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初中數學教案 > 九年級數學教案 > 正切和余切(精選9篇)

正切和余切

發布時間:2022-11-07

正切和余切(精選9篇)

正切和余切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夠正確地用 、 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為 )中兩邊的比,了解 與 成倒數關系,熟記30°、45°、60°角的各個三角函數值,會計算含有這三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式子,會由一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說出這個角的度數,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切(余切)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切(正切)值之間的關系。

  2.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運用類比法指導學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學生學法:運用類比法主動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難點:了解的概念。

  3.疑點:正切與余切概念的混淆.

  4.解決辦法:通過類比引出概念和性質,再通過大量直接應用,鞏固概念和性質。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投影片(自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什么是銳角 的正弦、余弦?(結合下圖回答)。

  2.填表

  3.互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關系?

  4.當角度在0°~90°變化時,銳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變化規律?

  5.我們已經掌握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該銳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如何呢?在銳角三角函數中,除正、余弦外,還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數,本節課我們學習。

  (二)整體感知

  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間的重點和關鍵,是全章知識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繼第一節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樣的順序安排第二節正切余切,像這樣,把概論、計算和應用分成兩塊,每塊自與一個整體小循環,第二循環又包含了第一循環的內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難點,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對比,便于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正切、余切概念

  ①本節課我們研究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因此同學們首先應思考:當銳角固定時,兩直角邊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因為學生在研究過正弦、余弦概念之后,已經接觸過這類問題,所以大部分學生能口述證明,并進一步猜測“兩直角邊的比值一定是”。

  ②給出正切、余切概念。

  如圖,在 中,把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 的正切,記作 。

  即   

  并把 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 的余切,記作 ,

  即    

  2. 與 的關系

  請學生觀察 與 的表達式,得結論 (或 , )這個關系式既重要又易于掌握,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與 區別開.

  3.銳角三角函數

  由上圖, , , , ,把銳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 的銳角三角函數。

  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的給出,使學生茅塞頓開,初步理解本節題目。

  問:銳角三角函數能否為負數?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很容易。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數。

  ①教師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下圖)

  ;

  ;

  ;

  ;

  ;

  .

  通過學生計算完成表格的過程,不僅復習鞏固了正切、余切概念,而且使學生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0°,90°正切值與余切值可引導學生查“表”,學生完全能獨立查出。

  5.根據互為余角的正弦值與余弦值的關系,結合圖形,引導學生發現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

  結論: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 .

  練習:1)請學生回答 與 的值各是多少? 與 ? 與 呢?學生口答之后,還可以為程度較高的學生設置問題: 與 有何關系?為什么? 與 呢?

  2)把下列正切或余切改寫成余角的余切或正切:

  (1) ;(2) ;(3) ;(4) ;(5) ;(6) 。

  6.例題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解:(1)

  ;

  (2)

  =2.

  練習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

  (5) .

  2.填空:

  (1)

  (2)若 ,則銳角

  (3)若 ,則銳角

  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能不很強,尤其是分式,二次根式的運算,因此這里應查缺補漏,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四)總結擴展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了解了正切、余切的概念及 與 關系.知道特殊角的正切余切值及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本課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結合 及 ,可擴展為 .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2~P14,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6中習題6.2A組2、3、4、5、6.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鞏固正、余切概念,學會用正、余切來解決問題.

  2.通過例題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歸納、概括,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指導探索研究法。

  2.學生學法:主動探索研究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用正、余切解直角三角形。

  2.難點:靈活運用正切、余切。

  3.疑點:學生可能對正切、余切概念掌握不牢,導致出現 之類的錯誤,教學中應引起重視,使學生熟能生巧。

  4.解決辦法: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研究發現,及練習鞏固解決重難點及疑點。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或電腦)、自制投影片(或課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結合圖,說出什么是 的正切、余切?

  請班級里較差學生回答,以檢測其掌握情況.

  2. 與 具有什么關系?

  答: (或 或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4.在0°~90°間,正切、余切值隨角度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便于應用.

  對概念的鞏固最好的途徑是配備練習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有關概念后,應出示練習題(投影片).

  1.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①若 , ,則 , , ,

  ②若 ,則

  2.比較大小:

  ①        ②

  ③        ④

  3.計算題:

  ① ;

  ② .

  (二)整體感知

  本課安排在本小節末,運用本小節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簡單問題,再次為本章第二節解直角三角形做好準備.當然,這個問題只用上一小節學過的正弦、余弦也可以解決,不過那樣做,就要先求出斜邊 ,解的過程要繁瑣一些。

  (三)教學過程

  1.講授新課

  【例】在 中, 為直角, 所對的邊分別是 ,已知 , ,求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這個題是本大節知識的綜合運用,考查知識點面面俱到,是檢查全體學生是否全面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有效途徑,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積極地探求各種解法,然后加以比較,優選出最佳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分析:本題已知 和 ,求 ,觀察圖不難發現,邊 恰好是 的對邊與鄰邦邊,因此求 可選用以下兩個關系式:(1) ,(2) .

  請學生比較一下,哪一個關系計算更簡便呢?答:若選用 ,由此得 ,用 除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比較麻煩;而選用 ,由此得 .用 乘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相對方便.

  解: ,

  ∴

  解完例題之后,應引導學生小結:本題顯示了“除法與乘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其中“條件”是 與 互為倒數.認真分析和利用這種轉化,有時可使計算簡便.

  2.鞏固練習

  本節課實際上是對前面課的綜合,通過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例題后應安排練習題如下:

  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1)已知 , ,求 和 .

  (2)已知 , ,求 和 .

  (3)已知 , ,求 .

  (4)已知 , ,求 .

  (5)已知 , ,求 .

  (6)已知 , ,求 和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教法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討論、研究,篩選出最佳關系式使計算簡便,既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答案](1) , ;(2) , ;(3) ;(4) ;(5) ;(6) , .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引導其讀教材P15想一想.使學生對正弦、余弦間的關系,正切、余切間的關系以及弦、切間的關系有所了解,保證知識的完整性,為高中三角函數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板書

  .

  (四)總結、擴展

  引導學生總結:1.要認真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各邊與角的三角函數關系.2.因為同一個角的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在選用關系時晝選擇乘法使計算較簡便.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P17,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7習題A組7、8,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選做B組題。

  七、板書設計

正切和余切 篇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夠正確地用 、 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為 )中兩邊的比,了解 與 成倒數關系,熟記30°、45°、60°角的各個三角函數值,會計算含有這三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式子,會由一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說出這個角的度數,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切(余切)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切(正切)值之間的關系。

  2.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運用類比法指導學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學生學法:運用類比法主動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難點:了解的概念。

  3.疑點:正切與余切概念的混淆.

  4.解決辦法:通過類比引出概念和性質,再通過大量直接應用,鞏固概念和性質。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投影片(自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什么是銳角 的正弦、余弦?(結合下圖回答)。

  2.填表

  3.互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關系?

  4.當角度在0°~90°變化時,銳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變化規律?

  5.我們已經掌握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該銳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如何呢?在銳角三角函數中,除正、余弦外,還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數,本節課我們學習

  (二)整體感知

  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間的重點和關鍵,是全章知識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繼第一節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樣的順序安排第二節正切余切,像這樣,把概論、計算和應用分成兩塊,每塊自與一個整體小循環,第二循環又包含了第一循環的內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難點,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對比,便于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正切、余切概念

  ①本節課我們研究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因此同學們首先應思考:當銳角固定時,兩直角邊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因為學生在研究過正弦、余弦概念之后,已經接觸過這類問題,所以大部分學生能口述證明,并進一步猜測“兩直角邊的比值一定是”。

  ②給出正切、余切概念。

  如圖,在 中,把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 的正切,記作 。

  即   

  并把 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 的余切,記作 ,

  即    

  2. 與 的關系

  請學生觀察 與 的表達式,得結論 (或 , )這個關系式既重要又易于掌握,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與 區別開.

  3.銳角三角函數

  由上圖, , , , ,把銳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 的銳角三角函數。

  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的給出,使學生茅塞頓開,初步理解本節題目。

  問:銳角三角函數能否為負數?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很容易。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數。

  ①教師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下圖)

  ;

  ;

  ;

  ;

  ;

  .

  通過學生計算完成表格的過程,不僅復習鞏固了正切、余切概念,而且使學生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0°,90°正切值與余切值可引導學生查“表”,學生完全能獨立查出。

  5.根據互為余角的正弦值與余弦值的關系,結合圖形,引導學生發現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

  結論: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 .

  練習:1)請學生回答 與 的值各是多少? 與 ? 與 呢?學生口答之后,還可以為程度較高的學生設置問題: 與 有何關系?為什么? 與 呢?

  2)把下列正切或余切改寫成余角的余切或正切:

  (1) ;(2) ;(3) ;(4) ;(5) ;(6) 。

  6.例題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解:(1)

  ;

  (2)

  =2.

  練習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

  (5) .

  2.填空:

  (1)

  (2)若 ,則銳角

  (3)若 ,則銳角

  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能不很強,尤其是分式,二次根式的運算,因此這里應查缺補漏,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四)總結擴展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了解了正切、余切的概念及 與 關系.知道特殊角的正切余切值及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本課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結合 及 ,可擴展為 .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2~P14,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6中習題6.2A組2、3、4、5、6.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鞏固正、余切概念,學會用正、余切來解決問題.

  2.通過例題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歸納、概括,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指導探索研究法。

  2.學生學法:主動探索研究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用正、余切解直角三角形。

  2.難點:靈活運用正切、余切。

  3.疑點:學生可能對正切、余切概念掌握不牢,導致出現 之類的錯誤,教學中應引起重視,使學生熟能生巧。

  4.解決辦法: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研究發現,及練習鞏固解決重難點及疑點。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或電腦)、自制投影片(或課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結合圖,說出什么是 的正切、余切?

  請班級里較差學生回答,以檢測其掌握情況.

  2. 與 具有什么關系?

  答: (或 或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4.在0°~90°間,正切、余切值隨角度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便于應用.

  對概念的鞏固最好的途徑是配備練習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有關概念后,應出示練習題(投影片).

  1.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①若 , ,則 , , ,

  ②若 ,則

  2.比較大小:

  ①        ②

  ③        ④

  3.計算題:

  ① ;

  ② .

  (二)整體感知

  本課安排在本小節末,運用本小節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簡單問題,再次為本章第二節解直角三角形做好準備.當然,這個問題只用上一小節學過的正弦、余弦也可以解決,不過那樣做,就要先求出斜邊 ,解的過程要繁瑣一些。

  (三)教學過程 

  1.講授新課

  【例】在 中, 為直角, 所對的邊分別是 ,已知 , ,求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這個題是本大節知識的綜合運用,考查知識點面面俱到,是檢查全體學生是否全面達到教學目標 要求有效途徑,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積極地探求各種解法,然后加以比較,優選出最佳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分析:本題已知 和 ,求 ,觀察圖不難發現,邊 恰好是 的對邊與鄰邦邊,因此求 可選用以下兩個關系式:(1) ,(2) .

  請學生比較一下,哪一個關系計算更簡便呢?答:若選用 ,由此得 ,用 除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比較麻煩;而選用 ,由此得 .用 乘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相對方便.

  解: ,

  ∴

  解完例題之后,應引導學生小結:本題顯示了“除法與乘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其中“條件”是 與 互為倒數.認真分析和利用這種轉化,有時可使計算簡便.

  2.鞏固練習

  本節課實際上是對前面課的綜合,通過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例題后應安排練習題如下:

  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1)已知 , ,求 和 .

  (2)已知 , ,求 和 .

  (3)已知 , ,求 .

  (4)已知 , ,求 .

  (5)已知 , ,求 .

  (6)已知 , ,求 和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教法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討論、研究,篩選出最佳關系式使計算簡便,既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答案](1) , ;(2) , ;(3) ;(4) ;(5) ;(6) , .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引導其讀教材P15想一想.使學生對正弦、余弦間的關系,正切、余切間的關系以及弦、切間的關系有所了解,保證知識的完整性,為高中三角函數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板書

  .

  (四)總結、擴展

  引導學生總結:1.要認真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各邊與角的三角函數關系.2.因為同一個角的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在選用關系時晝選擇乘法使計算較簡便.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P17,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7習題A組7、8,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選做B組題。

  七、板書設計 

正切和余切 篇3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夠正確地用 、 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為 )中兩邊的比,了解 與 成倒數關系,熟記30°、45°、60°角的各個三角函數值,會計算含有這三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式子,會由一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說出這個角的度數,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切(余切)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切(正切)值之間的關系。

  2.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運用類比法指導學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學生學法:運用類比法主動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難點:了解的概念。

  3.疑點:正切與余切概念的混淆.

  4.解決辦法:通過類比引出概念和性質,再通過大量直接應用,鞏固概念和性質。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投影片(自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什么是銳角 的正弦、余弦?(結合下圖回答)。

  2.填表

  3.互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關系?

  4.當角度在0°~90°變化時,銳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變化規律?

  5.我們已經掌握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該銳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如何呢?在銳角三角函數中,除正、余弦外,還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數,本節課我們學習

  (二)整體感知

  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間的重點和關鍵,是全章知識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繼第一節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樣的順序安排第二節正切余切,像這樣,把概論、計算和應用分成兩塊,每塊自與一個整體小循環,第二循環又包含了第一循環的內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難點,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對比,便于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正切、余切概念

  ①本節課我們研究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因此同學們首先應思考:當銳角固定時,兩直角邊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因為學生在研究過正弦、余弦概念之后,已經接觸過這類問題,所以大部分學生能口述證明,并進一步猜測“兩直角邊的比值一定是”。

  ②給出正切、余切概念。

  如圖,在 中,把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 的正切,記作 。

  即   

  并把 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 的余切,記作 ,

  即    

  2. 與 的關系

  請學生觀察 與 的表達式,得結論 (或 , )這個關系式既重要又易于掌握,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與 區別開.

  3.銳角三角函數

  由上圖, , , , ,把銳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 的銳角三角函數。

  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的給出,使學生茅塞頓開,初步理解本節題目。

  問:銳角三角函數能否為負數?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很容易。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數。

  ①教師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下圖)

  ;

  ;

  ;

  ;

  ;

  .

  通過學生計算完成表格的過程,不僅復習鞏固了正切、余切概念,而且使學生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0°,90°正切值與余切值可引導學生查“表”,學生完全能獨立查出。

  5.根據互為余角的正弦值與余弦值的關系,結合圖形,引導學生發現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

  結論: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 .

  練習:1)請學生回答 與 的值各是多少? 與 ? 與 呢?學生口答之后,還可以為程度較高的學生設置問題: 與 有何關系?為什么? 與 呢?

  2)把下列正切或余切改寫成余角的余切或正切:

  (1) ;(2) ;(3) ;(4) ;(5) ;(6) 。

  6.例題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解:(1)

  ;

  (2)

  =2.

  練習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

  (5) .

  2.填空:

  (1)

  (2)若 ,則銳角

  (3)若 ,則銳角

  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能不很強,尤其是分式,二次根式的運算,因此這里應查缺補漏,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四)總結擴展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了解了正切、余切的概念及 與 關系.知道特殊角的正切余切值及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本課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結合 及 ,可擴展為 .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2~P14,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6中習題6.2A組2、3、4、5、6.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鞏固正、余切概念,學會用正、余切來解決問題.

  2.通過例題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歸納、概括,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指導探索研究法。

  2.學生學法:主動探索研究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用正、余切解直角三角形。

  2.難點:靈活運用正切、余切。

  3.疑點:學生可能對正切、余切概念掌握不牢,導致出現 之類的錯誤,教學中應引起重視,使學生熟能生巧。

  4.解決辦法: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研究發現,及練習鞏固解決重難點及疑點。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或電腦)、自制投影片(或課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結合圖,說出什么是 的正切、余切?

  請班級里較差學生回答,以檢測其掌握情況.

  2. 與 具有什么關系?

  答: (或 或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4.在0°~90°間,正切、余切值隨角度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便于應用.

  對概念的鞏固最好的途徑是配備練習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有關概念后,應出示練習題(投影片).

  1.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①若 , ,則 , , ,

  ②若 ,則

  2.比較大小:

  ①        ②

  ③        ④

  3.計算題:

  ① ;

  ② .

  (二)整體感知

  本課安排在本小節末,運用本小節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簡單問題,再次為本章第二節解直角三角形做好準備.當然,這個問題只用上一小節學過的正弦、余弦也可以解決,不過那樣做,就要先求出斜邊 ,解的過程要繁瑣一些。

  (三)教學過程 

  1.講授新課

  【例】在 中, 為直角, 所對的邊分別是 ,已知 , ,求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這個題是本大節知識的綜合運用,考查知識點面面俱到,是檢查全體學生是否全面達到教學目標 要求有效途徑,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積極地探求各種解法,然后加以比較,優選出最佳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分析:本題已知 和 ,求 ,觀察圖不難發現,邊 恰好是 的對邊與鄰邦邊,因此求 可選用以下兩個關系式:(1) ,(2) .

  請學生比較一下,哪一個關系計算更簡便呢?答:若選用 ,由此得 ,用 除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比較麻煩;而選用 ,由此得 .用 乘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相對方便.

  解: ,

  ∴

  解完例題之后,應引導學生小結:本題顯示了“除法與乘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其中“條件”是 與 互為倒數.認真分析和利用這種轉化,有時可使計算簡便.

  2.鞏固練習

  本節課實際上是對前面課的綜合,通過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例題后應安排練習題如下:

  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1)已知 , ,求 和 .

  (2)已知 , ,求 和 .

  (3)已知 , ,求 .

  (4)已知 , ,求 .

  (5)已知 , ,求 .

  (6)已知 , ,求 和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教法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討論、研究,篩選出最佳關系式使計算簡便,既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答案](1) , ;(2) , ;(3) ;(4) ;(5) ;(6) , .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引導其讀教材P15想一想.使學生對正弦、余弦間的關系,正切、余切間的關系以及弦、切間的關系有所了解,保證知識的完整性,為高中三角函數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板書

  .

  (四)總結、擴展

  引導學生總結:1.要認真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各邊與角的三角函數關系.2.因為同一個角的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在選用關系時晝選擇乘法使計算較簡便.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P17,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7習題A組7、8,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選做B組題。

  七、板書設計 

正切和余切 篇4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夠正確地用 、 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為 )中兩邊的比,了解 與 成倒數關系,熟記30°、45°、60°角的各個三角函數值,會計算含有這三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式子,會由一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說出這個角的度數,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切(余切)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切(正切)值之間的關系。

  2.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運用類比法指導學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學生學法:運用類比法主動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難點:了解的概念。

  3.疑點:正切與余切概念的混淆.

  4.解決辦法:通過類比引出概念和性質,再通過大量直接應用,鞏固概念和性質。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投影片(自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什么是銳角 的正弦、余弦?(結合下圖回答)。

  2.填表

  3.互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關系?

  4.當角度在0°~90°變化時,銳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變化規律?

  5.我們已經掌握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該銳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如何呢?在銳角三角函數中,除正、余弦外,還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數,本節課我們學習

  (二)整體感知

  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間的重點和關鍵,是全章知識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繼第一節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樣的順序安排第二節正切余切,像這樣,把概論、計算和應用分成兩塊,每塊自與一個整體小循環,第二循環又包含了第一循環的內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難點,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對比,便于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正切、余切概念

  ①本節課我們研究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因此同學們首先應思考:當銳角固定時,兩直角邊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因為學生在研究過正弦、余弦概念之后,已經接觸過這類問題,所以大部分學生能口述證明,并進一步猜測“兩直角邊的比值一定是”。

  ②給出正切、余切概念。

  如圖,在 中,把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 的正切,記作 。

  即   

  并把 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 的余切,記作 ,

  即    

  2. 與 的關系

  請學生觀察 與 的表達式,得結論 (或 , )這個關系式既重要又易于掌握,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與 區別開.

  3.銳角三角函數

  由上圖, , , , ,把銳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 的銳角三角函數。

  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的給出,使學生茅塞頓開,初步理解本節題目。

  問:銳角三角函數能否為負數?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很容易。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數。

  ①教師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下圖)

  ;

  ;

  ;

  ;

  ;

  .

  通過學生計算完成表格的過程,不僅復習鞏固了正切、余切概念,而且使學生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0°,90°正切值與余切值可引導學生查“表”,學生完全能獨立查出。

  5.根據互為余角的正弦值與余弦值的關系,結合圖形,引導學生發現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

  結論: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 .

  練習:1)請學生回答 與 的值各是多少? 與 ? 與 呢?學生口答之后,還可以為程度較高的學生設置問題: 與 有何關系?為什么? 與 呢?

  2)把下列正切或余切改寫成余角的余切或正切:

  (1) ;(2) ;(3) ;(4) ;(5) ;(6) 。

  6.例題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解:(1)

  ;

  (2)

  =2.

  練習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

  (5) .

  2.填空:

  (1)

  (2)若 ,則銳角

  (3)若 ,則銳角

  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能不很強,尤其是分式,二次根式的運算,因此這里應查缺補漏,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四)總結擴展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了解了正切、余切的概念及 與 關系.知道特殊角的正切余切值及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本課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結合 及 ,可擴展為 .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2~P14,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6中習題6.2A組2、3、4、5、6.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鞏固正、余切概念,學會用正、余切來解決問題.

  2.通過例題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歸納、概括,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指導探索研究法。

  2.學生學法:主動探索研究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用正、余切解直角三角形。

  2.難點:靈活運用正切、余切。

  3.疑點:學生可能對正切、余切概念掌握不牢,導致出現 之類的錯誤,教學中應引起重視,使學生熟能生巧。

  4.解決辦法: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研究發現,及練習鞏固解決重難點及疑點。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或電腦)、自制投影片(或課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結合圖,說出什么是 的正切、余切?

  請班級里較差學生回答,以檢測其掌握情況.

  2. 與 具有什么關系?

  答: (或 或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4.在0°~90°間,正切、余切值隨角度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便于應用.

  對概念的鞏固最好的途徑是配備練習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有關概念后,應出示練習題(投影片).

  1.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①若 , ,則 , , ,

  ②若 ,則

  2.比較大小:

  ①        ②

  ③        ④

  3.計算題:

  ① ;

  ② .

  (二)整體感知

  本課安排在本小節末,運用本小節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簡單問題,再次為本章第二節解直角三角形做好準備.當然,這個問題只用上一小節學過的正弦、余弦也可以解決,不過那樣做,就要先求出斜邊 ,解的過程要繁瑣一些。

  (三)教學過程 

  1.講授新課

  【例】在 中, 為直角, 所對的邊分別是 ,已知 , ,求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這個題是本大節知識的綜合運用,考查知識點面面俱到,是檢查全體學生是否全面達到教學目標 要求有效途徑,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積極地探求各種解法,然后加以比較,優選出最佳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分析:本題已知 和 ,求 ,觀察圖不難發現,邊 恰好是 的對邊與鄰邦邊,因此求 可選用以下兩個關系式:(1) ,(2) .

  請學生比較一下,哪一個關系計算更簡便呢?答:若選用 ,由此得 ,用 除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比較麻煩;而選用 ,由此得 .用 乘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相對方便.

  解: ,

  ∴

  解完例題之后,應引導學生小結:本題顯示了“除法與乘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其中“條件”是 與 互為倒數.認真分析和利用這種轉化,有時可使計算簡便.

  2.鞏固練習

  本節課實際上是對前面課的綜合,通過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例題后應安排練習題如下:

  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1)已知 , ,求 和 .

  (2)已知 , ,求 和 .

  (3)已知 , ,求 .

  (4)已知 , ,求 .

  (5)已知 , ,求 .

  (6)已知 , ,求 和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教法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討論、研究,篩選出最佳關系式使計算簡便,既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答案](1) , ;(2) , ;(3) ;(4) ;(5) ;(6) , .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引導其讀教材P15想一想.使學生對正弦、余弦間的關系,正切、余切間的關系以及弦、切間的關系有所了解,保證知識的完整性,為高中三角函數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板書

  .

  (四)總結、擴展

  引導學生總結:1.要認真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各邊與角的三角函數關系.2.因為同一個角的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在選用關系時晝選擇乘法使計算較簡便.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P17,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7習題A組7、8,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選做B組題。

  七、板書設計 

正切和余切 篇5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夠正確地用 、 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為 )中兩邊的比,了解 與 成倒數關系,熟記30°、45°、60°角的各個三角函數值,會計算含有這三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式子,會由一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說出這個角的度數,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切(余切)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切(正切)值之間的關系。

  2.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運用類比法指導學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學生學法:運用類比法主動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難點:了解的概念。

  3.疑點:正切與余切概念的混淆.

  4.解決辦法:通過類比引出概念和性質,再通過大量直接應用,鞏固概念和性質。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投影片(自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什么是銳角 的正弦、余弦?(結合下圖回答)。

  2.填表

  3.互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關系?

  4.當角度在0°~90°變化時,銳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變化規律?

  5.我們已經掌握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該銳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如何呢?在銳角三角函數中,除正、余弦外,還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數,本節課我們學習。

  (二)整體感知

  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間的重點和關鍵,是全章知識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繼第一節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樣的順序安排第二節正切余切,像這樣,把概論、計算和應用分成兩塊,每塊自與一個整體小循環,第二循環又包含了第一循環的內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難點,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對比,便于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正切、余切概念

  ①本節課我們研究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因此同學們首先應思考:當銳角固定時,兩直角邊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因為學生在研究過正弦、余弦概念之后,已經接觸過這類問題,所以大部分學生能口述證明,并進一步猜測“兩直角邊的比值一定是”。

  ②給出正切、余切概念。

  如圖,在 中,把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 的正切,記作 。

  即   

  并把 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 的余切,記作 ,

  即    

  2. 與 的關系

  請學生觀察 與 的表達式,得結論 (或 , )這個關系式既重要又易于掌握,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與 區別開.

  3.銳角三角函數

  由上圖, , , , ,把銳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 的銳角三角函數。

  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的給出,使學生茅塞頓開,初步理解本節題目。

  問:銳角三角函數能否為負數?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很容易。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數。

  ①教師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下圖)

  ;

  ;

  ;

  ;

  ;

  .

  通過學生計算完成表格的過程,不僅復習鞏固了正切、余切概念,而且使學生熟記特殊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0°,90°正切值與余切值可引導學生查“表”,學生完全能獨立查出。

  5.根據互為余角的正弦值與余弦值的關系,結合圖形,引導學生發現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

  結論: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 .

  練習:1)請學生回答 與 的值各是多少? 與 ? 與 呢?學生口答之后,還可以為程度較高的學生設置問題: 與 有何關系?為什么? 與 呢?

  2)把下列正切或余切改寫成余角的余切或正切:

  (1) ;(2) ;(3) ;(4) ;(5) ;(6) 。

  6.例題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解:(1)

  ;

  (2)

  =2.

  練習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

  (5) .

  2.填空:

  (1)

  (2)若 ,則銳角

  (3)若 ,則銳角

  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能不很強,尤其是分式,二次根式的運算,因此這里應查缺補漏,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四)總結擴展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了解了正切、余切的概念及 與 關系.知道特殊角的正切余切值及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本課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結合 及 ,可擴展為 .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2~P14,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6中習題6.2A組2、3、4、5、6.

  七、板書設計

  第 1 2 頁  

正切和余切 篇6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夠正確地用 、 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為 )中兩邊的比,了解 與 成倒數關系,熟記30°、45°、60°角的各個三角函數值,會計算含有這三個非凡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式子,會由一個非凡銳角的三角函數值說出這個角的度數,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切(余切)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切(正切)值之間的關系。

  2.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運用類比法指導學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學生學法:運用類比法主動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記非凡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難點:了解正切和余切的概念。

  3.疑點:正切與余切概念的混淆.

  4.解決辦法:通過類比引出概念和性質,再通過大量直接應用,鞏固概念和性質。

  四、教具預備

  投影機、投影片(自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什么是銳角 的正弦、余弦?(結合下圖回答)。

  2.填表

  3.互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關系?

  4.當角度在0°~90°變化時,銳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變化規律?

  5.我們已經把握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該銳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如何呢?在銳角三角函數中,除正、余弦外,還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數,本節課我們學習正切和余切。

  (二)整體感知

  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間的重點和關鍵,是全章知識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繼第一節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樣的順序安排第二節正切余切,像這樣,把概論、計算和應用分成兩塊,每塊自與一個整體小循環,第二循環又包含了第一循環的內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難點,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對比,便于把握銳角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正切、余切概念

  ①本節課我們研究兩直角邊的比值與銳角的關系,因此同學們首先應思考:當銳角固定時,兩直角邊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因為學生在研究過正弦、余弦概念之后,已經接觸過這類問題,所以大部分學生能口述證實,并進一步猜測“兩直角邊的比值一定是正切和余切”。

  ②給出正切、余切概念。

  如圖,在 中,把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 的正切,記作 。

  即

  并把 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 的余切,記作 ,

  即

  2. 與 的關系

  請學生觀察 與 的表達式,得結論 (或 , )這個關系式既重要又易于把握,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與 區別開.

  3.銳角三角函數

  由上圖, , , , ,把銳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 的銳角三角函數。

  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的給出,使學生茅塞頓開,初步理解本節題目。

  問:銳角三角函數能否為負數?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很輕易。

  4.非凡角的三角函數。

  ①教師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下圖)

  ;

  ;

  ;

  ;

  ;

  .

  通過學生計算完成表格的過程,不僅復習鞏固了正切、余切概念,而且使學生熟記非凡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0°,90°正切值與余切值可引導學生查“正切和余切表”,學生完全能獨立查出。

  5.根據互為余角的正弦值與余弦值的關系,結合圖形,引導學生發現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

  結論: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 .

  練習:1)請學生回答 與 的值各是多少? 與 ? 與 呢?學生口答之后,還可以為程度較高的學生設置問題: 與 有何關系?為什么? 與 呢?

  2)把下列正切或余切改寫成余角的余切或正切:

  (1) ;(2) ;(3) ;(4) ;(5) ;(6) 。

  6.例題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解:(1)

  ;

  (2)

  =2.

  練習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

  (5) .

  2.填空:

  (1)

  (2)若 ,則銳角

  (3)若 ,則銳角

  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能不很強,尤其是分式,二次根式的運算,因此這里應查缺補漏,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四)總結擴展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了解了正切、余切的概念及 與 關系.知道非凡角的正切余切值及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的關系.本課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結合 及 ,可擴展為 .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2~p14,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6中習題6.2a組2、3、4、5、6.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鞏固正、余切概念,學會用正、余切來解決問題.

  2.通過例題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歸納、概括,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指導探索研究法。

  2.學生學法:主動探索研究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用正、余切解直角三角形。

  2.難點:靈活運用正切、余切。

  3.疑點:學生可能對正切、余切概念把握不牢,導致出現 之類的錯誤,教學中應引起重視,使學生熟能生巧。

  4.解決辦法: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研究發現,及練習鞏固解決重難點及疑點。

  四、教具預備

  投影機(或電腦)、自制投影片(或課件)、三角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結合圖,說出什么是 的正切、余切?

  請班級里較差學生回答,以檢測其把握情況.

  2. 與 具有什么關系?

  答: (或 或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3.互為余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具有什么關系?

  答: ,

  4.在0°~90°間,正切、余切值隨角度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系統的熟悉,便于應用.

  對概念的鞏固最好的途徑是配備練習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有關概念后,應出示練習題(投影片).

  1.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①若 , ,則 , , ,

  ②若 ,則

  2.比較大小:

  ① ②

  ③ ④

  3.計算題:

  ① ;

  ② .

  (二)整體感知

  本課安排在本小節末,運用本小節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簡單問題,再次為本章第二節解直角三角形做好預備.當然,這個問題只用上一小節學過的正弦、余弦也可以解決,不過那樣做,就要先求出斜邊 ,解的過程要繁瑣一些。

  (三)教學過程

  1.講授新課

  例在 中, 為直角, 所對的邊分別是 ,已知 , ,求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這個題是本大節知識的綜合運用,考查知識點面面俱到,是檢查全體學生是否全面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有效途徑,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積極地探求各種解法,然后加以比較,優選出最佳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敏性、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分析:本題已知 和 ,求 ,觀察圖不難發現,邊 恰好是 的對邊與鄰邦邊,因此求 可選用以下兩個關系式:(1) ,(2) .

  請學生比較一下,哪一個關系計算更簡便呢?答:若選用 ,由此得 ,用 除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比較麻煩;而選用 ,由此得 .用 乘以含四位有效數字的數,計算相對方便.

  解: ,

  ∴

  解完例題之后,應引導學生小結:本題顯示了“除法與乘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其中“條件”是 與 互為倒數.認真分析和利用這種轉化,有時可使計算簡便.

  2.鞏固練習

  本節課實際上是對前面課的綜合,通過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例題后應安排練習題如下:

  在 中, 為直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1)已知 , ,求 和 .

  (2)已知 , ,求 和 .

  (3)已知 , ,求 .

  (4)已知 , ,求 .

  (5)已知 , ,求 .

  (6)已知 , ,求 和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教法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討論、研究,篩選出最佳關系式使計算簡便,既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答案](1) , ;(2) , ;(3) ;(4) ;(5) ;(6) , .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引導其讀教材p15想一想.使學生對正弦、余弦間的關系,正切、余切間的關系以及弦、切間的關系有所了解,保證知識的完整性,為高中三角函數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板書

  .

  (四)總結、擴展

  引導學生總結:1.要認真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各邊與角的三角函數關系.2.因為同一個角的正切和余切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在選用關系時晝選擇乘法使計算較簡便.

  六、布置作業

  1.看教材p1~p17,培養學生看書習慣。

  2.教材p17習題a組7、8,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選做b組題。

  七、板書設計

正切和余切 篇7

  銳 角 的 三 角 比

  ------正切和余切

  一、            教學目標 :

  1、理解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能正確使用銳角的正切、余切的符號語言。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通過題目的變式,培養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通試能力;通過探索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通過學習形式的變換,孕育學生的品質。

  4、培養學生間良好的互動協作精神和對知識強烈的求知欲。

  二、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原則,引導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得愉快、扎實、靈活,學會學習,發展能力。

  三、            重、難點及教學策略:

  重點: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探究能力的培養

  難點:理解一個銳角確定的直角三角形的兩邊的比是一個確定的值。

  策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            教學準備:

  U盤,電腦,一副三角板,一塊三角形模型,網格紙

  五、            教學環節的流程簡圖:

  創設問題情境 ——→ 問題的研究  ——→ 講授新課 ——→ 歸納小結及布置作業 

  六、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問題情境:

  1、引領練習:

  ①    在Rt△ABC中,∠C=90°,當∠A=45°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②    在Rt△ABC中,∠C=90°,當∠A=30°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2、提出問題:

  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二)            問題的研究:

  1、幾何畫板動畫演示:

  2、運用定理證明:

  得出結論: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不變。

  三)            講授新課:

  課題: 29.1  正切和余切

  1、基本概念:

  ①    在Rt△ABC中,∠C=90°,

  正切:tgA= =

  (tangent) (tanA)

  (tg∠BAC)

  余切:ctgA= =

  (cotA)

  ②    tgA=

  ③     若∠A+∠B=90°,則tgA=ctgB  ,ctgA=tgB   

  2、例題講解:

  例1:在Rt△ABC中,∠C=90°,AC=12,BC=7,

  ①求tgA的值.

  ②求tgB的值.

  ③過C點作CD⊥AB于D,求tg∠DCA的值.

  3、鞏固練習:

  ①    選擇題:

  1.在Rt△ABC中, ∠C=90°,若各邊的長都擴大3倍,則∠B的正切值(    )

  A.擴大3倍    B.縮小為原來的     C.沒有變化     D.擴大9倍

  2.在Rt△ABC中, ∠C=90°, ∠A和∠B的對邊是a,b,則與 的值相等的是(     )

  A.tgA    B.tgB     C.ctgA     D.ctgB

  ②    解答題:

  如圖,△ABC是直角三角形,∠C=90°,D、E在BC上,AC=4,

  BD=5,DE=2,EC=3,∠ABC=α,

  ∠ADC=β,∠AEC=γ,

  求: ①tgα。

  ②ctgβ。

  ③tgγ。

  4、探索題:能否在網格紙中畫一個Rt△,使其中一個銳角的正切值為 。

  四)            小結:(略)

  五)            思考題:已知:在Rt△ABC中, ∠C=90°,tgA、tgB是方程 的兩根,求m.。

  六)            布置作業 :

  七、            板書設計 :(略)

  八、            教學隨筆:(略)

正切和余切 篇8

  一、            教學目標 :

  1、理解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能正確使用銳角的正切、余切的符號語言。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通過題目的變式,培養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通試能力;通過探索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通過學習形式的變換,孕育學生的品質。

  4、培養學生間良好的互動協作精神和對知識強烈的求知欲。

  二、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原則,引導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得愉快、扎實、靈活,學會學習,發展能力。

  三、            重、難點及教學策略:

  重點: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探究能力的培養

  難點:理解一個銳角確定的直角三角形的兩邊的比是一個確定的值。

  策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            教學準備:

  U盤,電腦,一副三角板,一塊三角形模型,網格紙

  五、            教學環節的流程簡圖:

  創設問題情境 ——→ 問題的研究  ——→ 講授新課 ——→ 歸納小結及布置作業 

  六、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問題情境:

  1、引領練習:

  ①    在Rt△ABC中,∠C=90°,當∠A=45°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②    在Rt△ABC中,∠C=90°,當∠A=30°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2、提出問題:

  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二)            問題的研究:

  1、幾何畫板動畫演示:

  2、運用定理證明:

  得出結論: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不變。

  三)            講授新課:

  課題: 29.1  正切和余切

  1、基本概念:

  ①    在Rt△ABC中,∠C=90°,

  正切:tgA= =

  (tangent) (tanA)

  (tg∠BAC)

  余切:ctgA= =

  (cotA)

  ②    tgA=

  ③     若∠A+∠B=90°,則tgA=ctgB  ,ctgA=tgB   

  2、例題講解:

  例1:在Rt△ABC中,∠C=90°,AC=12,BC=7,

  ①求tgA的值.

  ②求tgB的值.

  ③過C點作CD⊥AB于D,求tg∠DCA的值.

  3、鞏固練習:

  ①    選擇題:

  1.在Rt△ABC中, ∠C=90°,若各邊的長都擴大3倍,則∠B的正切值(    )

  A.擴大3倍    B.縮小為原來的     C.沒有變化     D.擴大9倍

  2.在Rt△ABC中, ∠C=90°, ∠A和∠B的對邊是a,b,則與 的值相等的是(     )

  A.tgA    B.tgB     C.ctgA     D.ctgB

  ②    解答題:

  如圖,△ABC是直角三角形,∠C=90°,D、E在BC上,AC=4,

  BD=5,DE=2,EC=3,∠ABC=α,

  ∠ADC=β,∠AEC=γ,

  求: ①tgα。

  ②ctgβ。

  ③tgγ。

  4、探索題:能否在網格紙中畫一個Rt△,使其中一個銳角的正切值為 。

  四)            小結:(略)

  五)            思考題:已知:在Rt△ABC中, ∠C=90°,tgA、tgB是方程 的兩根,求m.。

  六)            布置作業 :

  七、            板書設計 :(略)

  八、            教學隨筆:(略)

正切和余切 篇9

  銳 角 的 三 角 比

  ------正切和余切

  初三數學組   徐  榕

  一、            教學目標 :

  1、理解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能正確使用銳角的正切、余切的符號語言。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通過題目的變式,培養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通試能力;通過探索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通過學習形式的變換,孕育學生的品質。

  4、培養學生間良好的互動協作精神和對知識強烈的求知欲。

  二、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原則,引導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得愉快、扎實、靈活,學會學習,發展能力。

  三、            重、難點及教學策略:

  重點: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探究能力的培養

  難點:理解一個銳角確定的直角三角形的兩邊的比是一個確定的值。

  策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            教學準備:

  U盤,電腦,一副三角板,一塊三角形模型,網格紙

  五、            教學環節的流程簡圖:

  創設問題情境 ——→ 問題的研究  ——→ 講授新課 ——→ 歸納小結及布置作業 

  六、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問題情境:

  1、引領練習:

  ①    在Rt△ABC中,∠C=90°,當∠A=45°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②    在Rt△ABC中,∠C=90°,當∠A=30°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2、提出問題:

  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二)            問題的研究:

  1、幾何畫板動畫演示:

  2、運用定理證明:

  得出結論: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不變。

  三)            講授新課:

  課題: 29.1  正切和余切

  1、基本概念:

  ①    在Rt△ABC中,∠C=90°,

  正切:tgA= =

  (tangent) (tanA)

  (tg∠BAC)

  余切:ctgA= =

  (cotA)

  ②    tgA=

  ③     若∠A+∠B=90°,則tgA=ctgB  ,ctgA=tgB   

  2、例題講解:

  例1:在Rt△ABC中,∠C=90°,AC=12,BC=7,

  ①求tgA的值.

  ②求tgB的值.

  ③過C點作CD⊥AB于D,求tg∠DCA的值.

  3、鞏固練習:

  ①    選擇題:

  1.在Rt△ABC中, ∠C=90°,若各邊的長都擴大3倍,則∠B的正切值(    )

  A.擴大3倍    B.縮小為原來的     C.沒有變化     D.擴大9倍

  2.在Rt△ABC中, ∠C=90°, ∠A和∠B的對邊是a,b,則與 的值相等的是(     )

  A.tgA    B.tgB     C.ctgA     D.ctgB

  ②    解答題:

  如圖,△ABC是直角三角形,∠C=90°,D、E在BC上,AC=4,

  BD=5,DE=2,EC=3,∠ABC=α,

  ∠ADC=β,∠AEC=γ,

  求: ①tgα。

  ②ctgβ。

  ③tgγ。

  4、探索題:能否在網格紙中畫一個Rt△,使其中一個銳角的正切值為 。

  四)            小結:(略)

  五)            思考題:已知:在Rt△ABC中, ∠C=90°,tgA、tgB是方程 的兩根,求m.。

  六)            布置作業 :

  七、            板書設計 :(略)

  八、            教學隨筆:(略)

  銳 角 的 三 角 比

  ------正切和余切

  初三數學組   徐  榕

  一、            教學目標 :

  1、理解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能正確使用銳角的正切、余切的符號語言。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通過題目的變式,培養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通試能力;通過探索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通過學習形式的變換,孕育學生的品質。

  4、培養學生間良好的互動協作精神和對知識強烈的求知欲。

  二、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原則,引導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得愉快、扎實、靈活,學會學習,發展能力。

  三、            重、難點及教學策略:

  重點: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探究能力的培養

  難點:理解一個銳角確定的直角三角形的兩邊的比是一個確定的值。

  策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            教學準備:

  U盤,電腦,一副三角板,一塊三角形模型,網格紙

  五、            教學環節的流程簡圖:

  創設問題情境 ——→ 問題的研究  ——→ 講授新課 ——→ 歸納小結及布置作業 

  六、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問題情境:

  1、引領練習:

  ①    在Rt△ABC中,∠C=90°,當∠A=45°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②    在Rt△ABC中,∠C=90°,當∠A=30°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2、提出問題:

  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二)            問題的研究:

  1、幾何畫板動畫演示:

  2、運用定理證明:

  得出結論: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不變。

  三)            講授新課:

  課題: 29.1  正切和余切

  1、基本概念:

  ①    在Rt△ABC中,∠C=90°,

  正切:tgA= =

  (tangent) (tanA)

  (tg∠BAC)

  余切:ctgA= =

  (cotA)

  ②    tgA=

  ③     若∠A+∠B=90°,則tgA=ctgB  ,ctgA=tgB   

  2、例題講解:

  例1:在Rt△ABC中,∠C=90°,AC=12,BC=7,

  ①求tgA的值.

  ②求tgB的值.

  ③過C點作CD⊥AB于D,求tg∠DCA的值.

  3、鞏固練習:

  ①    選擇題:

  1.在Rt△ABC中, ∠C=90°,若各邊的長都擴大3倍,則∠B的正切值(    )

  A.擴大3倍    B.縮小為原來的     C.沒有變化     D.擴大9倍

  2.在Rt△ABC中, ∠C=90°, ∠A和∠B的對邊是a,b,則與 的值相等的是(     )

  A.tgA    B.tgB     C.ctgA     D.ctgB

  ②    解答題:

  如圖,△ABC是直角三角形,∠C=90°,D、E在BC上,AC=4,

  BD=5,DE=2,EC=3,∠ABC=α,

  ∠ADC=β,∠AEC=γ,

  求: ①tgα。

  ②ctgβ。

  ③tgγ。

  4、探索題:能否在網格紙中畫一個Rt△,使其中一個銳角的正切值為 。

  四)            小結:(略)

  五)            思考題:已知:在Rt△ABC中, ∠C=90°,tgA、tgB是方程 的兩根,求m.。

  六)            布置作業 :

  七、            板書設計 :(略)

  八、            教學隨筆:(略)

正切和余切(精選9篇) 相關內容:
  • 兩圓的公切線(精選9篇)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1)理解兩圓相切長等有關概念,掌握兩圓外公切線長的求法;(2)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3)通過兩圓外公切線長的求法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教學重點:理解兩圓相切長等有關概念,兩圓外公切線的求法....

  • 正弦和余弦(通用10篇)

    教學建議1.知識結構:本小節主要學習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間的關系,以及應用上述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包括引言中的問題)等.2.重點、難點分析(...

  • 圓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間的關系(通用9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1°的弧的概念;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本小節的知識進行有關的計算.3、繼續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4、培養學生準確地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和計算能力.教學重點:圓心角、弧、弦、弦心距的之間相等...

  • 圓周角(通用11篇)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兩個特征、定理的內容及簡單應用;(2)繼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想象、歸納和邏輯推理的能力;(3)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重點:的概念和定理教學...

  • 正多邊形和圓(精選8篇)

    教學設計示例1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正多邊形概念,初步掌握正多邊形與圓的關系的第一個定理;(2)通過正多邊形定義教學,培養學生歸納能力;通過正多邊形與圓關系定理的教學培養學生觀察、猜想、推理、遷移能力;(3)進一步向學生...

  • 正多邊形的有關計算(精選7篇)

    教學目標:1、復習正多邊形的基本計算圖,并會通過解一般直角三角形來完成正多邊形的計算,解決實際應用問題;2、通過正十邊形的邊長a10與半徑r的關系的證明,學習邊計算邊推理的數學方法;3、在基本計算圖的基礎上,能將同圓內接正n邊形...

  • 切線長定理(精選11篇)

    1、教材分析(1)知識結構(2)重點、難點分析重點:及其應用.因再次體現了圓的軸對稱性,它為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關系等提供了理論依據,它屬于工具知識,經常應用,因此它是本節的重點.難點:與有關的證明和計算問題.如...

  • 三角形的內切圓(精選7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作.2、理解三角形內切圓的有關概念.3、掌握三角形的內心、外心的位置、數量特征.4、會關于內心的一些角度的計算.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內切圓的畫法、理解三角形內切圓的有關概念.同三角形的外接圓一樣,務必使學...

  • 二元一次方程(精選16篇)

    §11.1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組及其解等有關概念,并會判斷一組數是不是某個組的解。【能力目標】通過討論和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 九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小说 | 丁香激情综合色伊人久久 | 永久免费看A片无码网站宅男 | 亚洲国产精品日本 | 久久人人槡人妻人人玩夜色AV | 亚洲成人综合在线 | av免费网站无码 | av完全免费在线 | 99久久婷婷 | 午夜寂寞视频无码专区 | 9999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黑人寡妇xxxⅹ黑人猛交 | 亚洲综合另类欧在线美 | 日韩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 av在线网页 | 中文字幕十一区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国产 |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 | 黑人疯狂巨大xxx0o0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不卡 | 91精品在线?看视频 国产理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欧美精品 | 91青青国产 | 人人干天天操 | 农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的重点内容 | 老司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 5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 国产亲妺妺乱的性视频播放 | 亚洲三级高清日本 | 国产狼人综合免费视频 |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叫黄 | baoyu133.con永久免费视频 | 超乳爆乳上司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视频观看 | 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 女人与拘做受AAAAA片 | 99久33精品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