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圖形(精選2篇)
相似圖形 篇1
教學交流課教案: 第四章教學目標 :1、知道線段比的概念。2、會求兩條線段的比。3、通過有關比例尺的計算,讓學生懂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會求兩條線段的比。教學難點 :會求兩條線段的比,注意線段長度的單位要統一。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具準備:幻燈片教學設計: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片1)我們先來欣賞兩張美麗的圖片。欣賞完圖片后,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這兩張圖片之間有什么特點?生: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片2)再觀察圖片,發現問題:這些圖片想告訴我們什么?剛才大家所看見的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圖形,我們叫做。第四章研究的就是以及與之有關的問題。從兩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來看,它們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為它們的邊長的長度不同,因此與對應線段的長度有關。所以 ,我們研究要從線段的比開始學習。(片3)下面,就讓大家一起走進第四章: 的第一節:線段的比。二、新課講解1、兩條線段的比的概念:(片4):有兩個喇叭,甲喇叭高16分米,乙喇叭高75厘米,哪個喇叭高?生:甲喇叭。師:確定嗎?難道75還比16小嗎?生:16分米和75厘米的單位不一致,要化為同一長度單位才能進行比較。師:對。這兩個喇叭的高就是兩條線段,在它們長度單位不一致的時候是不能比較大小的,只有先將它們的長度單位化為相同長度單位后才能進行比較大小。不難看出要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實際上是比較這兩條線段什么的大小?(長度)由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就是比較兩條線段長度的大小。大家能猜想兩條線段的比嗎?生:兩條線段的比就是兩條線段長度的比。(片5)有兩條線段AB和CD,AB=6厘米,CD=5厘米,線段AB、CD的比如何表示?單位是什么?表示為:AB:CD=6:5 或 一個長為30厘米,寬為21厘米的長方形,你能表示出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嗎? 那么,應怎樣定義兩條線段的比呢?(定義由幻燈片6展示)那我們在求兩條線段的比的時候應注意什么問題呢?注意:長度單位要統一。(片7)線段a的長度為3厘米,線段b的長度為6米,所以兩線段a、b的比為3:6=1:2,對嗎?為什么?不對。因為a、b的長度單位不一致。因此,我們在求兩條線段的比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們的長度單位是否一致。2、做一做(片8)量出數學書的長和寬(精確1厘米),并求出長和寬的比。測量:書長為21厘米,寬為15厘米,長和寬的比為:21 :15=7 :5 師:如果把單位改成分米或米,比值還相同嗎?長:21厘米=2.1分米,寬:15厘米=1.5分米,長:寬=2.1:1.5=21:15=7:5長:21厘米=0.12米,寬:15厘米=0.15米,長:寬=0.21:0.15=21:15=7:5 從剛才的單位變換到計算比值都等于7:5,大家能得到什么嗎?只要選用同一單位測量線段,不管采用什么單位,它們的比值不變。3、求兩條線段的比時要注意的問題。(片9)(1)兩條線段的長度必須要同一長度單位表示,如果單位長度不同,應先化成同一單位,再求它們的比。(2)兩條線段的比,沒有長度單位,比值與所采用的長度單位無關。(3)兩條線段的長度都是正數,所以兩條線段的比值總是正數,并且要化為最簡。4、例題(片10)在某市城區地圖(比例尺1:9000)上,新安大街的圖上長度與光華大街的圖上長度分別是16厘米、10厘米。(1)新安大街與光華大街的實際長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與光華大街的圖上長度之比是多少?它們的實際長度之比呢?提示:圖上長度:實際長度=比例尺三、隨堂練習1、在比例尺為1:8000的某學校地圖上,矩形運動場的圖上尺寸是1厘米×2厘米,矩形運動場的實際尺寸是多少? 四、課時小結1、2、兩條線段的比定義:兩條線段的長度之比表示法:線段a、b的長度分別為m、n,則a:b=m:n。求兩條線段的比應注意的問題: (1)對兩條線段的長度一定要用同一長度單位表示。(2)討論線段的比時,不指明長度單位。(3)兩線段的比值總是正數。比例尺:圖上長度與實際長度的比。五、課后作業 習題4.1六、板書設計 4.1.1線段的比一、 1.兩條線段的比的概念 2.做一做 3.求兩條線段的比時要注意的問題 4.例題(有關比例尺的問題) 二、隨堂練習 三、課時小結
相似圖形 篇2
探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每一個學生達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達到的發展目標。學生在研究和探索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他們都時刻需要審視、反思探索活動,并通過合作與交流來解決遇到的難題,使他們的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培養。本課的設計思想是:以知識為載體,以展示思維過程為主線,突出能力培養,并注意發展學生個性品質,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的根本目的。一開始創設了一連串的問題情景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一大一小兩張相似地圖中的A、B、C三地在小圖中的對應地是哪三地?找出AB與AB、BC與BC之間的關系?學生分組探究并討論,通過度量與計算尋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由此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特征,并在推廣到多邊形相似的特征,整個教訓主要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親歷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從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做數學;它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有利于技能的培養;有利于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形成;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還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