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的發展
除了上述事例外,同學們是否還能指出當前國際形勢走向緩和的事例。(如巴以和平進程等。)
(二)緊張與動蕩
雖然冷戰后國際形勢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和矛盾,局部性的、區域性的、小規模的沖突比起冷戰時期甚至有所增加。原因何在?
1.原因
(l)一些地區和國家的固有矛盾
兩極對立的舊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長期以來抑而不發的深層矛盾。如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隨即爆發。如 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如科索沃危機。科索沃是南聯盟的自治省,居民中以阿族為主體,他們要求更大的自治權,從而與塞族當局產生沖突。
(2)美國的霸權主義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力量為顯示它們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往往打著“建立民主”、“保護人權”、“維護和平”的旗號,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力圖影響控制地區局勢,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地區平衡秩序,導致一系列局部戰爭。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機,企圖一舉打掉伊拉克的軍事強國地位,以利于控制海灣這一世界重要戰略區。
又如,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族的民族矛盾和民族自治權問題,都屬于南聯盟的內政。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卻赤裸裸地武裝干涉,非要控制這個地區不可。目的何在?第一,南聯盟是北約東擴、南擴的最大障礙。近幾年來,中東歐國家改變政治制度后,在北約的誘惑下爭先恐后欲加入北約,惟有南聯盟沒有提出這個要求。北約就以科索沃危機為借口,企圖消滅南聯盟,拔掉這面堅持“獨立自主路線”的旗幟。第二,南聯盟是俄羅斯在巴爾干地區仍具影響的最后一塊陣地。北約侵犯南聯盟,就是要把俄羅斯擠出歐洲,削弱它的大國地位。第三,北約要把科索沃變成它的新武器、新戰術,特別是“新戰略概念”的試驗場,開創了不需要聯合國授權和歐安組織同意而對北約防區外的國家采取軍事行動的先例。總之,是美國要充當“世界憲兵”和全球霸主。最不能讓人容忍的是,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公然對我國主權進行挑釁。
請同學們說出當今世界政治形勢中比較突出的緊張與動蕩的例子。(阿富汗戰爭)
本課小結
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形勢的特點是?(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其主流是?(和平與發展是主流。)總趨勢是?(走向緩和。)
本節課我們通過講述冷戰后的世界政治形勢的發展,分析了兩極格局的解體對世界政治產生的影響。下節課,我們將分析兩極格局解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