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主要帝國主義列強的國力比較表
項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業產量占資本主義世界比重
32%
13%
10%
23%
19xx年工業產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
3
2
4
1
19xx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
1
4
2
5
(提問)結合圖表分析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略
[師]隨著后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原來的序列被打破,產生了新的動蕩的帝國主義大國間的關系。那么(提問)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有何關系?
[師](講解)與實力對比變化相反,各帝國主義對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占有狀況未變,還都是按舊的力量對比劃分的。這樣矛盾就產生了。作為帝國主義筵席上的遲到者──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決不滿意僅僅得到一些殘羹剩飯,他們要求按照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寧所說:“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將來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從一個‘主人’轉歸另一個‘主人’。而不是從‘無主’的變為‘有主’的。”“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霸權,即爭奪領土”。這正是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師]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師]在歐洲列強的激烈爭斗中,英德之間的矛盾成了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講解)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權、殖民霸權、工業霸權。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德國經濟的發展,德國工業趕上并超過了英國。德國成為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英德之間的競爭不僅表現在歐洲商品市場競爭上,而且主要是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日益加深。在制海權方面,20世紀初,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英國。英德之間的矛盾成了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出示)課本132頁反映英德矛盾的[文獻資料]和[插圖]。并進一步分析。
[師](過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形成。
[師]德國早在1879年就與奧匈帝國結成了反對俄國和法國的軍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這個同盟,形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中央集團—三國同盟。俄國和法國針對這個聯盟于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聯盟。英國于19xx年同法國簽訂了協定,19xx年又與俄國簽定了協定。英、法、俄集團被稱為三國協約或協約國。意大利在戰爭開始時宣布自己中立,后因協約國許諾滿足其領土要求,于19xx年加入協約國一方。兩個集團開始備戰后,展開了布署兵力和爭取新盟國加入本集團的外交斗爭。這就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引起了一系列軍事沖突和局部戰爭。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對立軍事集團的建立成為一戰爆發的具體原因。
[師]帝國主義列強在建立軍事同盟的同時,加緊了擴軍備戰活動。瘋狂的擴軍備戰,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一場大戰的爆發迫在眉睫。
[師](提問)在戰前,國際政治局勢動蕩不安,而局勢最緊張最敏感的地區是哪里?
[生](回答)
[師]巴爾干半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從這里點燃的。(用計算機出示地圖:《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干半島》)。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就像一個充滿了炸藥的火藥桶,只要有一點火星,就足以引起整個歐洲的大爆炸。(置疑)為什么巴爾干半島會成為帝國主義爭奪的肥肉和大戰的火藥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