
8個(he為2個)
不易得失、相對穩定
穩定
金屬元素
一般 4個
易 最外層電子
不穩定
非金屬元素
一般 個
易 電子
不穩定
(5)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 決定的。
2.離子的形成。
(1)離子:因得失電子而帶電荷的原子叫離子。如na+、cl-、oh-、so42-等
(2)離子的分類 陽離子:帶正電的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的離子
寫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電量和電性(電量為1的可省略不寫)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離子: ,氫離子: ,2個亞鐵離子: ,5個鈣離子:
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no3-: ,7fe3+ ,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