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初中化學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 物質構成的奧秘(精選17篇)

物質構成的奧秘

發布時間:2024-02-17

物質構成的奧秘(精選17篇)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

  原  子  的  構  成化    學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  原子的構成教材分析和設計思路:人教版(上冊)第四單元課題1。物質構成的奧秘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原子的構成又是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第二次接觸。本課題主要是在學生學習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內部構成及介紹相對原子質量。為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卓越貢獻的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三個單元學到的微觀知識有限,對原子的構成內容的抽象思維和對教材以結論性的敘述型語言理解成為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設計將結合教材圖表,以人類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歷史過程為主線,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在具體設計時著重關注以下兩點:  1、充分利用科學史料和宏觀比喻來創設情景,將抽象問題形象直觀化,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2、創設條件,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表與動畫、討論交流等方式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結合科學推理與史料的佐證認識原子的構成。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原子的結構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2)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3)從化學史中人類對原子認識的不斷深入、原子結構模型的不斷演變的過程引入原子結構的內容,初步認識物質結構學習中的模型方法。2、過程與方法(1)學習從圖表、動畫、史料中分析、歸納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2)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3、情感態度價值觀(1)從對原子結構模型認識發展史切入,引導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原子結構的基本歷程,提高學生學習原子結構知識的興趣,同時也可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索過程的艱難曲折。(2)通過閱讀張青蓮教授的資料,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學重點:(1)原子的構成: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2)相對原子質量。教學難點:(1)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2)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  以圖表信息分析,史料介紹為媒介,通過觀察、討論與交流、領悟等系列群體探究方式來逐步完善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通過對具體原子質量的實際數據展示的觀察,感受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并學習查閱相對原子質量的方法。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在《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 提到幾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事不竭。”是何意思?

  [設問]

  我們知道世界萬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構成,關于原子,你還想探究哪些問題?[引課]本單元學習我們將進一步揭開物質構成的奧秘。本節課我們主要探究原子內部構成。

  思考:物質世界是否可分?能否分到盡頭?

  學生可能提出問題

  1.原子是實心的嗎?

  2.原子能分嗎?若能分,其內部結構是怎樣的?

  3.原子有沒有質量?它的質量有多大?

  4.原子到底有多大?

  ……

  引導學生思考,步入神秘的微觀世界。

  學生想探究的問題大部分將在本節教學中通過探究活動中獲得較滿意的答案,這對于激發學生持續的探究欲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部分

  認識原子結構歷史

  實驗分析

  初識結構

  動畫啟迪誘發想象

  信息處理整合認識

  史料佐證拓展認識[講解]人類對原子的認識和探索卻已經歷了2500多年的漫長歷史。十九世紀初,道爾頓提出原子論后,原子一直被認為是堅硬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電子,從此叩開原子的大門,湯姆生開始了對原子結構的想象。之后盧瑟福通過實驗證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兩部分構成的。[展示]1.湯姆生的棗糕式原子模型2.盧瑟福的帶核原子結構模型[設問]請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是怎樣構成原子的?[盧瑟福試驗模擬動畫]帶正電荷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中大多數的α粒子能順暢地穿透金箔;少數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線,發生偏轉;極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堅硬的不可穿透的質點,反彈回來。[討論]你能試著對上述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嗎?(以籃球砸籃球,乒乓球砸籃球的宏觀現象為例幫助學生理解,解釋)[展示]1、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圖2、用隧道掃描顯微鏡觀測到的硅原子3、氦原子結構模型[講解]科學家通過不斷的實驗探究,獲得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結論。[播放]原子內部構成的動畫[設問]構成原子的三種基本微粒質子、中子、電子各有何特點,不同原子的內部構成有何不同呢?[組織交流][講解]核電荷數即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目[引導總結]結合課本表格內容,總結原子的構成情況以及核電荷數與質子數、電子數的關系[提問]原子核很小,能否繼續再分?[講述]實驗證明,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構成,有關夸克的結構和性質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聆聽,觀看人類對原子結構探索的代表性史料,思考原子內部是怎樣結合起來的?

  思考,觀看模擬動畫

  討論分析、交流解釋:

  因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間,幾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夠很順暢的通過;因為α粒子帶正電荷,原子核也帶正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數的α粒子會有偏轉;而因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體積小,質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機會與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彈。 ……

  聽講,了解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的程度和方法,感悟科學的偉大力量。 

  觀察,分析:以氧原子為例說明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幾種,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表4-1、4-2,對獲取的信息集體交流、評價,進行小組活動:

  1、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但它并不顯電性,其原因是……

  2、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三種粒子構成,但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

  3、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4、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質量,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觀看,閱讀

  通過對人類關于原子結構的認識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每一種新模型的出現都經過較長的時間,特別是從道爾頓到湯姆生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將近1XX年,說明科學探索的過程很艱辛。 

  讓學生帶著自己對原子內部構成的想象對照實驗現象的分析,感受原子核在整個原子中所占體積極小,所聚集的質量之大,初步建立起原子內部構成的空間模型。

  感受物質無限可分性。

  觀察原子內部構成的動畫演示,并以氧原子為例說明,對原子的構成有個完整的認識。

  從圖表、動畫、史料中分析、歸納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自主歸納總結,加工處理,培養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清楚表達自己觀點的良好學習方法。

  再次感受科學研究發現是無止境的,人類對原子結構的研究發展到今天還沒有停止,依然不斷深入。 

  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無限可分性。

  第二部分認識相對原子質量

  感受相對原子質量產生的意義

  了解概念

  學習查閱方法

  [講解]原子雖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質量。通過現代科學儀器可精確地測出原子的實際質量。[展示]一個氫、氧原子各自的實際質量的小數表示[類比講解]這正像我們用噸為單位來表示一粒大米的質量有多大一樣極不方便,比較聰明的回答是“大米的質量比小米大一點”。類似的,為了便于研究問題,國際上采用原子的相對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質量的大小。[提問]以氧原子為例,講解如何計算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ar(原子)=   [介紹]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多少我們不需要再去計算,科學家已經把所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測定出。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就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過卓越貢獻。

  閱讀教材,查找一個氫、氧原子的實際質量

  觀察,試著讀數、記憶、比較大小。

  閱讀相對原子質量概念并用數學公式表示

  利用概念與教材數據動手計算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辨析: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a 12 g    b 12

  c 1.66×10-27 kg  

  d 1/12 g 閱讀課本p71資料利用教材154頁附錄ⅱ、教材75頁表4-3查閱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氫、碳、氧、鈉、鋁、鐵 

  “讓事實說話”通過列舉數字,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原子質量書寫、使用時的不便,從而認識引入原子質量的表示方法——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

  利用生活經驗進行類比

  計算與辨析中學以致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認識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實際質量的區別。

  了解有關張青蓮教授的事跡,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新課總結

  發現規律[引導]本節學習后你對原子的構成有了哪些新的認識?1、原子的構成情況2、電性關系3、電量關系4、質量關系[展示]氫、碳、氧、鈉、鋁、鐵原子的內部構成與相對原子質量表[板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回憶學生寫出本課題主要內容:構成原子的粒子種類、帶電情況、質量大小、所占空間大小、數量關系、質量表示方法等方面交流

  觀察: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近似值與該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關系。

  發現交流 

  在相互交流、補充中完善本節的認知體系

  通過對數據的綜合觀察與分析,找出規律,拓展思維,便于運用。課堂作業:習題第2、4題教學反思:1、理論課的教學設計,尤其是涉及微觀的純理課論的教學設計處理起來有點困難,教學設計必須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好整個教學的難度,可以有兩種設計方法:(1)對于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緊緊圍繞書本展開教學,不要進行拓展或是少進行拓展,從原子彈的爆炸,然后轉入相對原子質量的學習,整個設計緊緊圍繞書本,沒有加以拓展,學生學習起來較容易。(2)對于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可以適當加深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如從《莊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事不竭”導入教學,以湯姆生、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試驗展開原子結構的教學,最后進行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這種設計突破了書本,適當進行拓展,整個教學要求學生積極的思考,可以充分調動能力強的學生的學習。2、對于理論課的教學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討論、交流,通過討論和交流加深知識的理解。理論及概念的教學較為抽象,不象元素化合物知識有生動形象的實驗輔助教學,學生學習起來興趣濃,掌握較容易。理論和概念學習較枯燥,也不容易學習,必須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討論,學生才有可能掌握好。3、可以利用好多媒體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枯燥、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立體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之直觀便于學生的學習。設計中有3次利用(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試驗、原子內部構成)。這些多媒體的使用能很好地輔助教學。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2

  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體現了化學學科發展的趨勢。本章將用微粒的觀念去學習化學。通過觀察、想象、類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的初步理解化學現象的本質;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利用有關原子結構的科學史實,從中了解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和實踐活動,提高我們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學會運用物質構成的初步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現象,從而初步認識辯證唯物主義的一些觀點。

  第一節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學習任務] 1.認識各種絢麗多姿的物質都是由微粒構成的。 2.認識構成物質的微粒處于永恒的運動狀態。 3.知道微粒與微粒之間是有間隔的。 4.通過學習,培養科學的態度,訓練操作技能,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 [知識準備] 1.請寫出你知道的一些常見物質名稱,并列舉它的1~2條性質或用途(看誰知道得多)。 2.當你漫步于花園小道、進入“火鍋”城、路過臭水溝時,你分別聞到了什么?為什么? [課堂練習] [資料查詢]:調查家庭廚房和實驗室的物品,圖書館查崗、訪問醫院等單位。 [問題研究] 1.完成課本p57頁的實驗,并完成其中的問題。(整理后寫在書上) 2.據調查,浴室水池里的水常呈淡藍色,請由此設計探究題,并解釋原因。 [討論交流] 1.通過上述問題探究,受到哪些啟發或想法,請相互交流。同時寫出生產生活中類似的實例1~2則。 [觀察思考]: 實驗操作1: 向燒杯a中加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得到溶液甲。在燒杯b中加入3ml~5ml濃氨水,用一只大燒杯把a、b兩燒杯罩在一起,觀察實驗現象。 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2:重新配制甲溶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濃氨水。 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3:在燒杯b中以蒸餾水代替濃氨水,重復實驗1的操作。 觀察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和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取一根長約50cm的玻璃管,一端設法封住,往管中先后加入等體積的水(可紅色)和酒精至滿,用塞子塞住管口密封(不留空間)。然后把玻璃管兩端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靜置后,觀察變化。然后用酒精燈火焰小心地加熱管外壁一會兒,又有何變化?再冷卻后,又有何變化? 通過探究和討論,得出結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測試]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答案) 1.我們能夠嗅到這處花香的事實,可以說明(    ) a.構成物質的微粒有質量。           b.微粒與微粒之間有空隙。 c.構成物質的微粒在不斷地運動。     d.微粒能保持物質的性質。 2.關于水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c.水是由許許多多的水分子構成的。 d.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3.據報道,廣州市一市民在家中浴室打掃衛生時突然暈倒,經搶救無效停止了呼吸。法醫化驗后確認是氯氣中毒。氯氣(cl2)是一種有毒的黃綠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經調查該市民為了獲得強的去污能力,竟把家用洗滌劑、浴液和潔廁精等3類共5種洗滌用品混合使用,導致悲劇發生。請問,導致該市民中毒身亡的氯氣是如何產生?從此事件中應吸取哪些教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你最熟悉的化學實例來說明“1+1不一定等于2”,并用微粒的觀點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列舉一個簡單的實驗事實,說明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試解釋下列現象: (1)打開一瓶香水,立即聞到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一滴碳黑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變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在菜湯中加入少量的味精,味道會變得很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濕衣服晾在日光下容易干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酒精、汽油的瓶子為什么要塞緊瓶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將一瓶水全部倒掉后說瓶內沒有物質了,你認為錯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外學習] [家庭實驗]:請做一個小實驗來說明: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且微粒之間有空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寬視野] 1.討論比較溫度計里的水銀能否用水或酒精來代替?(做比較實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觀察加熱碘晶體發生的現象,歸納碘晶體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長條濾紙上均勻滴上幾滴酚酞試劑,伸入一支干燥潔凈的試管里,在試管口處塞一小團棉花,并用儀器a滴十幾滴濃氨水于棉花上                                                  (1)描述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儀器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c 3.這3類5種洗滌用品混合后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氯氣,而氯氣由于運動于空氣被人吸入而中毒。在使用洗滌用品時,不能隨意混合使用。 4.主要從物質的微粒之間有間隔考慮。 5.答案很多,只要符合題意均可。 6.(1)打開香水瓶蓋,由于香水中微粒不斷運動,分散到空氣里被人呼入。 (2)由于碳墨水的微粒不斷運動,分散到水分子的間隔里,故逐漸溶解而變黑。 (3)味精中微粒由于不斷運動而擴散到菜湯微粒的間隙里,故可感覺到味精的鮮味。 (4)因為太陽曬著的地方溫度高,微粒運動的動能增大,故水中的微粒易運動而擴散到空氣中。 (5)防止因酒精、汽油里的微粒由于不斷運動而散失。 (6)瓶里還應存在空氣,瓶壁附有水。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3

  第三章 教案

  一、本章在學科知識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教材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大好基礎所必需的。

  本章學習將從微觀角度更深刻認識上章知識,為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本章主要內容

  本章我們講學習:分子、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化學式、相對分子質量及有關計算。

  三、本章知識與社會熱點、生產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聯系或體現

  人們認識了原子的構成,制造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1978年我國科學院北京電子顯微鏡試驗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合作設計研制成功了新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分辨率達到原子級,圖像質量達到了國際水平。張青蓮教授對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是對學生引進愛國教育的素材。在有關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學完后,可讓學生查閱商品(如藥品、洗滌劑、化學試劑、食品等)的標簽或說明書,弄清其成分,含量或純度,在生產、生活中如何使用。現代原子能的利用(核能發電)、原子彈的爆炸以及新發現的基本粒子(光子、輕子、介子、重子),將在科學領域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學法建議

  學習中為更好掌握新課標要求,應采用以下學習方法:

  1、 通過原子的構成的學習,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

  2、 以張青蓮教授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卓越貢獻的資料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 元素概念比較抽象,且與原子有一定聯系,所以可運用概念的辯證來理解,即用列表或提綱式進行分析對比。

  4、 由于本單元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可運用多種方法或手段,如比喻法、列表法、

  5、 歸納法以及電影、錄像、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以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4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復習學案

  1、原子的構成

  (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上     

  (4)相對原子質量≈             +                     

  決定元素種類          (核電荷數)

  (5)三決定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            

  決定原子的質量               

  說明: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為2)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定結構)

  2、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          (          )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             不同

  注意: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由o2、o3組成的混合物或金剛石與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號——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a、書寫方法:

  b、意義                           

  注意:有些元素符號還可表示一種單質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號前加上數字后只能有微觀意義,沒有宏觀意義,如3o:只表示3個氧原子

  c、有關元素周期表

  發現:              

  排列依據

  注:原子序數=質子數 

  d、分類

  e、元素之最:地殼:o、si、al、fe        細胞:o、c、h    

  3、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 :                            

  (2)離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注意:與原子示意圖的區別:質子數=電子數則為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數≠電子數為離子結構示意圖

  (3)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區

  別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性 顯負電性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陽離子符號表示 用陰離子符號表示

  二、物質的組成的表示:

  1、化合價

  a、寫法及意義: mg:                        mgcl2:                       

  b、幾種數字的含義

  fe2+                                     3 fe2+:                  

  2h2o                         ,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d、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單質分子中元素化合價為0

  2、化學式

  (1)寫法: 

  a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及大多數固態非金屬通常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氣、氫氣、氮氣、氯氣等非金屬氣體的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其化學式表示為      、      、

  、          。

  b化合物:正價在前,負價在后(nh3,ch4除外)

  (2)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   化學式 fe的意義:3點

  (3)計算:

  a、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

  b、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5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分原子的構成、元素、離子、化學史和化合價四個課題。它們包括原子結構模型、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核外電子排布、離子、化學式、化合價相對分子質量及其有關的計算內容。

  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級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須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技能還是中學生進行探究轟動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體現。所以,本單元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學重點:原子俄構成、離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號與化學式。

  教學難點: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化合價。

  教學思路:

  本單元教材的特點是內容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感性認識不充分,為此,教材中除了運用結構模型外,大量運用了圖表,在學習本單元時,要抓住結構模型和圖表,理解涵義,發揮想象力,挖掘本質,理清關系,揭示規律,掌握有關知識。這種從直觀的圖形、圖表到理論的一般科學方法也是學習抽象化學知識的主要方法之一,對于原子的構成及核外電子的排布,應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結合模型、粒子結構示意圖弄清結構、理清關系,做到真正掌握;對于元素,應把它作為宏觀概念,理解其意義并弄清它與原子、單質的區別與聯系;對于離子、相對原子質量及相對分子質量的區別與聯系,并加強計算的許年,掌握基本的計算技能,而元素符號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基本化學用語,必須熟記課程標準中規定的27種元素符號,同時熟記常見元素及原子團常見的化合價,會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及判斷化學式的正誤,為以后學習其他化學用語打好扎實的基礎。

  本單元設計了3個活動與探究,它們度與培養實驗技能,形成時間能力和培養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做科學”中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單元內容是學習化學的基礎,主要考查點有: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書寫及其意義,核外電子排布的有關知識,化合價、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原子與粒子的關系、離子化合物等。同時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以及與化學式有關的計算等都是考察的內容。

  此類題目主要以聯系實際、科技成果的信息給予題的形式出現,而核外電子排布的知識及原子與離子的關系等又是開放性試題命題的熱點。著重考查學生當閱讀理解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及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3)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2.過程與方法(1)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學習運用對比、歸納的方法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3)運用形象恰當的比喻減少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三、教學難點: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在本單元我們將進一步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本節課我們首先探索原子的構成。

  [板書]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過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本課題的第一個問題原子的構成。

  [板書]  一、原子的構成

  [學生活動] 讓學生閱讀課本p68內容原子的構成,在閱讀的基礎上討論問題。

  [投影] 打出下列討論題:

  1.原子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電子都帶電,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有什么異同?

  4.不同類原子的內部構成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結束后,找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見]

  [問題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所

  以說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兩部分構成。

  [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體積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嗎?

  [答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徑只有原子半徑的幾萬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個龐大的體育場,而原子核只相當于一只螞蟻。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做高速運動。

  [過渡]  剛才說的這些都比較抽象,接下來我們看“原子的構成”掛圖,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

  [掛圖]展示“原子的構成”示意圖。

  [學生觀看掛圖,說出自己從掛圖上得到的有關信息]

  [學生陳述自己得到的有關信息]

  [思考]  1.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從何而來?

  2.質子數與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有何關系?

  3.電子數與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有何關系?

  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回答] 因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兩部分構成,原子核又分為質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質量應等于質子質量、中子質量、核外電子質量之和。

  [講解] 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質子、中子、電子數目不同,所以它們的質量也不同,比如1個氫原子的質量為1.67×10-27 kg,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 kg。

  [講解] 這樣小的數字,無論書寫、記憶、還是使用都極不方便,就像用噸作單位來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麥的質量一樣。我們可選用一種跟原子質量相近的“砝碼”來表示原子的質量,這就是相對原子質量。

  [板書] 二、相對原子質量

  [提問] 什么叫相對原子質量呢?它是如何來表示原子的質量的?請大家帶著問題閱讀p69相對原子質量一段內容。

  1個氫原子的質量為1.67×10-27 kg,作為標準碳原子質量的1/12為

  1.66×10-27 kg,所以氫的相對原子質量= ≈1。

  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 kg。

  所以氧的相對原子質量= ≈16。

  經過這樣的計算得到的數字都比較簡單,便于書寫、記憶和計算,對于這個計算過程大家要掌握。

  教學拓展

  課題2 元素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

  (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逐步積累化學用浯,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

  二、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三、教學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和相關信息。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 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實驗結論說明了什么?

  [回答] 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追問] 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小結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很多,可見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課題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元素的知識。

  [板書] 課題2: 元 素

  [設問]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后,我們該如何給元素下一個定義才比較確切呢?

  [講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板書]一、元素

  1.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提問]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前面我們有等量關系: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那我們可不可以說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補充說明] 盡管核外電子數從數量上等于核電荷數和核內質子數,但由于核外電子數在

  形成物質時會發生變化,原子會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下一節大家就會學到),所以定義元素時不能用核外電子數,只能用核電荷數或核內質子數。

  [提問] 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憶] 課本p69小注指出: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補充] 除這種碳原子外,還有質子數為6而中子數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指的是核電荷數相同而核內中子數并不一定相同的一類原子。

  [過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元素有哪些特點。

  [板書]2.特點

  [講解] 由定義可知,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具體說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為它是一個總稱,所以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板書]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補充] 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說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說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請看下列練習。

  [投影] 展示下列練習。

  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把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個元素。

  [學生回答]

  ①錯誤。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

  ②錯誤。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提問]地球上的物質有千千萬萬種,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萬萬種呢?

  [回答]應該不是。

  [介紹] 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投影] 放映教材圖4-4的放大圖

  [分析該圖并由學生說出從該圖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小結]通過分析可見,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書]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過渡]那么,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分布情況又怎樣呢?

  [學生閱讀p72資料]

  [活動與探究]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食品、藥品的說明,查找其組成元素。

  [學生活動]……

  [回答] 1.阿莫西林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硫。

  2.羅紅霉素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

  [小結] 很多的資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物質,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可見,正是這100余種元素組成了我們周圍絢麗多彩的世界。

  [過渡] 請大家結合前面有關分子的知識與本節課有關元素的知識,共同來看下面的討論。

  [投影] 展示“討論”。

  [討論] 下述化學反應中;

  水 氫氣+氧氣

  (h2o)     (h2) (o2)

  硫+氧氣 二氧化硫

  (s)   (o2)         (so2)

  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有不同意見者補充說明]

  [回答] 上述兩個反應,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都發生了變化,元素沒有發生變化。

  [講解] 第一個反應中,反應物是水,由水分子構成;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第二個反應中,反應物是硫和氧氣,分別由硫原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

  在第一個反應中,水中的氧和氧氣中的氧都屬于氧元素,水中的氫和氫氣中的氫同屬于氫元素。第二個反應中,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屬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屬于硫元素。

  [小結] 可見,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了變化,而元素并沒有發生變化。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物質的構成可用原子表示,現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

  用原子表示物質的構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區別呢?

  [板書] 4.原子和元素的區別:

  [學生思考]

  [講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原子時只能

  對應微觀粒子,而用元素時只能對應宏觀物質。請看下列表格:

  [投影] 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總結并板書]  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在于:

  ①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a.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氣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答案]a. 錯誤。改正: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錯誤。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錯誤。改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補充]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構成”,描述物質宏觀組成時一般用“組成”,對應關系如下:

  宏觀→物質→元素→組成

  微觀→分子→原子→構成

  [過渡]了解了元素的定義以及它的特點后,我們再來看元素的表示。“知識是無國界的”,

  但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來表示,則給學術交流帶來很多的不

  便,從而也會阻礙化學前進的腳步。所以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國際上采用統一的符

  號&#0;&#0;元素符號,來表示元素。

  [板書]二、元素符號

  [閱讀]請大家閱讀p73資料,了解元素符號的來源。

  [學生閱讀后,請學生簡要陳述元素符號的來源]

  [陳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號的是道爾頓,他曾用圖形加字母的方式作為元素符號。但隨著發現的元素越來越多,符號設計越來越復雜,這種符號不便于書寫和記憶,未能廣泛采用。

  2.現在國際上統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書寫時要大寫。如,

  氧&#0;&#0;o,氫&#0;&#0;h,碳&#0;&#0;c。

  3.若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如,

  銅&#0;&#0;cu,鈣&#0;&#0;ca,氯&#0;&#0;cl。

  [總結強調]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第二個字母一定要小寫,即“一大二小”。

  [板書]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如,氧&#0;&#0;o,氫&#0;&#0;h。

  若第一個字母相同,附加第二個小寫字母來區別。

  [過渡]知道了元素符號的寫法,還應該知道元素符號的讀法。

  [板書]2.讀法

  [請同學們讀出下列元素符號]

  c h cu ca n s na

  (注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讀成該字母的英文讀法,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并加以強調)

  [強調]元素符號在瀆的時候就應該瀆成該元素的名稱,而不能讀成英文字母。

  如,c讀碳,s讀硫,cu讀銅,等等。

  教學拓展

  元素

  原子

  概念間的聯系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分

  著眼于種類,不表示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即表示種類,又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及舉例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例如可以說,“水里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組成的”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課題四 化學式與化合價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理解化合價的本質 

  2、讓學生掌握化合價中元素化合價的一些規律,熟記一些常見的化合價,并學會根據化學式計算化合價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來學習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整理、尋找規律的學習能力,并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二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三 、教學難點

  1、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價規則確定物質的化學社會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氯化氫(hcl)、硫化氫(h2s)、氨氣(nh3)甲烷(ch4)的化學式

  【教師提問】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化學式的知識,請大家讀出投影儀上給出的化學式,觀察這四種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它們都由氫元素組成,但分子中氫原子個數不同。

  【教師】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數目為什么不同,我們先來看一下硫化氫的形成過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圖

  展示氫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示意圖

  以硫化氫為例讓學生理解化合物形成過程,并初步建立物質在化合過程中原子數目不同的觀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價的概念

  【板書】  一、化合價

  (1)化合價:用來表示原子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2)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左符號右數目,注意和離子的表示方法相區別(同種元素的化合價與離子所帶的電荷,通常數值相等,正負相同;位置不同,寫法相反)

  【練習】請寫出鋁離子、氯離子、氧離子的化學符號,并標出三種元素的化合價

  【提問】離子所帶電荷有正有負,同種原子可能形成不同離子,那么,元素的化合價有正負嗎?一種元素是否只有一種化合價?

  【板書】(3)化合價規則

  1、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2、金屬通常顯正價,非金屬通常顯負價

  3、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顯-2價,氫元素通常顯+1價

  5、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6、同種元素可能有多種化合價

  【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金屬顯正價,非金屬顯負價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顯負二價,氫元素顯正一價

  3、在氧氣中,氧元素顯負二價 

  【投影】常見元素化合價表,要求學生背誦,學生感到非常困難

  【學生活動】教師給出化合價口訣,并將常見元素化合價譜曲,要求學生合唱,這時候學生學習熱情得到鼓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記清;

  二三鐵;二四碳;單質為零銅正二;金正非負和為零;

  老師趁機提出,在化學反應中,雖然原子是最小離子,但有的原子總是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原子之間不再發生變化,我們把這種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化學反應的原子集團稱作原子團

  【投影】六種常見原子團和化合價

  順口溜 :一價硝酸氫氧根

  二價硫酸碳酸根

  三價只有磷酸根

  正一價的是銨根

  【提問】我們學習化合價有什么實際應用呢

  【板書】二、化合價的應用

  1、已知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步驟

  (1)寫出有關元素符號

  (2)標出有關元素的化合價。

  (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用最小公倍數法求出化學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

  (4)驗證所寫化學式是否正確。

  口訣:正價前,負價后,價數交叉為角數

  角數若有公約數,莫忘約去要記住

  【練習】1、寫出氧化鐵、硫酸鋁、氧化亞鐵的化學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請同學書寫相應的化學式

  3、判斷下列化學式書寫的正誤

  氧化鋁  alo    氧化鎂 mgo    氧化鈉na 2o   氯化亞鐵  fecl3

  氯化銅cacl2    硫酸鋁al2so4      硫酸鈉naso4     碳酸鈉na2co3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銅cu oh  2   氫氧化鐵 fe(oh ) 2                      

  教學拓展

  so42-

  co32-

  po43-

  oh-

  cl-

  fe2+

  cu2+

  al3+

  mg2+

  na+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6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離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離子所帶電荷(分正負)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一般的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也可用“該分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求出,其單位同樣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如:fe 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單質。

  ⑦要表示幾個粒子(不論是分子、原子還是離子),在粒子符號前加系數。

  化學式中的下標表示每個分子中含幾個這種原子或原子團。

  離子帶電量標在符號右上角,元素化合價標在符號正上方。

  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數氧化物[非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態非金屬單質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堿與鹽(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構成高錳酸鉀的微粒是k+、mno4-。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分為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化合價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由質子數+中子數決定。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個電子,則:r+8×3+2=32  ∴r的質子數為:6

  4、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殼中 氧、硅、鋁、鐵、鈣;   海洋中 氧、氫;人體中 氧、碳、氫、氮;  太陽上 氫、氦。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錳、鋅、鈷、碘等。缺鈣會骨質疏松,易得佝僂病;缺鋅會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癥;缺鈷、鐵易得貧血癥;缺碘會得甲狀腺疾病。

  5、試寫1—18號元素的符號和名稱:

  符號:                                       名稱:                                       

  6、默寫常見原子團的符號和化合價:

  名  稱

  銨  根

  氫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  號

  nh4

  oh

  no3

  so4

  co3

  po4

  化合價

  +1

  -1

  -1

  -2

  -2

  -3

  7、默寫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1 k、na、ag、h ;+2 ca、mg、ba、zn、hg ;+3  al ;+4  si ;+1、+2  cu ;+2、+3  fe ;

  +2、+4  c  ;+4、+6  s  ;   -1  f、cl ;-2  o、s  ;-3  n、p  。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7

  第3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一節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

  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間有作用力

  2.了解物質性質與微粒之間的關系:微粒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化學性質

  能力目標:

  1.能夠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2.能夠設計或完成某些說明物質微粒性的簡單實驗

  3.能夠運用有關物質的微觀知識來進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性質是由微粒的結構性質決定的

  2.使學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識對周圍的一些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重點:

  物質的微粒性與物質變化的聯系

  實驗探究:

  從一些具體的課堂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能夠總結出原因和規律

  教學設計:

  引入:在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一些氧氣、二氧化碳、水等物質的性質,它們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性質。我們是否會提出這些問題:物質間為什么可以發生那么多的反應?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性質,原因是什么?物質到底由什么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那么各種物質是否有相同的構成?……這些問題將會在我們本章逐步為你解決。

  板書:第三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

  引入:既然要開始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那么我們學會用微觀的觀點來觀察和解釋宏觀的物質或現象。

  板書:第一節 用微觀的觀點看物質

  實驗:探究物質的可分性

  1.將高錳酸鉀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缽將高錳酸鉀再研碎,成為小顆粒。

  2.將研磨的高錳酸鉀粉末放入試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發現試管中的固體顆粒逐漸變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錳酸鉀溶液中,逐漸加入水,溶液的紫紅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分析:1.固體顆粒為什么消失?

  答:高錳酸鉀顆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顏色由深到淺,直至無色,這是為什么?

  答:變淺直至無色,并不是高錳酸鉀消失,而是構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們看不見了。

  也就是能說明高錳酸鉀固體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3.同樣是高錳酸鉀溶液,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甚至無色。那么我們是否能說同種物質的微粒的物理性質不同?

  答:不能。對于一個微粒而言,毫無物理性質之說。也就是說,一種物質的物理性質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現出來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鹽水是咸的,這個現象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答:在水的作用下,構成蔗糖和食鹽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樣是微粒,一種是甜的,一種是咸的,說明不同物質是由不同微粒構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

  總結: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1.  物質可以再分;

  2.  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微粒構成的;

  3.  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微粒構成,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即:構成物質的微粒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  構成物質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是由大量微粒體現的。

  舉例:除了課本上的實驗,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能夠說明物質是由大量微粒構成的?

  回答:學生自行討論。如過濾時水能夠從濾紙中滲過,

  補充實驗: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燒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鋇,慢慢將硝酸鋇溶液滴入小燒杯中,不斷攪拌,“乳白色固體”無中生有,并且不斷增多。

  說明:生成物硫酸鋇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顆粒被人的視覺察覺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濁液,靜置后小顆粒群聚而沉淀。

  實驗:探究微粒運動的實驗

  步驟:實驗1:向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濃氨水。

  現象:滴入濃氨水后,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說明: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能變色,而酚酞試液遇濃氨水后變紅。

  實驗2:重新配制酚酞與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燒杯B中加入3~5mL的濃氨水,用大燒杯罩在一起。

  現象:溶液A逐漸變紅

  原因:構成氨氣的微粒擴散在大燒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

  假設實驗3,為了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用一杯純凈水來代替濃氨水來做對比實驗,有無必要性?

  回答:沒有必要。因為在實驗一開始,已經證明了蒸餾水不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結論:構成物質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無規則運動。

  提問:氨水中的氨氣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斷的運動。我想問:為什么不會是酚酞從燒杯中揮發,擴散到濃氨水與蒸餾水的混合物中,使之變色?你又能用什么實驗來證明,并不是酚酞擴散?這個實驗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討論:學生議論

  回答:我們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擴散的話,它也會使堿性的氫氧化鈉溶液變紅,但實驗事實可以證明,并沒有變色,所以假設是錯誤的。這個實驗可以說明,各種微粒運動的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擴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物質容易揮發,有些物質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質卻不易揮發,不易溶解。

  提問:我們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我們一般可以用加熱的方法。我們發現相同質量的白糖在熱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樣多的冷水中快,這是為什么?這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討論:學生討論回答

  回答:溫度高,構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擴散到水中。說明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速率越大。

  總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2.不同微粒的運動情況有所不同;

  3.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成正比。

  舉例:那些現象又能夠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呢?

  討論:學生舉例。如聞到花香,濕衣服曬干,氯化氫與氨氣生煙實驗

  實驗:水和空氣的壓縮實驗

  現象:水不容易被壓縮,而空氣容易被壓縮

  說明:1.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具有間隙;

  2.構成水的微粒間隙很小,構成空氣的微粒很大;

  實驗:水與酒精的混合實驗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結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說明:同種微粒之間的間隙相同;不同種微粒間隙不同

  總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間具有間隙

  2.不同種物質的微粒間隙有所不同

  3.同種物質時,液體、固體微粒間隙小,而氣體間隙大

  提問:有水能夠運用微粒的知識來解釋物質三態變化的原因?

  解釋:有關物質構成的知識主要有物質是很小的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間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運動受溫度的影響,溫度越高,微粒運動越快,微粒間的空隙就越大。當微粒間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時,成為固體,大到一定程度時,成為液體,微粒間的空隙繼續增大,就會成為氣體。

  提問:我們在一量筒中,現房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兩塊冰糖,觀察液面情況。待全部溶解后,在觀察液面,試解釋。

  回答:未溶解時,冰糖固體的體積占據了水的一部分體積,使液面上升;當冰糖全部溶解后,構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構成水的微粒的間隙中,使總體積減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舉例:還有那些事例能夠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間有一定的間隙

  注意:與海綿結構中間隙相區別

  提問:在壓縮空氣的時候,發現體積被壓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氣不能被壓縮到體積為零,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回答:空氣中的確存在微粒。微粒之間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講述:物質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固體和液體的微粒不會散開,而保持一定的體積,這就是因為一切微粒之間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題解析

  1.用構成物質的微粒的特性解釋夏天空氣潮濕,而冬天空氣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氣溫高,地面上構成水的微粒運動快,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氣變得很潮濕;冬天氣溫低,構成水的微粒運動慢,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較少,空氣顯得干燥。

  2.裝開水的保溫瓶有時候會跳出來,為什么?

  答:保溫瓶該有時會跳起來的原因之一是,瓶內開水沒有裝滿,瓶內留有空氣,受熱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開水時,有冷空氣進入瓶中,蓋上瓶蓋,空氣受熱,氣體微粒空隙增大,體積膨脹,瓶內壓強增大,使瓶蓋跳起來。

  3.0℃的水繼續冷卻,結成冰后,分子間的間隔:(   )

  A.不變    B.增大    C.減小    D.不能確定

  答案:B。宏觀上水變成冰后,體積增大。為什么溫度降低,水分子之間的間隙就增大了?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比較流行的是“假晶體”的存在。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8

  1、原子的構成

  (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決定元素種類 質子數(核電荷數)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決定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 最外層電子數

  (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決定原子的質量 原子核

  說明: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為2)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定結構)

  2、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質子數不同

  注意: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由o2、o3組成的混合物或金剛石與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號——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a、書寫方法:

  b、意義                           

  注意:*有些元素符號還可表示一種單質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號前加上數字后只能有微觀意義,沒有宏觀意義,如3o:只表示3個氧原子

  c、有關元素周期表

  *發   現:門捷列夫

  *排列依據

  *注:原子序數=質子數 

  d、分類

  e、元素之最:地殼:o、si、al、fe             細胞:o、c、h    

  3、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 :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2)離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注意:與原子示意圖的區別:質子數=電子數則為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數≠電子數為離子結構示意圖

  (3)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區

  別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性 顯負電性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陽離子符號表示 用陰離子符號表示

  二、物質的組成的表示:

  1、化合價

  a、寫法及意義: mg: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mgcl2:氯化鎂中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b、幾種數字的含義

  fe2+ 每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3 fe2+:3個亞鐵離子

  2h2o  兩個水分子,  每個水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d、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單質分子中元素化合價為0

  2、化學式

  (1)寫法:

  a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及大多數固態非金屬通常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氣、氫氣、氮氣、氯氣等非金屬氣體的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其化學式表示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價在前,負價在后(nh3,ch4除外)

  (2)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   化學式 fe的意義:3點

  (3)計算:

  a、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

  b、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9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知識點梳理:1.    原子的構成:                  質子: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帶電         電子: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2.相對原子質量:ar=其他原子的質量/(碳-12的質量×1/12)注:1.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是:碳-12的質量×1/12,并不是碳-13或者其他的碳的同位素。2.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相對值,沒有單位⒊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3.元素:(1)       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注意: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類原子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不同。(2)       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從含義上來說:元素是宏觀概念,只是分種類不計個數,但是原子時微觀概念,既分種類,又分個數。從使用范圍上來說:元素常常用來表示物質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但是原子時從微觀上描述物質的構成,常用來表示物質是由哪些原子構成,或者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構成。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3)元素符號:a:定義: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元素。b:書寫原則: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如:h、o、s、c、p等。c: 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⑴表示一種元素;⑵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個氧原子。d: 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e: 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的含義;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6n:6表示6個氮原子。f:元素的分布:①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細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氣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4.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元素周期表有七個橫行,十八個豎行,分為七個周期,十六個族。(2)元素周期表的意義⑴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知識的重要工具;⑵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質越相似,可以啟發人們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區域尋找新物質(如農藥、催化劑、半導體材料等)。(3)        8 o   氧16.00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原子序數————    -----——— 元素名稱        (核電荷數)                    ---------- 元素符號                              ---------相對原子質量5.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1)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①第一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②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③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容納2個電子) ④此外層最多容納18個電子(2)原子結構圖:286+16電子層質子數電子層上的電子數原子核的電性         ①圓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的質子數②+:表示原子核的電性③弧線:表示電子層④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7.離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2)分類:陽離子(由于原子失去電子而形成)帶正電陰離子(由于原子得到電子而形成)帶負電原子在變為離子時,質子數、元素種類沒有改變;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⑶原子、陽離子、陰離子的判斷:①原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②陰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③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8.離子表示形式:(1)離子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標明電性和電荷數,數字在前,符號在后。若數字為1時,可省略不寫。例如:鈉離子:na+。(2)離子符號的意義:表示離子(或一個離子),如:mg2+——表示鎂離子(一個鎂離子)(3)表示意義的注意事項:2mg2+          表示每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兩個鎂離子a:離子符號前面的化學計量數(系數)表示離子的個數;b:離子符號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右上角表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值在前,正、負號在后。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或個單位的負電荷,“1”省略不寫。如:陽離子:na+、ca2+、al3+等, 陰離子:cl-、s2‑等(4)常見原子團離子:  so42-  硫酸根離子     co32-  碳酸根離子     no3-  硝酸根離子  oh-  氫氧根離子      nh4+  銨根離子9. 化學式(1)概念:用元素符號和數字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2)化學式的寫法a.單質的化學式①雙原子分子的化學式,如:氫氣——h2,氧氣——o2,氮氣——n2,氯氣—cl2。②稀有氣體、金屬與固體非金屬單質:由原子構成,它們的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b.化合物的化學式根據名稱從右寫到左。若已讀出原子個數的就直接寫;若未讀出原子個數的需根據化合價來正確書寫。(正價寫左邊,負價寫右邊,同時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例如:四氧化三鐵: -2fe3o4;氯化鎂:mg(+2) cl(-1)2;硫酸鈉: na(+1)2so4(3)幾點注意事項:a:一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書寫化學式時,要考慮到元素的排列順序,還要考慮到表示原子個數的角碼應寫的部位。b: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稱,其順序和化學式書寫的順序正好相反。(4)化學式的涵義(以so2為例說明)①宏觀上:表示一種物質:表示二氧化碳。表示該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②微觀上: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分子的構成:表示每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2+2 ca表示鈣元素顯+2價 (或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s表示硫元素顯-2價。 ca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s2-表示1個硫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3)小結各種數字的含義: ①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  表示原子的個數。②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③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的某種元素的原子個數。④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⑤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  表示離子的個數。⑥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4)元素化合價的一般規律a:氫元素的化合價通常顯+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顯-2價。b:在化合物中,金屬元素為正價。c:非金屬與氫或金屬化合時,非金屬元素顯負價;非金屬與氧元素化合時,非金屬元素顯正價。d: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e:在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5)常見根(原子團)的化合價

  根的名稱

  銨根

  氫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離子符號

  nh4+

  oh-

  no3-

  so42-

  co32-

  po43-

  化合價

  +1

  -1

  -1

  -2

  -2

  -3口訣:一價鉀、鈉、銀、氯、氫二價鈣、鎂、鋇、氧、鋅一、二銅,二、三鐵,三鋁四硅五價磷,二、四、六硫,二、四碳,正價負價要分清!負一氫氧硝酸根負二碳酸硫酸根,負三磷酸最特別,正一價的是銨根11.有關化學式的計算(1)的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2)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3)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化合物的相對分子重難點例題解析1. 構成物質的微粒例1 關于氧氣和鐵的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分別由氧元素、鐵元素構成           b. 分別由氧分子、鐵原子構成c. 分別由氧原子、鐵原子構成           d. 分別由氧分子、鐵分子的構成分析:分子、原子、離子是微觀概念形成物質時用“構成”表示,元素是宏觀概念,形成物質時,用“組成”來表示,故a不正確。氧氣由氧分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故c、d不正確。答案:b。例2 在一定條件下,分解高錳酸鉀、氯酸鉀、過氧化氫三種物質,都可以得到氧氣。說明這三種物質中含有       a. 氧氣         b. 氧分子       c. 氧元素       d. 氧化物分析: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不可能由物質組成。答案:c。習題:1. 下列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鐵由        構成,氯化鈉由       構成,水由       構成,氧氣由          構成。2. 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加鐵醬油”、“高鈣奶粉”、“加碘食鹽”等商品,這里的鐵、鈣、氟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單質答案:1. 原子 ; 離子; 分子、分子          2. a2. 微粒的構成例1 在下列微粒中,屬于原子的有(用序號填空,下同)           ,屬于陽離子的有         ,屬于陰離子的有            ,屬于同種元素的有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通過以上各圖可以總結出,原子和離子的區別在于:⑴                            ⑵                                 簡析:原子是不帶電荷的微粒,核外電子數與核內電荷數相同,陽離子核外電子數少于核內質子數(即原子核的電荷數),陰離子核外電子數多于核內質子數(即原子核電荷數)。答案:①②⑤;④;③;④ ⑤     ⑴ 原子不帶電,離子帶電;⑵ 離子核外電子數多于或少于核內質子數。例2 某微粒最外層有8個電子,該微粒  a. 一定是陽離子                          b. 一定是陰離子     c. 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              d. 無法確定簡析:微粒最外層有8個電子,趨于相對穩定狀態,可能由金屬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形成,也可能由非金屬元素得到電子而形成,也可能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因此無法確定。答案:d。習題:1. 區別元素的種類依據是  a. 原子核內的中子數                       b.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c. 原子核外的電子數                       d. 相對原子質量2. 下表中屬于同一種元素的一組原子是 

  原子種類

  甲

  乙

  丙

  丁

  戊

  質子數

  6

  6

  6

  8

  9

  中子數

  6

  7

  8

  8

  8a. 甲、乙和丙     b.丙、丁和戊        c. 甲、丙和丁       d.乙、丙和戊答案:1、b   2、a。3. 化學式例1  蔗糖(c6h12o6)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品,它是由     種元素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為      ,各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簡析:從化學式知道,蔗糖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每個蔗糖分子由6個c原子、12個h原子,6個氧原子構成。根據c、h、o三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可以計算出蔗糖的相對分子質量以及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答案:三;180    m(c)::m(h): m(o)=72: 12: 96=6: 1: 8例2  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中氮元素的平均分子質量分數為16%,通過計算回答下列問題:(1)蛋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種,化學式為c5h11o2ns,求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2)合格奶粉的質量標準為:每100克奶粉中含蛋白質約1.8g,現測得某奶粗含有蛋白質中氮元素的質量為0.5g,這種蛋白質是否合格。簡析:本題用的物質的化學式進行有關的計算。100克奶粉中含氮元素, 答案:(1)9.4%       (2)不合格習題1. 氮化硅是一種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份,能承受高溫,可用于制造業、航天等領域。已知氮、硅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依次為n          si             。推測氮化硅的化學式為         a.si3n4       b. si4n3             c. si3n7         d. si7n42. 下列各種物質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正確的是  a. fe3o4、fe2o3、feo                b. feo、fe3o4、fe2o3c. feo、fe2o3、fe3o4                d. fe2o3、fe3o4、feo4. 化合價例1 有5種物質按下列順序排列:①x;②cl2;③hclo;④kclo3;⑤kclo4。根據它們這種排列的規律,x應該是    a. hclo3                  b. nacl         c. cl2o7         d. cl2o3簡析:從題目中可以看出物質是以氯元素的化合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的,x、  物質x中氯元素應該是負價。答案:b。例2 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會造成水體污染,不少城市已全面禁止銷售含磷洗滌劑。該物質中磷元素為+5價,則x值為 簡析:根據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可以確定x的值。鈉元素、氧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和-2。答案:a。習題:1. 交警常用裝有重鉻酸鉀(k2cr2o7)和h2so4的儀器檢測司機是否酒后駕車,因為酒中乙醇的能使橙紅色的重鉻酸鉀變成綠色物質cr2(so4)3。在k2cr2o7和cr2(so4)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          和      。2. 高溫超導物質(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為原料,經研磨燒結而成(此過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均保持不變)。高溫超導物質(y2ba4cu6o13)由      種元素組成,其中y元素呈     價,ymon的化學式是            。答案:1. +6; +3     2. 四;+3; y2o3綜合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純凈物②化合物③無色無味④氧化物⑤單質⑥具有可燃性⑦凝固點是0℃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①④⑤⑥⑦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凈化后的空氣是純凈物  

  b.氧氣的質量占空氣質量的21%

  c.空氣是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d.空氣是幾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

  3.某藥品說明書中標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鎂65毫克、鋅1.5毫克、錳1毫克。這里的碘、鎂、鋅、錳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離子             (     )4.硫隔絕空氣加熱后的蒸氣中有一種物質的化學式為s8,關于s8的敘述不正確的有   (    )a.19.aa、a、a 它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              b.它是一種單質   

  c.它的一個分子中有8個硫原子        d.相對分子質量為256

  5.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

  a.取用固體藥品未說明用量,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b.傾倒液體試劑時,瓶上標簽應向著手心

  c.加熱試管前要將外壁擦干

  d.用漏斗過濾液體時,液面稍高于濾紙邊緣

  6.以下生活、學習經驗,不能說明分子間有空隙的是                               (    )

  a.打氣筒能將氣體壓縮          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c.物體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d.海綿能吸水7.鐵匠將燒紅的鐵器打制后放入冷水時,升騰起一團“白氣”,“白氣”是由           (    )  a.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水發生分解形成的 c.鐵汽化形成的           d.鐵和水反應生成的

  8.no是汽車尾氣中的一種大氣污染物,它是一種無色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而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在實驗室中,收集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氣法                       b.向上排空氣集氣法c.向下排空氣集氣法                 d.排水集氣法或向上排空氣集氣法9.在大氣層中,因co2的含量不斷增加而引起“溫室效應”,造成大氣中co2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 25 c、d  a.由實驗室逸出的co2增加  b.由于大量燃燒礦物燃料  c.由于森林綠化面積迅速遞減,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動植物呼吸作用增加10. (07常州)魚油中富含的dha(c22h32o2)是大腦細胞形成和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下列關于dha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dha由三種元素組成b.dha是有機化合物c.dha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33︰4︰4d.dha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11(07自貢)我國科學家發現,亞硒酸鈉能消除加速人體衰老的活性氧。亞硒酸鈉中硒元素(se)為+4價,氧元素為-2價,則亞硒酸鈉的化學式為a、na2seo3         b、na2seo4        c、naseo3         d、na2seo212.(XX年煙臺)染發時常用到的著色劑——對苯二胺,是一種有毒的化學藥品,有致癌性,會對染發者的身體帶來傷害,其化學式為c6h8n2。有關對苯二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對苯二胺屬于有機物                        b.對苯二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7c.對苯二胺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3∶4∶1   d.對苯二胺能被人體少量吸收13.(XX年福州)圖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圖,對圖中信息理解錯誤的是 (    )a.原子序數     b.元素名稱c.元素符號     d.中子數14.(09眉山)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燃燒時,主要反應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學式為(        )    a、ch4           b、c2h4          c、c3h8         d、c3h8o 15.有h、o、s、k四種元素,按指定化合價( h(+1)、o(-2)、s(-2)、k(+1) )組合,最多可以組成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種數是                                                     (     )a.4種              b.5種            c.6種            d.7種16.有一不純的硫酸銨樣品含氮量為19%,若只含一種雜質,則其中所含雜質可能是   (     )a.co(nh2)2         b.nh4hco3       c.nh4no3         d.nh4cl二.非選擇題17.(1)寫出化學符號或符號的含義:氦元素________ 3個氮原子________2個氫分子________ 鋅離子________2個氫氧根離子:_________+2價的鈣元素__________。18(09眉山) (4分)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研究元素知識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完成以下填空: (1)1869年,科學家                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請畫出17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該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比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3)上表中最活潑的金屬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學式)。 19.(XX年哈爾濱)若分別用 和 代表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這兩種元素分別組成的單質在點燃條件下發生反應,反應前后的微觀模擬圖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1)生成物屬于純凈物中的        (2)若用a代表 、b代表 ,請用a.b表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0.在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若不慎將體溫計打破,散落出來的汞產生汞蒸氣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此時可以撒一些硫粉在止面,使硫與汞發生化合反應生成固體硫化汞(hgs)。寫出硫和汞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體溫計測量體溫時汞柱上升的現象___   _________。21.為了履行國際社會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我國政府決定自XX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使用“ctc”作為清洗劑。“ctc”又稱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裝干洗劑,也是修正液(又稱涂改液)中的一種溶劑,還是一種優良的滅火劑。根據以上信息回答:(1)“ctc”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2)推測“ctc”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各一種。物理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48.60%硅26.30%鋁7.73%鐵4.75%鈣3.45%鈉2.74%鉀2.47%鎂2.00%氫0.76%其它1.20%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右圖表示的是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請根據右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_____;(2)圖中表示出的金屬元素共有______種;(3)地殼中al元素的含量為___________%;(4)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與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屬元素之間,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可以是________。三.23.通常情況下,氨氣(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abcde

  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實驗室用加熱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制取氨氣的發生裝置,可選用       (填裝置編號);(2)收集氨氣,應采用的裝置為       (填裝置編號);(3)實驗室制取氨氣時,為防止多余的氨氣逸散到空氣中,可用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吸收。最好選用下列_______裝置吸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漏斗

  四.         化肥廣告    優質化肥:碳酸氫銨

  (nh4hco3)  含氮量:(17.0%)純度:            24.在公共場所有如右圖廣告,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化肥中所含主要物質的化學式是          ;

  (2)純碳酸氫銨(nh4hc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該化肥的純度(即化肥中nh4hco3的質量分數)因故缺損了,請你補上              (計算結果小數點后保留一位小數)。25.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把鋁列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攝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礬2g(膽礬的化學式為kal(so4)2·12h2o,相對分子質量為474),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從食物中攝入的鋁指的是        (填字母)。a.鋁元素     b.鋁單質    c.鋁合金    d.只有明礬(2)明礬中各元素的質量比k∶al∶s∶o∶h=               ;鋁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_______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通過計算說明其攝入的鋁的量是否超過安全攝入量?參考答案一.1.a  2.c  3.b  4.a  5.d  6.d  7.a  8.a  9.b  10.d  11.a12.a  13.d  14.c  15.a  16.b  二.17.略。18. (1)門捷列夫    (2)         得到      (3)na2o(na2o2) 19. (1)化合物        (2)a2+b2 點燃  2ab(或a2+b2 點燃 2ba)20.略21.(1)ccl4;+4(2)易揮發;不可燃,不助燃     22.略三.23(1)a  (2)e  (3)水;b;吸收效果好,防止倒吸四.24.nh4hco3;17.7%;96.0%25.a;39∶27∶64∶320∶24;5.7%;超過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0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  原子的構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會查表找到相對原子質量。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分析圖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教學難點】建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唯物主義觀點【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思維聯想、引入新授1、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質區別?2、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嗎?二、進入新授   1、原子的構成1)思考并回答: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水是由         構成,水分子由               構成。 鐵由            構成,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怎樣構成的?2)學生閱讀教材p68-69第一自然段,交流對原子的構成的了解。          (每一個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原子核               (不帶電)原子                    (每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3)討論:⑴在原子中有帶正電荷的質子和帶負電荷的電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⑵你能畫出氫原子的模型嗎?4)觀察分析表4-2,你從中獲得哪些信息?a、核電荷數=b、c、2、相對原子質量1)寫一寫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思考:這樣書寫方便嗎?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衡量?2)引入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理解:3)練習查相對原子質量。71頁練習34)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a、根據定義計算:相對原子質量=  原子的質量  / 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b、由質子數和中子數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想一想:相對原子質量為什么是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三、課堂練習1、199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哈邁德:澤維爾,開創了“飛秒”化學的新領域,使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察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的運動成為可能,你認為該技術不能觀察到的是(   )a化學變化中反應物分子的分解b反應中原子的運動 c化學變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內部結構2、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是(   )a質子數和中子數              b質子數和電子數c中子數和電子數              d核電荷數和電子數3、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質子數是16,則中子數是          ,電子數是            ,核電荷數是         。4、已知1個碳12原子原子質量為n kg,1個a原子的質量為m kg,則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表示為              。5、1個碳12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1個氯原子的質量是5.888×10-26kg,則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相對原子質量為m,核內中子數為n的原子a,其核外電子數是          。6、下列關于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核帶正電荷,但原子不顯電性   d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四、反思與體會【教學后記】 課題2   元      素【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認識物質組成與構成不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的認識統一起來。【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教學難點】學會認識物質組成與構成不同【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回顧舊識,引入新授(1)一個碳-12原子質量為mkg,某原子質量為nk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2)原子是怎樣構成的?相同的原子有什么共同點?二、進入新授1、元素的概念                                               閱讀并討論p71第二自然段小結對元素的理解 2、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試一試列表比較元素與原子。 元         素原         子 區    別    適 用 范 圍    聯      系 3、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⑴按質量分數計算,在地殼中含量前幾位的元素依次是       、       、        、         _________。記憶:“養閨女貼蓋”⑵并不是含量少作用就小。三、討論p71[討論]四、活動與探究⑴閱讀資料,了解生物細胞中元素的含量。⑵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五、反思與體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的收獲和體會是: 【教學后記】課題 2  元     素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概念,學會正確書寫元素符號。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和名稱。過程與方法:采用師生合作的方式進行授課,教給學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教學重點】正確書寫元素符號【教學難點】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和名稱【教學方法】師生合作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回憶舊知,引入新授:某藥品說明書中標明:本品每克含鐵15毫克,銅2毫克,鋅1.5毫克。錳1毫克這里所標的所標的各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無法確定二、進入新授1、元素符號為了便于交流,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符號來表示一百多種元素。⑴定義:書寫規則:練習書寫鈣元素          鎂元素         氧元素        鐵元素         ⑵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元素b、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c、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練習c、s、fe、ar等表示的意義。思考:如何表示幾個原子?⑶常見元素符號的記憶歌訣(討論記憶方法)⑷元素周期表簡介閱讀教材p74填寫下列空白。①科學家們根據          ,把它們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得到元素周期表。②元素周期表按元素            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叫做原子序數。得等式               =             =               =                。③編排結構周期:                                                                      族:                                                                        元素周期表共         個周期,        個族。④顏色分區:對金屬非金屬用不同顏色分區,并標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三、活動與探究教材p74“活動與探究”四、課堂練習:p75/1、2、3、4五、課外拓展:講述116、118號元素失蹤的新聞報道,引導學生討論。六、板書設計元素符號為了便于交流,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符號來表示一百多種元素。一、定義:書寫規則:練習書寫鈣元素          鎂元素         氧元素        鐵元素         二、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元素b、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c、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教學后記】          課題 3    離     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過程與方法:邊看邊敘述或邊講邊圖式,用創設情景來展示電子分層運動,離子的形成等知識內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離子的形成的學習,使學生形成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特點【教學難點】離子的形成【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回顧舊知:1、以競賽方式回憶1-20號元素符號的書寫。2、原子的結構及所帶電荷的情況如何?二、引入新授: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這些電子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三、進入新授:(一)核外電子的排布1、閱讀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結:⑴電子層:核外電子經常出現的             。⑵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最少有1層,最多的有     層,第一層離核最近,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           個(只有一層的不超過2個)2、認識鈉原子結構示意圖 你知道各部分的含義嗎?(閱讀教材第三自然段)3、觀察表4-4后得出:4、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⑴第一層最多排       個電子,⑵第二層上最多排       個電子,⑶最外層最多排       個電子。(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1)、閱讀教材p76第四自然段至第一自然段后討論:理解:⑴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he為2個)為一種相對穩定結構,相對穩定性結構是指                                     。在化學反應中一般                            ,化學性質不活潑。⑵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一般少于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一般易           ,使次外層變為最外層而達到          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化學性質活潑。⑶非金屬原子最外層一般          電子,在化學反應中一般易        ,使最外層達到      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化學性質活潑。(2)、小結: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特別是            有密切的關系。三:練習:試一試畫出氦、氖、氬,鈉、鎂、鋁,氧、硫、磷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并分析它們的化學性質。討論如果要變成相對穩定結構會怎樣?四、板書設計一、核外電子的排布1、閱讀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結:⑴電子層:核外電子經常出現的             。⑵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最少有1層,最多的有     層,第一層離核最近,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           個(只有一層的不超過2個)2、原子結構示意圖 3、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⑴第一層最多排       個電子,⑵第二層上最多排       個電子,⑶最外層最多排       個電子。(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教學后記】   課題 3   離   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離子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形成規律及與原子的區別。過程與方法:采用指導閱讀、組織討論來進行教學,讓抽象思維變換為形象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微觀想象能力,推倒思維方法。【教學重點】了解離子的概念【教學難點】離子的表示【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⑴回憶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            ⑵分析討論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二、引入新授:分析11號、17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其最外層電子數特點后印入。三、進入新授:(一)離子的形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可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2)表示方法——離子符號書寫要求:先寫上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所帶的電荷數,數字前,符號后,是“1”省略不寫。(3)練習書寫離子符號:氫離子 h+  鎂離子 mg2+   鋁離子al3+   氟離子 f-  氧離子 o2-   硫離子 s2-        (4)離子符號的含義例:2mg2+    表示:一個鎂離子     表示:每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5)陰、陽離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顯電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二)離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離子  陽離子陰離子概念   電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轉化 (三)小結:構成物質的粒子有      、       、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                           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例: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例:三、課堂練習p78/1、2四、板書設計(一)離子的形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可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2)表示方法——離子符號書寫要求:先寫上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所帶的電荷數,數字前,符號后,是“1”省略不寫。(3)練習書寫離子符號:氫離子 h+  鎂離子 mg2+   鋁離子al3+   氟離子 f-  氧離子 o2-   硫離子 s2-        (4)離子符號的含義例:2mg2+    表示:一個鎂離子     表示:每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5)陰、陽離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顯電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二)離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離子  陽離子陰離子概念   電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轉化 【教學后記】  課題  4  化學式與化合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式的概念及涵義,掌握一些簡單化學式的寫法和讀法,理解化學式前和化學式中有關數字的不同涵義。過程與方法:多采用組織討論、指導閱讀、講練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教學重點】簡單化學式的寫法和讀法【教學難點】化學式的寫法【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⑴默寫常見元素符號的記憶歌訣。⑵寫出物質分類表,每種物質各舉兩例,寫出該物質的名稱。二、引入新授:物質的名稱很難表示一種物質的組成,為了便于認識和研究物質,在化學上常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的組成。三、進入新課:(一)化學式閱讀教材p79后小結:⑴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示子。⑵理解:小組對話:h2o表示的各種意義。想一想:co2表示什么意義呢?⑶小結:化學式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c、表示組成物質的元素的種類    d、表示一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e、表示組成某物質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⑷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下課時)⑸多個原子或多個分子的表示方法。練習:多個原子的表示: 3個鐵原子             2個氫原子        多個分子的表示: 3個氫分子             2個氯分子                         m個水分子             n個二氧化碳分子         討論:p79 符號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義?小結: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前面加上適當系數后只具有微觀意義。⑹化學式的讀法:單質化學式讀法:除雙原子分子構成的氣體單質在元素名稱后加“氣”外,其余直接讀元素名稱。化合物化學式讀法: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名稱,一般讀作“某化某”,例如nacl讀作氯化鈉。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例如co讀作二氧化碳,fe3o4讀作四氧化三鐵。練習讀:    cu             ar            n2      三、活動與探究:p82 以鄰座同學為一小組,對以下題目進行練習,并互相訂正。1、寫出溴化鈉、氯化鈉、氯化鋁、二氧化氮的化學式。2、讀出以下化學式的名稱:mno2    cuo    so2    ki   mgcl2四、課堂練習:基礎訓練五、板書設計          化學式一、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示子。化學式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c、表示組成物質的元素的種類    d、表示一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e、表示組成某物質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二、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下課時)【教學后記】 課題  4  化學式與化合價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能利用化合價推求化學式,依據化學式表示某些物質組成。過程與方法:應多采用組織討論、指導閱讀、講練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并使學生逐漸學會根據化學概念應用教學工具來解決化學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教學重點】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教學難點】利用化合價推求化學式【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鐵、氧氣、銅、硫、磷、金、鎂、氮氣、氖氣2、畫出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3、寫出上述元素兩兩結合,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其原子個數比為                  二、進入新課(一)化合價定義:理解:原子團(根)定義:⑴化合價表示方法      +1   +2  -2   -2例:在化合物中:na、 ca、 s、 so4想一想:化合價與離子的表示方法有何異同?              +1    +2  -2    -1思考: 為什么na而非na,s而非s 呢?⑵化合價的確定及其規律閱讀教材p81頁后填寫a、化合物中:氧為      價,氫為      價,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非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b、兩個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⑶化合價及根的化合價的記憶,記憶p80表4-6。[活動與探究]a、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b、試著編寫能幫助記憶化合價韻語、歌謠或快板。化合價記憶歌訣:一價鉀鈉鹵氫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三磷;二三鐵、二四碳;二三四五氮;二四六硫錳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二)化合價的計算與應用⑴根據化合價原則書寫化學式,看p81頁例題例:書寫硫酸鋁的化學式                  +3 -2a 正價前,負價后:al so4             +3   -2b 交叉約簡定個數:al2(so4)3                  +3   -2c 寫右下,驗正誤:al2(so4)3  (+3)×2+(-2)×3=0小結寫法:練習書寫化學式:  cloohso4no3co3mg           -3+1  -4+1特例:nh3、 ch4⑵根據化學式(或原子團的化合價)推斷元素的化合價。a、討論:p8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的原則,已知氧為-2價,計算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價。b、試確定so3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⑶根據化合價判斷化學式是否正確。如:zncl   hso4   mgoh2    mgo2是否正確,并改正。三:課后練習:以單位為小組進行你問我答,練習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四、板書設計化合價的規律1、化合物中:氧為      價,氫為      價,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非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2、兩個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教學后記】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涵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藥品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從定量的角度對物質進行討論,讓學生體驗由定性到定量認識事物的方法。【教學重點】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物質的組成【教學難點】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教學方法】分組練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1、用數字及符號表示:氖氣          一個鎂原子             m個水分子             n個氯分子     五個二氧化碳分子        n個五氧化二磷分子          2、回憶化學式表示的意義(以co2為例)二、引入新授:化學式除了有質的意義,還有量的意義。三、進入新課:(一)相對分子質量⑴定義:⑵理解:(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閱讀教材p82頁“1”后,小結:元素與元素之間用“+”號,元素與右下角數字之間用“×”號。練習:計算cl2,2ca(oh)2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之和。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看p82頁“2”后,明確計算格式只寫元素符號或名稱,不寫個數;     打括號,化成最簡比。練習;計算so2、nh4n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閱讀p82頁“3”后,將該題簡寫成。                      n%=  2n  / nh4no3  ×100%  =    2×14 /80 ×100% =35%合作練習:計算nh4no3、co(nh2)2、(nh4)2so4、nh4hco3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并按肥效(含氮量)由高到低排列。活動與探究:p83頁(課后);p85頁第11題。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例]36g水通電后最多能放出氧氣多少g?解:m(o)=36×(o/h2o)×100%=36×(16/18)×100%=32g答:略。公式:某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練習:100gfe2o3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煉鐵多少g?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例]吸入“笑氣”會使人發笑。該氣體是由氮、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為44,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4,則它的化學式為         。解:設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xoy,則14x:16y=7:414x+16y=44   所以x=2;y=1,故化學式為n2o四、課堂練習:某金屬元素r的氧化物中,r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試寫出r的氧化物的化學式。五、板書設計(一)相對分子質量(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教學后記】    第四單元   整理與小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原子的構成及離子的形成、離子符號;2、使學生鞏固化學式的書寫方法及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能力目標: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計算的能力。【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及離子的形成、離子符號【教學難點】學生綜合計算的能力培養【教學方法】分組練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知識結構整理1、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正價前,負價后;交叉約簡定個數;右下,驗正誤2、依據化學式計算    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    質子               原子核            結構            中子           核外電子——核外電子排布3、原子     結構簡圖相對原子質量                               4、在描述物質的組成時用         來敘述,描述物質構成時用           敘述,描述分子構成時用         來敘述。三、 專題總結及應用1、a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為3,其原子的最外層有1個電子,已知a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n,則a原子的核電荷數是(   )a、n+1            b、n-1           c、n           d、n+32、某種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4,則該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   )a、+5價          b、+3價          c、+2價       d、+1價3、有一不純的硝銨樣品(硝銨nh4no3),經分析其中含氮37%,則所含雜質可能是(  )a、(nh4)2so4      b、co(nh2)2     c、nh4cl       d、nh4hco3四、板書設計1、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正價前,負價后;交叉約簡定個數;右下,驗正誤2、依據化學式計算    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    質子               原子核            結構            中子           核外電子——核外電子排布3、原子     結構簡圖相對原子質量                               【教學后記】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1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常見的物理現象和化學現象

  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認識化學變化

  考點一、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例如水、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等物質

  2、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物質

  3、物質構成的描述:物質由分子(或原子)構成。例如:鐵由鐵原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考點二、分子

  1、基本性質:⑴質量、體積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運動且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 例:水的揮發、品紅的擴散;

  ⑶分子間存在間隔。同一物質氣態時分子間隔最大,固體時分子間隔最小 ;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變小的緣故。

  ⑷同種物質間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物質間分子的性質不同。

  2、分子的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分子構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構成。

  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②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和幾個原子構成。

  例如: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構成

  3、含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例:氫分子是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4、從分子和原子角度來區別下列幾組概念

  ⑴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種類不變。

  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⑵純凈物與混合物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⑶單質與化合物

  單質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考點三、原子

  1、含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氫原子、氧原子是電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   子 原   子

  定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質 體積小、質量小;不斷運動;有間隙

  聯系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區別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考點四)

  課題2   原 子的結構

  考試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考點一、原子的構成

  (1)原子結構的認識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帶正電,帶的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數值上等于核外電子數)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因此: 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氫原子核中無中子

  2、相對原子質量:

  ⑴

  ⑵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核內微粒的關系: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離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離子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初步認識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了解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

  要求通過觀察結構示意圖解析微粒的種類和性質

  背熟常見的離子的符號

  一、核外電子的排布

  (考點一)1、原子結構圖:

  ①圓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的質子數

  ②+:表示原子核的電性

  ③弧線:表示電子層

  ④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1、 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①第一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

  ②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③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容納2個電子)

  3、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周期數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數

  4、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系(考點二)

  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4  易失電子

  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4  易得電子

  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  不易得失電子

  最外層電子數為8(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電子數為2)的結構叫相對穩定結構

  因此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當兩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則這兩種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注意:氦原子與鎂原子雖然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層已達相對穩定結構,鎂原子的最外層未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所氦元素與鎂元素的化學性質不相似)

  二、離子

  1、概念: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分類及形成:陽離子(由于原子失去電子而形成)帶正電

  陰離子(由于原子得到電子而形成)帶負電

  注意:原子在變為離子時,質子數、元素種類沒有改變;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標明電性和電荷數,數字在前,符號在后。若數字為1時,可省略不寫。例如:鈉離子:na+。

  4、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考點四):表示一個某種離子;表示帶n個單位某種電荷的離子。例如:fe3+ :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鐵離子

  5、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的含義(考點五):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例如:fe3+ :3表示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的正電荷

  6、離子中質子數與電子數的關系:

  陽離子:質子數>電子數     陰離子:質子數<電子數

  7、離子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考點六)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區

  別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 顯負電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離子符號表示 用離子符號表示

  相互轉化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相同點 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質量、體積都很小;在不停運動;有間隙

  8、離子個數的表示方法(考點七):在離子符號前面加系數。例如:2個鈉離子:2na+

  9、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考點八):表示離子的個數。

  小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考點九):分子、原子、離子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非金屬氣體單質、酸和多數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堿、鹽

  2、物質的組成、構成的描述:

  ①物質的組成:物質由××元素和××元素組成   例: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②物質的構成:物質由分子(或原子、離子)構成

  例:水由水分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氯化鈉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

  課題3   元  素

  考試要求:

  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化學元素

  記住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了解元素的分類

  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認識元素符號的意義

  注意元素符號周圍的數字的意義和區別

  考點一、元素

  1、 含義:具有相同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注意: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類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因此: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不同。

  2、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     素 原    子

  區

  別 含義 宏觀概念,只分種類不計個數 微觀概念,既分種類又分個數

  適用范圍 從宏觀描述物質的組成。常用來表示物質由哪幾種元素組成。如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從微觀描述物質(或分子)的構成。常用來表示物質由哪些原子構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構成,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

  聯系 元素是同類原子的總稱,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單元

  3、元素的分類:元素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三種(考點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細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氣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二、元素符號(考點三)

  1、 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2、 表示的意義;表示某種元素、表示某種元素的一個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個氧原子。

  3、 原子個數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前面加系數。因此當元素符號前面有了系數后,這個符號就只能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表示2個氫原子:2h;2h:表示2個氫原子。

  4、 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的含義;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6n:6表示6個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發現者: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2、 結構:7個周期16個族

  3、 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考點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周期數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數

  4、 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考點五)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2

  第四節 物質組成的表示方法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化學式的含義;

  2、能依據物質組成、利用元素化合價書寫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3、能根據化學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逐步形成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和定量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尊重客觀實際,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內容要點

  1、 通常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的組成。

  2、 可以利用元素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3、 寫化學式時,正價元素通常寫在左邊,負價元素通常寫在右邊。原子的數目用阿拉伯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在金屬化合物中,金屬元素一般呈正價,非金屬元素一般呈負價;在非金屬氧化物中,非金屬元素一般呈正價。根據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等于零的原則,確定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原子的數目。

  4、 簡單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則。

  5、 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在兩種元素中間用“化”字連接,如氧化銅(CuO)。

  6、 化學式中元素的名稱從右向左讀,與化學式的寫法剛好相反,如氯化鈉(NaCl)。

  7、 元素的原子個數在該元素之前先讀出,如五氧化二磷(P2O5)。

  8、 含有復雜原子團的化合物,要根據其特征來稱呼,不需讀出原子或原子團的個數,如氫氧化鈉(NaOH)、碳酸鈣(CaCO3)、硫酸鈉(Na2SO4)等。

  教學內容:

  一、化學式反映了物質的組成

  1、化學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來表示純凈物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據:任何純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不同的物質組成不同

  2、化學式所表示的含義(一般包括宏觀和微觀角度)

  微觀上:表示某物質;表示該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宏觀上: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或者一個原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還可以表示一個分子的構成情況

  我們以水(H2O)為例說明

  化學式的涵義

  以H2O為例

  宏觀

  表示一種物質

  表示水這種物質

  表示該物質有哪些元素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

  微觀

  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表示一個水分子

  表示一個分子里有多少個原子

  表示一個水分子中由2個氧原子和1個原子構成

  質量

  表示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Mr(H2O)=2Ar(H)+Ar(O)=2+16=18

  表示物質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

  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2:1

  表示物質中各種元素的質量比

  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

  3、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周圍的數字的意義

  如   aRbc

  a表示有a個這樣的微粒

  b 表示一個微粒中有b個原子或原子團

  c 表示一個該離子中帶有c個正(負)電荷

  一個硫酸分子中含有4個氧原子

  一個硫酸分子中含有1個硫原子

  一個硫酸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3個硫酸分子

  如:3H2SO4

  Ca2+

  表示鈣離子,一個鈣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

  注意:同元素符號的意義相似,在化學式前有數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觀含義,只能表示微觀含義

  二、簡單化合物的命名

  1、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據元素的名稱,從右往左讀作“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ZnO讀作“氧化鋅”,Fe3O4讀作“四氧化三鐵”。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讀成“氧化氫”,NH3就是“氨氣”。

  2、含有OH原子團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命名為“氫氧化某”

  如:NaOH讀作“氫氧化鈉”,Cu(OH)2讀作“氫氧化銅”

  3、含有其他原子團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根據原子團和另一元素的名稱從右到左的順序讀作“某酸某”。

  如:CaCO3讀作“碳酸鈣”,Cu(NO3)2讀作“硝酸銅”

  但注意,H2CO3就讀作“碳酸”,H2SO4就讀作“硫酸”等。

  4、某些比較復雜物質的命名

  如:Cu2(OH)2CO3讀作“堿式碳酸銅”,H2O2讀作“過氧化氫”等

  三、化合價和化學式的寫法

  1、各種物質的化學式都是通過實驗方法測定出來的,一種純凈物只能由一個化學式來表示,不能主觀臆造

  2、化合價。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數目中都是一個固定的比值,體現這種關系的數值就是化合價

  某種元素的化合價數值與它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密切相關的

  3、單質的化學式的寫法

  (1)金屬單質、固體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如金屬單質:Fe(鐵)、Na(鈉);固體非金屬:S(硫)、P(磷)等;稀有氣體:He(氦)、Ne(氖)等

  (2)氧氣等多原子分子構成的單質,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添上下標,表示一個分子含有多少個該原子。如:O2(氧氣)、O3(臭氧),Cl2(氯氣)

  4、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根據化合價來寫化學式

  (1)一般是正價的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右邊

  (2)在金屬化合物中,金屬元素一般呈正價,非金屬呈負價;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價,氫元素一般呈+1價

  (3)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注意:

  +2

  CuO

  (1)標注某元素的化合價時,務必要寫在該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標電性,后標數目

  如

  +2表示在氧化銅中銅元素呈+2價

  (2)某些元素具有可變價態,它們表示在與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時,會出現多種可能

  特別:Fe 在命名時,+3價就是鐵,而在+2價時要被稱為亞鐵

  補充:初中一般常見的原子團及化合價

  原子團

  化學式

  化合價

  原子團

  化學式

  化合價

  氫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氫根

  HCO3

  -1

  高錳酸根

  MnO4

  -1

  碳酸根

  CO3

  -2

  錳酸根

  MnO4

  -2

  氯酸根

  ClO3

  -1

  硫酸根

  SO4

  -2

  磷酸根

  PO4

  -3

  亞硫酸根

  SO3

  -2

  氨根

  NH4

  +1

  識記:課本P80的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四、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1)某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將化學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加和,即是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如:Ca(OH)2

  答:Mr[Ca(OH)2]=Ar(Ca)+2(Ar(O)+Ar(H))=40+2(16+1)=74

  (2)計算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之比

  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就是表示該元素原子的個數,因此這些數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如:Fe2O3中,鐵原子與氧原子個數比就是2:3,碳酸鈣CaCO3中鈣、碳、氧原子個數比為1:1:3

  但注意某些物質的化學式中,同種元素并不寫在一起的,這時要注意原子個數

  如:NH4NO3中,氮、氫、氧原子個數比應該為2:4:3

  Cu2(OH)2CO3中,銅、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2:5

  (3)計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個數與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積之間的比值

  如:氯酸鉀(KClO3)中,m(K):m(Cl):m(O)=39:35.5:16×3=78:71:96

  硝酸銨(NH4NO3)中,m(N):m(H):m(O)=14×2:1×4:16×3=7::1:12

  (4)計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質量分數

  元素的質量分數(ω)= ×100%= ×100%

  如:計算MgSO4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ω(O)= ×100%= ×100%=53.3%

  (5)計算一定質量的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

  某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該元素在物質中的質量分數

  如:求60gMgSO4中含有氧的質量

  m(O)=m(MgSO4)×ω(O)=60g×53.3%=32g

  (6)有關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如:

  例1 硝酸銨樣品中含有雜質10%(雜質中不含氮元素),求樣品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首先,先求出純凈的硝酸銨中,氮的質量分數為:

  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ω(N)= ×100%= ×100%=35%

  設不純的硝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x,則有如下關系:

  純硝酸銨

  不純的硝酸銨

  含有硝酸銨

  100%

  90%

  含有氮元素

  35%

  x

  故: ,x=31.5%

  例2 某不純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2.4%,求這種尿素中雜質(不含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14+2×1)×2=60

  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ω(N)= ×100%= ×100%=46.7%

  設不純的尿素中含尿素的質量分數為x,則有如下的關系

  純尿素

  不純尿素

  含尿素

  100%

  x

  含氮元素

  46.7%

  42.4%

  故: ,x=90. 8%

  例3 多少克碳酸氫銨(NH4HCO3)與400g硝酸銨(NH4NO3)含氮元素質量相等

  解:根據所含氮元素質量相等來列等式

  設需要碳酸氫銨的質量為x

  則,質量為x的碳酸氫銨中含有氮元素的質量為m1(N)=x• =17.7%•x

  400g硝酸銨中含有氮元素質量為m1(N)=400×35%

  故:17.7%•x=400g×35%;x=790g

  補充練習測試題

  (1)寫出氫、硫、碳、鈉、鎂、鋁、鐵等十種元素的常見化合價并分別寫出它們氧化物的化學式。

  (2)在上述元素中,哪些元素能結合組成化合物?寫出其中幾種化合物的化學式。

  (3)依據下列物質名稱寫出化學式:硫酸鈉、碳酸銅、硝酸鎂、三氯化鋁。

  (4)依據下列物質的化學式寫出名稱:K2SO4、KNO3、Na2CO3、Al(OH)3、(NH4)2SO4

  (5)比較三種氮肥的含氮量大小:硫銨、硝銨、尿素。

  (6)要在每畝地上增加1千克氮元素,問10畝地應施加尿素多少千克?如果改用碳酸氫銨,需要多少千克?

  (7)將17克某化合物在高溫下煅燒,共得到10克氧化鐵和8克二氧化硫。求:該化合物中含有哪幾種元素?每種元素的質量是多少克?該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是多少?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3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總第十九課時)

  一 課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會查表找到相對原子質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分析圖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唯物主義觀點。

  二 課堂程序

  (1) 原子的構成

  1、思考并回答: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水是由         構成,水分子由               構成。鐵由            構成,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怎樣構成的?

  2、學生閱讀教材p68-69第一自然段,交流對原子的構成的了解。

  識記:

  (每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

  (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          (不帶電)

  原子                  (每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

  討論:⑴在原子中有帶正電荷的質子和帶負電荷的電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⑵你能畫出氫原子的模型嗎?

  3、觀察分析表4-2,你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1)核電荷數=

  (2)

  (3)

  (4)

  (二)相對原子質量

  2        寫一寫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思考:這樣書寫方便嗎?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衡量?

  2、 引入相對原子質量

  概念:

  理解:

  3、練習查相對原子質量。71頁練習3

  4、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

  ⑴根據定義計算:原子的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ar)=     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⑵由質子數和中子數計算:

  相對原子質量(ar)=質子數+中子數

  想一想:相對原子質量為什么是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

  四、練習

  1、199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哈邁德:澤維爾,開創了“飛秒”化學的新領域,使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察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的運動成為可能,你認為該技術不能觀察到的是(   )

  a化學變化中反應物分子的分解

  b反應中原子的運動

  c化學變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內部結構

  2、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是(   )

  a質子數和中子數              b質子數和電子數

  c中子數和電子數              d核電荷數和電子數

  3、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質子數是16,則中子數是          ,電子數是

  ,核電荷數是         。

  4、已知1個碳12原子原子質量為n kg,1個a原子的質量為m kg,則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表示為              。

  5、1個碳12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1個氯原子的質量是5.888×10-26kg,則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相對原子質量為m,核內中子數為n的原子a,其核外電子數是          。

  6、下列關于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核帶正電荷,但原子不顯電性   d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

  五、反思與體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的體會是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4

  1.原子的構成

  (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對于原子來說,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原子的質量、體積很小,原子在不斷地運動,原子間存在一定的間隔。

  (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電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或核內質子數。)

  (2)元素可以組成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純凈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4)元素符號

  ①每種元素都用一個國際通用的符號來表示,這種符號叫做元素符號。

  ②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金屬元素符號、稀有氣體元素符號,還可以表示該種物質。)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把它們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18個縱行,7個周期,16個簇。

  3.離子

  (1)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離子團,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核外電子的排布。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少于4個,化學反應中很容易失去電子,從而形成帶正電的陽離子;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很容易得到電子,從而形成帶負電的陰離子;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具有8個(he為2個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化學式與化合價

  (1)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化學式表示的意義:①表示一種物質;②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③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④表示該物質一個分子的組成。

  (2)化學上用化合價表示元素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3)應用化合價推斷物質化學式的根據是:①這種化合物確實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知識鞏固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b.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不一定相等

  c.不同種類的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核外電子數可以相同

  d.原子里有相對較大的空間,電子在這個空間里做高速運動

  2.已知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a g,某原子的質量為b 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

  a.12a/b  b.a/12b  c.12b/a  d.b/12a

  3.博士倫隱形眼鏡洗液的主要成份是雙氧水(h2o2),下列關于雙氧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雙氧水由氧氣和氫氣組成         b.雙氧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雙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氫分子組成 d.雙氧水分子由二個氫元素和二個氧元素組成

  4.據報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億人患有缺鐵性貧血,我國政府即將啟動“醬油補鐵工程”,這里的鐵是指(  )

  a.鐵元素  b.鐵單質  c.四氧化三鐵  d.氧化鐵

  5.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在化合物中,金屬元素一定顯正價,非金屬元素有時顯正價,有時顯負價

  b.在各種原子團中,各原子的化合價的代數和一定不等于零

  c.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

  d.在h2o和o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相同

  6.有x、y、z三種元素,它們的化合價分別為+1、+5、-2,由這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為(  )

  a.x2yz3  b.xyz3  c.x3yz4  d.x2yz4

  7.n2表示氮氣,還可以表示(  )

  ①氮元素、②1個氮分子、③2個氮原子、④氮氣由氮元素組成、⑤1個氮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⑥2個氮分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1991年,我國化學家測得了in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它核電荷數為49,相對原子質量為115,中子數為(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質子數=核電荷數)

  a.115  b.49  c.66  d.164

  9.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原子和一種單質的是(  )

  a.mg  b.he  c.h2  d.o

  10.等質量的下列金屬含原子數目最多的是(  )

  a.鋅  b.鐵  c.鋁  d.鎂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由它們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l2o3。

  12.fe、fe2+、fe3+三種粒子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因而屬于同種元素,但它們的化學性質不相同,這是因為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13.搖頭丸的化學式為c9h13n,它的一個分子里含有23個原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35,碳元素、氫元素、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08:13:14,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80%,10 g搖頭丸中含碳元素8 g。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5

  第三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一節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

  學習目標: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間有作用力。

  2.了解物質性質與微粒之間的關系:微粒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化學性質。

  能力目標:

  1.能夠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2.能夠設計或完成某些說明物質微粒性的簡單實驗。

  3.能夠運用有關物質的微觀知識來進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性質是由微粒的結構性質決定的。

  2.使學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識對周圍的一些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重點:

  物質的微粒性與物質變化的聯系。

  教學設計:

  引入:在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一些氧氣、二氧化碳、水等物質的性質,它們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性質。我們是否會提出這些問題:物質間為什么可以發生那么多的反應?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性質,原因是什么?物質到底由什么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那么各種物質是否有相同的構成?……這些問題將會在我們本章逐步為你解決。

  引入:既然要開始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那么我們學會用微觀的觀點來觀察和解釋宏觀的物質或現象。

  一、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

  實驗:探究物質的可分性

  1.將高錳酸鉀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缽將高錳酸鉀再研碎,成為小顆粒。

  2.將研磨的高錳酸鉀粉末放入試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發現試管中的固體顆粒逐漸變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錳酸鉀溶液中,逐漸加入水,溶液的紫紅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分析:1.固體顆粒為什么消失?

  答:高錳酸鉀顆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顏色由深到淺,直至無色,這是為什么?

  答:變淺直至無色,并不是高錳酸鉀消失,而是構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們看不見了。也就是能說明高錳酸鉀固體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3.同樣是高錳酸鉀溶液,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甚至無色。那么我們是否能說同種物質的微粒的物理性質不同?

  答:不能。對于一個微粒而言,毫無物理性質之說。也就是說,一種物質的物理性質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現出來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鹽水是咸的,這個現象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答:在水的作用下,構成蔗糖和食鹽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樣是微粒,一種是甜的,一種是咸的,說明不同物質是由不同微粒構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

  總結: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1.物質可以再分;

  2.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微粒構成的;

  3.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微粒構成,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即:構成物質的微粒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構成物質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是由大量微粒體現的。

  舉例:除了課本上的實驗,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能夠說明物質是由大量微粒構成的?

  回答:如過濾時水能夠從濾紙中滲過,

  補充實驗: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燒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鋇,慢慢將硝酸鋇溶液滴入小燒杯中,不斷攪拌,“乳白色固體”從無到有,并且不斷增多。

  說明:生成物硫酸鋇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顆粒被人的視覺察覺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濁液,靜置后小顆粒群聚而沉淀。

  二、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實驗:探究微粒運動的實驗

  步驟:實驗1:向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濃氨水。

  現象:滴入濃氨水后,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說明: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能變色,而酚酞試液遇濃氨水后變紅。

  實驗2:重新配制酚酞與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燒杯b中加入3~5ml的濃氨水,用大燒杯罩在一起。

  現象:溶液a逐漸變紅

  原因:構成氨氣的微粒擴散在大燒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

  假設實驗3:為了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用一杯純凈水來代替濃氨水來做對比實驗,有無必要性?

  回答:沒有必要。因為在實驗一開始,已經證明了蒸餾水不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結論:構成物質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無規則運動。

  提問:氨水中的氨氣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斷的運動。我想問:為什么不會是酚酞從燒杯中揮發,擴散到濃氨水與蒸餾水的混合物中,使之變色?你又能用什么實驗來證明,并不是酚酞擴散?這個實驗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回答:我們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擴散的話,它也會使堿性的氫氧化鈉溶液變紅,但實驗事實可以證明,并沒有變色,所以假設是錯誤的。這個實驗可以說明,各種微粒運動的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擴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物質容易揮發,有些物質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質卻不易揮發,不易溶解。

  提問:我們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我們一般可以用加熱的方法。我們發現相同質量的白糖在熱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樣多的冷水中快,這是為什么?這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回答:溫度高,構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擴散到水中。說明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速率越大。

  總結:

  1.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2.不同微粒的運動情況有所不同;

  3.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成正比。

  舉例:那些現象又能夠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呢?

  討論:如聞到花香,濕衣服曬干,氯化氫與氨氣生煙實驗。

  三、微粒之間有空隙

  閱讀實驗:水和空氣的壓縮實驗

  現象:水不容易被壓縮,而空氣容易被壓縮

  說明:1.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具有間隙;

  2.構成水的微粒間隙很小,構成空氣的微粒很大。

  閱讀實驗:水與酒精的混合實驗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結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說明:同種微粒之間的間隙相同;不同種微粒間隙不同

  總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間具有間隙

  2.不同種物質的微粒間隙有所不同

  3.同種物質時,液體、固體微粒間隙小,而氣體間隙大提問:有水能夠運用微粒的知識來解釋物質三態變化的原因?

  解釋:有關物質構成的知識主要有物質是很小的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間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運動受溫度的影響,溫度越高,微粒運動越快,微粒間的空隙就越大。當微粒間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時,成為固體,大到一定程度時,成為液體,微粒間的空隙繼續增大,就會成為氣體。

  提問:我們在一量筒中,現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兩塊冰糖,觀察液面情況。待全部溶解后,再觀察液面,試解釋。

  回答:未溶解時,冰糖固體的體積占據了水的一部分體積,使液面上升;當冰糖全部溶解后,構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構成水的微粒的間隙中,使總體積減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舉例:還有那些事例能夠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間有一定的間隙

  注意:與海綿結構中間隙相區別

  提問:在壓縮空氣的時候,發現體積被壓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氣不能被壓縮到體積為零,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回答:空氣中的確存在微粒。微粒之間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講述:物質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固體和液體的微粒不會散開,而保持一定的體積,這就是因為一切微粒之間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題解析

  1.用構成物質的微粒的特性解釋夏天空氣潮濕,而冬天空氣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氣溫高,地面上構成水的微粒運動快,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氣變得很潮濕;冬天氣溫低,構成水的微粒運動慢,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較少,空氣顯得干燥。

  2.裝開水的保溫瓶有時候會跳出來,為什么?

  答:保溫瓶該有時會跳起來的原因之一是,瓶內開水沒有裝滿,瓶內留有空氣,受熱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開水時,有冷空氣進入瓶中,蓋上瓶蓋,空氣受熱,氣體微粒空隙增大,體積膨脹,瓶內壓強增大,使瓶蓋跳起來。

  3.0℃的水繼續冷卻,結成冰后,分子間的間隔:( )

  a.不變 b.增大 c.減小 d.不能確定

  答案:b。宏觀上水變成冰后,體積增大。為什么溫度降低,水分子之間的間隙就增大了?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比較流行的是“假晶體”的存在。

  第二節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原子和離子通過得失電子可以相互轉換;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4.能根據相對原子質量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過程與方法:

  1.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動為主線,不斷發現問題,運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再對學習素材進行比較分析與歸納概括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知。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通過“原子的發現和原子構成探索”等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3.人類對原子的認識教育中結合中科院通過原子繪的中國地圖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過程中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組織對銦、銻等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和修正,對學生進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通過對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 逐步培養學生辯證統一思維方法。

  2.對分子、原子、離子概念的理解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3.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的不同和相互關系。

  4.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5.能正確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分子 原子

  1.復習知識

  【回憶】我們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會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設計意圖:

  復習學過的知識,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 【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學變化中還可進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無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足跡,一起來學習人們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而經歷的漫長的探究過程。交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內容產生興趣。

  3.交流討論

  道爾頓:近代原子學說,認為原子是實心球體。湯姆生發現電子。

  【設疑】原子中的電子帶負電,你能解釋原子為什么不帶電嗎?

  盧瑟福發現原子核,α粒子轟擊金箔。

  【設疑】你能對α粒子運動路徑的改變作出解釋嗎?

  在討論α粒子運動路徑改變使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歸納】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體積很小,但卻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

  講述科學家對原子探索的歷程,討論原子中微粒電荷數的關系。

  【回答】原子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和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相互抵消使原子還是呈電中性。

  【討論】大多數α粒子運動路徑沒有改變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發生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

  設計意圖:

  針對史料交流談論,認識原子構成的事實,并通過“對原子構成探索”等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認識到原子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

  4.引導探究

  【指導】閱讀p67-68“原子核由什么構成?”

  【課件】原子及原子核構成的模型圖片。

  【問題】原子核還能再分嗎?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呢?這些粒子有區別嗎?

  【設疑】根據原子核的構成你能解釋原子核為什么帶正電嗎?

  【歸納】原子中各微粒的電荷數關系。電子數=核電荷數=質子數

  【閱讀】原子核的構成。

  【回答】原子核還能再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其中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討論】原子核帶正電的原因

  【回答】因為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

  設計意圖:

  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念,建立原子內部構成的直觀形象,理解原子內部微粒數和電荷數的關系。

  5.知識拓展

  【講解】簡單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及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了解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及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了解,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知道穩定結構的特點,為原子轉移電子變成離子的規律建立知識儲備。

  三、離子

  6.指導學習

  【設疑】根據剛才的知識請同學們試著畫出na和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并請討論這兩種原子在化學反應中電子可能的轉移方式。

  【問題】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呈電中性?

  【講解】化學上我們把這種帶電的原子就稱為離子,下面我們通過視頻和動畫來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況下、又是如何轉變成離子的。

  【講解】原子得失電子后形成的離子分別帶上負電荷和正電荷,我們把帶正電荷的離子稱為陽離子;把帶負電荷的離子稱為陰離子。

  【講解】為了方便我們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來表示離子。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問題】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

  教學意圖:

  知道原子得失電子會變成離子認識一些常見原子的結構示意圖、離子符號、離子結構示意圖。

  第三節 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

  【學習目標】

  1.認識一些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常見元素;

  2.會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

  4.領悟自然界基本組成的簡單性,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元素和元素符號

  [引入]補鐵、補鈣廣告中的“鐵”、“鈣”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元素?

  閱讀教材p73內容,要求熟記表3-4所列元素符號。

  過渡:你知道現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種嗎?把課本翻到149頁元素周期表,該表共有多少種元素?金屬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屬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它們的名稱各有什么特征?

  過渡:組成物質的元素總共只有一百多種,而知道構成我們大千世界的物質的種類卻有幾千萬種,元素是如何組成物質的呢?比如:氧元素不僅可以組成氧氣(o2),還可以組成臭氧(o3),一種元素就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了,那不同種元素相互組合的情況可想而知。

  [疑1]既然都是氧原子,為什么再稱之為氧元素?

  [疑2]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難道同一種原子之間還有區別嗎?

  [答疑]氧原子核內質子數都是8,由于核內中子數不同,就可以有幾種氧原子。其他的大多數原子也是這樣。如果忽略這種差別,就可以把所有的氧原子歸為一類,因為它們核內的質子數(核電荷數)都是8,并且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我們把這一類氧原子稱之為氧元素。

  [思考]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區別呢?

  [問題1]有一則飲品廣告稱:“本品純屬天然制品,不含任何化學元素”,你認為他說的對嗎?

  [問題2]“樂百氏”礦泉水標簽上印有水質的成分如下(mg/l):硒:0.0130,鍶:0.596,鋅:0.00162,鈉:18.4,鈣:4.36。這里的硒、鍶、鋅、鈉、鈣是指元素還是原子?

  [過渡]有了元素的知識,我們就可以采用一種標準將純凈物劃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閱讀教材p74后回答:什么是單質,什么是化合物?將純凈物劃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的標準是什么?

  [活動探究]p75表3-5

  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提出問題]自然界中千千萬萬種物質都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的物質含的元素不同,在不同的物質中元素是如何分布的呢?

  閱讀圖p75 3-21、22、23,分析在地殼、海水、人體中元素分布,太陽中呢?

  [活動與探究]查閱資料,了解在地核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三、元素與人體健康

  人體中化學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對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稱為生命必需元素。這些元素在人體中的功能往往不能由別的元素來替代。

  [思考]1、元素不足和過量對哺乳動物的影響

  2、膳食標準

  3、10種最好的食品、10種最差的食品

  [交流討論]從化學角度怎樣衡量食品的質量?

  [活動探究]

  請從家中找幾種食品,從包裝袋上了解該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想想看,如果讓你來給這些物質分類,你怎么分類?

  第四節 物質組成的表示方法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化學式的含義;能依據物質組成、利用元素化合價書寫常見物質的化學式;能根據化學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逐步形成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和定量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尊重客觀實際,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習目標:

  1.能說出化學式的含義;

  2.能依據物質組成、利用元素化合價書寫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3.能根據化學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逐步形成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和定量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尊重客觀實際,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內容要點:

  1.通常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的組成。

  2.可以利用元素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3.寫化學式時,正價元素通常寫在左邊,負價元素通常寫在右邊。原子的數目用阿拉伯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在金屬化合物中,金屬元素一般呈正價,非金屬元素一般呈負價;在非金屬氧化物中,非金屬元素一般呈正價。根據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等于零的原則,確定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原子的數目。

  4.簡單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則。

  5.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在兩種元素中間用“化”字連接,如氧化銅(cuo)。

  6.化學式中元素的名稱從右向左讀,與化學式的寫法剛好相反,如氯化鈉(nacl)。

  7.元素的原子個數在該元素之前先讀出,如五氧化二磷(p2o5)。

  8.含有復雜原子團的化合物,要根據其特征來稱呼,不需讀出原子或原子團的個數,如氫氧化鈉(naoh)、碳酸鈣(caco3)、硫酸鈉(na2so4)等。

  教學內容:

  一、化學式反映物質的組成

  1、化學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來表示純凈物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據:任何純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不同的物質組成不同。

  2、化學式所表示的含義(一般包括宏觀和微觀角度)

  微觀上:表示某物質;表示該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宏觀上: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或者一個原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還可以表示一個分子的構成情況。

  我們以水(h2o)為例說明

  化學式的涵義 以h2o為例

  宏觀 表示一種物質 表示水這種物質

  表示該物質有哪些元素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

  微觀 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表示一個水分子

  表示一個分子里有多少個原子 表示一個水分子中由2個氧原子和1個原子構成

  質量 表示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mr(h2o)=2ar(h)+ar(o)=2+16=18

  表示物質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 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2:1

  表示物質中各種元素的質量比 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

  3、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周圍的數字的意義,如 arbc

  a表示有a個這樣的微粒

  b 表示一個微粒中有b個原子或原子團

  c 表示一個該離子中帶有c個正(負)電荷

  如:3h2so4 ca2+表示鈣離子,一個鈣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

  注意:同元素符號的意義相似,在化學式前有數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觀含義,只能表示微觀含義

  二、如何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1、各種物質的化學式都是通過實驗方法測定出來的,一種純凈物只能由一個化學式來表示,不能主觀臆造。

  2、化合價。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數目中都是一個固定的比值,體現這種關系的數值就是化合價某種元素的化合價數值與它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密切相關的。

  3、單質的化學式的寫法

  (1)金屬單質、固體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如金屬單質:fe(鐵)、na(鈉);固體非金屬:s(硫)、p(磷)等;稀有氣體:he(氦)、ne(氖)等

  (2)氧氣等多原子分子構成的單質,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添上下標,表示一個分子含有多少個該原子。如:o2(氧氣)、o3(臭氧),cl2(氯氣)

  4、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根據化合價來寫化學式

  (1)一般是正價的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右邊。

  (2)在金屬化合物中,金屬元素一般呈正價,非金屬呈負價;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價,氫元素一般呈+1價。

  (3)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2

  注意:(1)標注某元素的化合價時,務必要寫在該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標電性,后標數目,如 cuo

  +2表示在氧化銅中銅元素呈+2價

  (2)某些元素具有可變價態,它們表示在與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時,會出現多種可能。

  特別:fe 在命名時,+3價就是鐵,而在+2價時要被稱為亞鐵

  補充:初中一般常見的原子團及化合價

  原子團 化學式 化合價 原子團 化學式 化合價

  氫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氫根 hco3 -1 高錳酸根 mno4 -1

  碳酸根 co3 -2 錳酸根 mno4 -2

  氯酸根 clo3 -1 硫酸根 so4 -2

  磷酸根 po4 -3 亞硫酸根 so3 -2

  氨根 nh4 +1

  識記:課本p80的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三、簡單化合物的命名

  1、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據元素的名稱,從右往左讀作“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zno讀作“氧化鋅”,fe3o4讀作“四氧化三鐵”。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讀成“氧化氫”,nh3就是“氨氣”。

  2、含有oh原子團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命名為“氫氧化某”

  如:naoh讀作“氫氧化鈉”,cu(oh)2讀作“氫氧化銅”

  3、含有其他原子團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根據原子團和另一元素的名稱從右到左的順序讀作“某酸某”。

  如:caco3讀作“碳酸鈣”,cu(no3)2讀作“硝酸銅”

  但注意,h2co3就讀作“碳酸”,h2so4就讀作“硫酸”等。

  4、某些比較復雜物質的命名

  如:cu2(oh)2co3讀作“堿式碳酸銅”,h2o2讀作“過氧化氫”等

  四、純凈物中元素之間的質量關系

  (1)某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將化學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加和,即是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如:ca(oh)2

  答:mr[ca(oh)2]=ar(ca)+2(ar(o)+ar(h))=40+2(16+1)=74

  (2)計算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之比:

  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就是表示該元素原子的個數,因此這些數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如:fe2o3中,鐵原子與氧原子個數比就是2:3,碳酸鈣caco3中鈣、碳、氧原子個數比為1:1:3

  但注意某些物質的化學式中,同種元素并不寫在一起的,這時要注意原子個數。

  如:nh4no3中,氮、氫、氧原子個數比應該為2:4:3

  cu2(oh)2co3中,銅、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2:5

  (3)計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個數與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積之間的比值

  如:氯酸鉀(kclo3)中,m(k):m(cl):m(o)=39:35.5:16×3=78:71:96

  硝酸銨(nh4no3)中,m(n):m(h):m(o)=14×2:1×4:16×3=7::1:12

  (4)計算一定質量的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

  某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該元素在物質中的質量分數

  如:求60gmgso4中含有氧的質量

  m(o)=m(mgso4)×ω(o)=60g×53.3%=32g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6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1.原子的組成

  質子: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原子                中子:不帶電

  :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⑴原子核所帶電量數稱為核電荷數,核電荷數=        =        ==         

  (2)原子的種類是由           (          )決定的。

  2.相對原子質量

  ⑴概念:                       (符號為ar)。

  ⑵公式(單位:1)                

  ⑶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課題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                                                的總稱。

  (1)元素種類:100余種(由此組成了3000多萬種物質)

  (2)地殼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質量分數):       (3)生物細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號。

  (1)意義:①表示一種元素;②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③表示某單質(金屬、固態非金屬、稀有氣體)例:n的意義:       、        。s的意義       、      、        。

  如果在元素符號前面添加系數,就只表示該元素的原子個數,不能表示該元素。如h既表示氫元素又能表示一個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                 ;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素

  原子

  區別

  是宏觀概念,只表示種類,不表示個數

  是微觀概念,既表示種類,又表示個數

  適用范圍

  表示物質的宏觀組成,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表示物質的微觀構成。如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聯系

  元素是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2)書寫: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例如:鈣      鎂     等。

  (3)元素中文名稱的特點:金屬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屬元素按單質在通常情況下的存在狀態分別加“石”、“氣”、“水”等偏旁,因此我們可以從它們的偏旁判斷屬于哪類元素。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①格:每一種元素均占據一格,包括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

  ②每一橫行(即:   ):共有     個橫行,有    個周期。

  ③每—縱行(即      ):周期表的18個縱行中,除第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外,其余15個縱行,每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共有16個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義:

  課題3  離子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最少有1層,最多有7層;第一層不超過個     電子,第二層不超過       個電子,最外層不超過      個電子(只有1個電子層的最外層不超過2個電子)。

  (2)原子結構簡圖各部分的意義:[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3)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具有    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的2個電子即穩定)的結構屬于相對穩定結構。

  (4)元素性質與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元素分類

  最外層電子數

  得失電子傾向

  化學性質

  稀有氣體元素

  8個(he為2個)

  不易得失、相對穩定  

  穩定

  金屬元素

  一般       4個

  易       最外層電子

  不穩定

  非金屬元素

  一般         個

  易       電子

  不穩定

  (5)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                  決定的。

  2.離子的形成。

  (1)離子:因得失電子而帶電荷的原子叫離子。如na+、cl-、oh-、so42-等

  (2)離子的分類    陽離子:帶正電的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的離子

  寫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電量和電性(電量為1的可省略不寫)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離子:       ,氫離子:      ,2個亞鐵離子:       ,5個鈣離子:   

  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no3-:                ,7fe3+              ,2h+                 

  (3)離子符號及其意義(數字“2”的意義)。

  例如:[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指出下列符號中數字的意義:                  nco2      , 3cl-     ,5so42-     fe2+        

  3.離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4.物質的構成與組成[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1) 大多數純凈物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氧氣、水

  (2)少數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如鐵、氖氣等。

  (3)還有少數物質是由離子構成。如nacl是由na+和cl-構成……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

  1.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化學式。

  (1)化學式的意義(以h2o為例):

  分類

  意義

  實例

  宏觀

  ①表示一種物質

  水

  ①表不該物質組成元素

  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的

  微觀

  ①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

  一個水分子

  ②表示物質的分子構成

  每個水分于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如:[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寫出下列符號的意義:

  3fe              ,5al2o3                ,2h2            .

  寫出下列化學用語的符號:4個鈉離子:        ,2個氯氣分子:      ,氮氣       , 4個硫酸分子:       ,氧元素:       ,3個碳酸鈉分子:         。

  2.化學式的書寫根據。

  (1)因為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定的,因此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結果。

  (2)還可以應用元素的化合價來推求。

  3.化合價。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化學上用“化合價”表示原子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1)化合價的一般規律:

  ①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a.氧元素通常顯      價;

  b.氫元素通常顯      價;

  c.金屬元素跟非金屬元素化合時,金屬元素顯      價,非金屬元素顯      價;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顯不同的化合價。

  ②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         。

  ③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因此,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         。

  (2)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

  +1價

  k、na、h、ag、nh4

  +2價

  ca、mg、ba、zn、cu

  -1價

  f、cl、i、oh、no3

  -2價

  o、s、so4、co3

  4.化合價與離子符號的書寫有一定的區別:

  化合價

  離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1”不省)

  用+、2+、-、2-……表示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1”省去)

  實例

  +1 -1 -1  +2

  na、cl、oh、 ca

  na+、mg2+、al3+、cl-、so42-

  聯系與區別

  同種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和離子電荷通常在數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負號的寫法不同。

  5.化學式的書寫(口訣:                                                      )

  (1)氧化物的化學式書寫:        在右,例如,二氧化碳:       ,氧化鎂:       ,

  (2)一般化合物書寫:金屬元素的符號在      ,非金屬元素的符號在          。

  例如,氯化鈉:           ,氧化鐵:         ,硫酸鋁:         ,氯化鋅   

  (3)用化合價原則書寫:一般正價在       ,負價在       。

  例如:氯化氫:      ,氧化汞:       ,碳酸鎂:        ,過氧化氫:     

  6.化學式的讀法:

  從右至左讀作“某化某”。如cuo:              ,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讀作“某酸某”。如:cuso4        ,kmno4        , agno3     

  若含氫氧根的化合物,讀作“氫氧化某”。如:naoh      ca(oh)2      ,cu(oh)2   

  ◆     賽一賽(開展競賽活動),看誰填得快。

  物質名稱

  物質名稱

  含幾種元素

  哪幾種元素

  屬于單質

  還是化合物

  一個分子中含幾個原子

  鐵

  氫氣

  二氧化碳

  碳酸鈉

  硫酸

  ◆     對符號周圍數字的探究——學會歸納總結

  請先寫出下列符號中數字“2”的意義,然后試著歸納總結符號周圍數字的意義

  符號

  o2

  2o

  mg

  2mg2+

  2h2o

  意義

  我的歸納

  ①符號的前面的數字表示幾個分子、原子或離子

  ②

  ③

  ④

  7.相對分子質量及其計算:

  (1)相對分子質量:                                          

  (2)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例:求①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   ②co(nh2)2的相對分子質量

  (3)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

  例:①h2o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②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質量比

  (4)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例:nh4hco3中氮的質量分數=

  kclo3中氧的質量分數=

  cuso4﹒5h2o中氧的質量分數=

  (5)已知化合物求某元素質量及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求化合物質量

  例:①求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      ②求多少克水中含2g氫?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7

  第三節 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一些常見元素,會書寫它們的名稱與符號;

  2、  了解原子序數(即質子數)1~20所對應的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3、  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

  過程與方法:

  認識科學分類的的依據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悟物質基本組成的統一性,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

  內容要點

  1、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到目前為止,人們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元素有90余種,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種。

  2、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化合物(compound)。銅、氮氣、氬等都是單質(elementary),氧化鎂、四氧化三鐵、高錳酸鉀等都是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質大多數是化合物。

  3、認識氧化物。

  4、了解元素在地殼、人體中的分布情況。

  探究學習:

  1.  查找資料,了解某些微量元素的來源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2.  對某些元素的單質或化合物性質的認識

  3.  查閱資料,了解地核中主要含有的元素。

  教學過程 

  引入:元素(element),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學習中知道,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首先,認識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如鎂元素是構成綠色植物的葉綠體不可缺少的元素,每天呼吸的氧氣就是由氧元素組成的……。

  探究:某些微量元素的食品來源,查詢其分別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如何?

  元素名稱

  來  源

  該元素的作用

  鈣

  鈣片、牛奶、骨頭湯

  促進骨骼生長

  鐵

  肝、肉、豆類、麥類、西紅柿、水果等

  促進血紅蛋白的形成,輸送氧氣

  銅

  堅果、豆類、谷類、肉、蔬菜

  鋅

  谷類、豆類、麩皮、肝、胰臟、乳汁

  構成蛋白質不可缺少的部分

  錳

  小麥、扁豆、大白菜、糙米、茄子

  參與許多酶催化反應

  碘

  海帶、紫菜、發菜、海蜇、干貝等海鮮

  參與合成甲狀腺素

  硒

  小麥、玉米、小米、南瓜、紅薯干

  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癌能力

  一、元素

  1、元素的定義:具有相同核內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1)判斷是否為同種元素的唯一標準:原子核內的質子數是否相同;

  (2)同種元素可能是不同種原子,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原子仍然是相同元素,被稱為同位素;

  如:作為相對原子質量基準的碳原子是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6的原子,而在考古學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另一原子中,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8,同樣也屬于碳元素。

  同種元素主要包括三種情況:

  A.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B.質子數相同化合價不同的原子

  C.質子數相同的單核離子

  (3)元素是一種總稱,是集體名詞,因此只論種類,不講個數

  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絕對不能說水是由一個氧元素和兩個氫元素組成的。

  (4)不同元素的原子肯定不同,相同元素的原子可能不同。自然界中發現的元素有90余種,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種。

  2、元素的符號表示——元素符號

  (1)表示方法:國際上統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有時附加一個小寫的字母。如果要表示離子的話,只要在元素符號的右上方標注所帶的電荷數目及電性,如果電荷數為1時,則數字1省略,只標明電性即可。如:Na+;Cu2+;

  (2)元素符號的意義:宏觀上表示一種物質,微觀上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

  如:H 表示氫元素,及一個氫原子;

  不過,如果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或者單個元素符號就能表示該物質的話,宏觀上又能表示該物質

  如:Fe 表示鐵元素、鐵單質 微觀上表示一個鐵原子;S 表示硫元素、硫單質 一個硫原子。

  注意:若元素符號前面加數字,則只表示微觀上原子的個數

  如:3Fe 就只能表示3個鐵原子。

  (3)元素的分類

  A.金屬元素:漢字用“钅”旁表示(汞除外),如鐵元素;

  B.非金屬元素:通常非金屬有三種狀態,“氣”字頭的表示是氣態非金屬,如氧元素;有“氵”旁的是液態非金屬,如溴元素;有“石”字旁的表示固態非金屬元素,如硫元素。

  3、元素周期表

  (1)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把現在已知的一百多種元素,按原子序數(等于核電荷數)科學的有序的排列起來,這樣得到的表就是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上對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別,我們可以看到,金屬集中在左下方,而非金屬集中在右上方;

  (3)編排結構。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個橫行,每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18個縱行,每個縱行叫做一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因此全周期表中有7個周期,18個縱行,16個族;

  (4)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化學性質就越相似,可以啟發人們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區域尋找新物質。

  二、純凈物的分類

  單質(elementary):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compound):有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氧化物(oxide):有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由金屬元素組成的氧化物稱為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鐵);

  非金屬單質

  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氧化物稱為是非金屬氧化物(如:二氧化碳)

  物質

  純凈物

  混合物

  單質

  化合物

  金屬單質

  含氧化合物

  其他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

  非金屬氧化物

  一般含氧化合物

  小結:

  三、自然界元素的存在

  1、地殼中含有最多的元素:氧,其次依次為硅、鋁、鐵、鈣等;

  2、海洋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是氫;

  3、人體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依次為碳、氫、氮;

  4、太陽中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其次是氦;

  5、地核中主要含有的元素鐵,其次是鎳;

  四、元素與人體健康

  1、人體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如:缺鈣可能造成骨骼疏松,畸形;缺鋅可能造成發育停滯,智力低下,甚至侏儒癥;缺碘會的甲狀腺腫大;缺鐵、鈷易得缺鐵性貧血癥等。

  2、人體中的微量元素也不可過多攝入

  如:吸收過多的鈣,可能造成白內障、動脈硬化、結石的形成;吸收過多的容易形成甲亢;吸收過量的能夠防癌的硒元素,也會導致致癌。

  3、人體有害的元素

  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人體有害的元素,主要是鉛、汞、砷等。

  補充練習測試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若兩種微粒的電子數相同,它們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B.若兩種微粒質子數相同,它們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C.若兩種微粒屬于同種元素,它們的原子核內質子數一定相同

  D.若兩種微粒屬于同種元素,它們的原子核外的電子數一定相等

  (2)用“原子”和“元素”兩個概念描述水和二氧化碳的組成。

  (3)舉例說明元素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

  (4)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對該有機物組成做出的正確結論是 (     )。

  A、 只含C、H元素               B、只含C、O元素 

  C、肯定含C、H、O元素          D、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5)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可表示為:水+二氧化碳  ―→ 淀粉+氧氣,由此可以判斷淀粉的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水是由一個氧元素和兩個氫元素組成的

  B、 水是由氧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

  C、 水是由氧和氫兩種單質組成的

  D、 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氫分子構成的

  答案:

  1 C  提示:微粒包括原子、分子、離子,當講到元素,則只能說明是原子;

  2 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的。

  3略

  4 D

  5 碳、氫   氧

  6 B

物質構成的奧秘(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氯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

  •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人教九上)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分原子的構成、元素、離子、化學史和化合價四個課題。它們包括原子結構模型、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核外電子排布、離子、化學式、化合價相對分子質量及其有關的計算內容。...

  • 2019屆中考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知識點梳理:1. 原子的構成: 質子: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帶電 電子: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2.相對原子質量:ar=其他原子的質量/(碳-12的質量×1/12)注:1.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 第三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滬教)

    第三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第一節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學習目標: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間有作用力。2.了解物質性質與微粒之間的關系:微粒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化學性質。...

  •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新人教)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 原子的構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會查表找到相對原子質量。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分析圖表。...

  • 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點歸納

    課題1 原子的構成1.原子的組成 質子: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原子 中子:不帶電 :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⑴原子核所帶電量數稱為核電荷數,核電荷數= = == (2)原子的種類是由 ( )決定的。2.相對原子質量⑴概念: (符號為ar)。...

  • 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1、原子的構成(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決定元素種類 質子數(核電荷數)(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決定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 最外層電子數(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決...

  •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點知識點整理

    課題1 分子和原子考試要求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常見的物理現象和化學現象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認識化學變化考點一、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構成...

  • 物質構成的奧秘 知識概述

    1.原子的構成(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對于原子來說,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總第十九課時)一課標要求1、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會查表找到相對原子質量。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分析圖表。...

  •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復習學案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復習學案1、原子的構成(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上 (4)相對原子質量≈ + 決定元素種類 (核電荷數)(5)三決定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 決定原子的質量 說...

  • 第3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一節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

    第3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第一節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學習目標:認知目標: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間有作用力2.了解物質性質與微粒之間的關系:微粒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化學性質能力目標:...

  • 九年級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蜜臀 | 九九热青青草 | 色欲av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大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mba | 国产毛片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国产依人免费视频 |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 色欧美亚洲| 日本韩国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国模大尺度视频 | 久操成人 |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a | 99国产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清纯白嫩大学生正在播放 | 欧美色妇边做边爱2020 |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视频 |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 天天插综合|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88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 自拍偷拍亚洲 | 国产在线青青草 |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啪啪爽 | 国产精品成人竹菊影视亚洲性爱在线 | 极品美女Aⅴ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精品 | 野花香影院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免费哦观看av | 瑟瑟激情 | 精品欧美无人区乱码毛片 | 在线观看黄色 | 国内综合精品午夜久久资源 | 果冻传媒2021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从早干到睌 | 色七七久久综合 | 91大神在线影院 | 天天舔天天干 |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