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造成許多無辜平民的死亡,充分說明了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
說明了什么?
演示,了解科索沃戰爭的概況。
學生觀看錄像,思考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發表看法。
學生演示搜集整理的關于期盼和平、祈禱和平、反對戰爭主題的課件。
方法①:用多媒體演示。1991年至今俄、美領導人親密接觸的多幅照片。如“xx年5月25日,在普京的陪同下,美國總統布什前往位于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紀念碑敬獻花圈,緬懷俄美兩國在二戰期間的友誼。”教師指出,隨著蘇聯的解體,兩極對峙的局面不復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什么樣的世界格局呢?
方法②:xx年第21期《瞭望》雜志發表了題為《當今時代的主題》的文章,文中談到“進入新世紀,國際形勢跌宕起伏,復雜多變。軍事沖突、選舉風波、恐怖事件、政局劇變一連串似乎出人意料的事件將世界攪得無法安寧,也對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人不禁提出疑問:和平與發展還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嗎?”我想同學們也會有這樣的疑惑,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聊,冷戰結束后,世界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多媒體演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前后歐洲國家國名的變更和地域的變化,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兩極格局已經崩潰這一主題。
教師解釋“世界格局”的含義。
教師將“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比喻成五角星,以動態形式演播。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新的國際格局的建立,要通過各國之間的斗爭和妥協來實現,這取決于各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的綜合國力的強弱。而實力對比相對穩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因而,新舊格局的交替過程,也必然是一個緩慢的演變過程。
多媒體展示材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捕捉有效信息,得出結論。
材料一:世界銀行公布的xx年全世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統計數字表。
材料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稱,歐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和美國平起平坐的歐洲大陸上的超級大國”。
材料三:日本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gdp值約為美國的50%左右。其軍事力量在質量上已超過英、法、德等國,居世界第三位。日本將加快爭取世界政治大國地位的步伐。
多媒體展示材料,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思考:這三則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材料一:1980~1999年的gdp年均增長率,發展中國家為3.4%,發達國家為2.6%。
材料二:教材中有關xx年人權委員會改選,美國落選一事。
通過對上述材料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作用。
在兩極格局結束后,你認為世界形勢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呢?有人認為是走向緩和,也有人認為是越來越緊張和動蕩。你同意哪種觀點呢?組織小組辯論。
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小結: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顯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威脅當今世界安全的因素。
多媒體展示材料:克林頓曾宣稱,20世紀圓了美國的夢想,21世紀將是“美國的世紀”;到xx年前將沒有哪個國家能對美國構成全球性挑戰。
播放錄像“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的錄像片段。教師提出問題:在錄像里你看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