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貼圖形》教學設計(精選2篇)
《剪貼圖形》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學情分析
本課是江蘇省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剪貼圖形》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對相同的圖形進行剪貼、復制和翻轉/旋轉的技巧。課本以畫風車為例,介紹了剪貼、復制和翻轉/旋轉的步驟,有利于學生自學。但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自學能力各異,可能有一部分同學在嘗試過程中會有困難。于是筆者把教材內容作適當改動,以主題任務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完成一幅草原圖。并通過評比星級小畫家的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設置成三個層次:1.完成景物的復制,學會復制圖形。2.完成景物的倒影,學會翻轉圖形。3.完成風車的制作,學會旋轉圖形。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復制、翻轉/旋轉圖形的方法;熟練掌握復制、翻轉/旋轉等技巧。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在畫圖中綜合運用復制、翻轉/旋轉等技巧的能力;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表達、評價的能力和通過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多媒體的欣賞和圖畫的創作,進一步領略草原的美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復制、翻轉/旋轉等技巧在畫圖中的綜合運用。
教學難點:在創作過程中不同學生個性問題的指導與處理。
四、設計思路
本課將采用“任務驅動、合作探究”教學法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首先借助于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展示學習任務。根據學生操作水平的不同,將任務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通過“爭做小畫家”、“評比小畫家”、“學一學”、“試一試”、“幫一幫”、“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將有關學習內容進行整合,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生體驗。使學生通過實踐探索,鞏固畫圖的技能,體驗學習的樂趣和創作的成就感。并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知識整合能力得到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五、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想去大草原嗎?(想!)就讓老師帶你們去看一看吧!
教師播放課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欣賞。
師:欣賞了大草原的美景,你想說些什么?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草原真美呀!草原好遼闊!)
師:說得真好!你想把這樣的美景畫下來嗎?(想!)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畫“美麗的草原”。
揭題:“美麗的草原”。
(二)任務驅動目標分級
1.觀察演示 明確要求(準備任務 打開素材 )
出示畫好的示范圖:“草原”。
師:如何來完成這幅草原圖呢?
師:有了我的見面禮,就能助你一臂之力!
出示素材圖:“草原”。
師:瞧!這是老師花了好長時間幫同學們準備的素材!景物和草地都準備好了!但是沒有很好地組合起來!怎樣把他們組合成完美的草原呢?這就是我們這堂課要完成的任務!
課件出示:“芝麻開門 第一關:復制景物,爭做★小畫家”。
師:要做小畫家,先要準備一下,打開老師給你的素材“草原圖”。
出示要求:“準備任務 打開素材”。
(教師解說演示)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做!(學生跟著大屏幕練習打開素材)(教師巡視指導)
2.學習新知 互幫互助(★任務 復制景物 )
出示范例。
師:下面看★小畫家要完成的任務!把景物復制過來!你想學嗎?
出示要求:“學一學 復制景物”。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做一遍。(教師解說演示)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做!(學生跟著大屏幕練習復制景物)(教師巡視指導)
(強調:選中圖形后,圖形四周有虛線框。必須運行復制、粘貼兩個命令。)
出示要求:“試一試 復制景物”。
師: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操作順序試一試,復制一棵小樹到河的對岸!
(學生練習復制景物)(教師巡視指導)
師:全班最快完成的,請到前面來!報出自己的姓名,就有機會得到小紅花!(提前完成的同學可以去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學生練習復制景物)(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互相幫助)(完成的把手舉起)
出示要求:“評比★小畫家”。
師:下面我們來“評比★小畫家”。請第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演示!
(學生演示步驟)(師生評價、獎勵)
師:其他同學呢?你們有沒有復制好呀?
師:祝賀同學們勝利闖過第一關,都成為了★星小畫家!
3.鞏固提高 小組競爭(★★任務 變出倒影 )
出示“再接再厲 第二關:變出倒影,爭做★★小畫家”。
出示要求:“學一學 變出倒影”。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做一遍。(教師解說演示)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做!(學生跟著大屏幕練習變出倒影)(教師巡視指導)
(強調:先復制、粘貼,然后要在選中狀態下翻轉。)
出示要求:“試一試 變出倒影”。
師:請同學們自己來試一試,把河岸邊的小樹變出倒影!
(學生練習變出倒影)(教師巡視指導)
師:全班最快完成的,請到前面來!報出自己的姓名,就有機會得到小紅花!(小組的前兩名就是臨時小組長!負責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和宣布小組完成任務!)
(學生練習復制景物)(教師巡視指導)(組長指導、宣布完成)(選出最佳小組)
出示要求:“評比★★小畫家”。
師:下面我們來“評比★★小畫家”,請第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演示!
(學生演示步驟)(師生評價、獎勵)
師:其他同學的倒影變好了嗎?祝賀同學們勝利闖過第二關,都成為了★★星小畫家!
4.自主探索 合作討論(★★★任務 變出風車 )
出示任務:“脫穎而出 第三關:變出風車,爭做★★★小畫家”
師:這次,老師先不演示,老師要考考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的17課,68頁。認真地看一看操作步驟,自學一下。然后同桌合作討論!看哪一桌是最佳搭檔?最先完成任務!
出示要求:“自學合作 變出風車”。
(學生自學合作,練習變出風車)(教師巡視指導)
出示要求:“評比★★★小畫家”。
師: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最佳搭檔上場!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他們的操作!看看能從他們的操作中學到些什么?
(學生演示步驟并解說)(教師補充)
(提示:先單擊旋轉,再單擊角度,每次旋轉的角度不同。)
師:他們做得對嗎?我們的★★★小畫家評出來了,我們來獎他們每人一朵小紅花!(鼓掌)
師:你從他們的操作中學到了什么?(學生回答)
師:說得真好!老師從他們的操作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出示:“經驗分享 變出風車”。
(教師演示、解說風車葉片旋轉的注意點)
出示:“繼續合作 變出風車”。
師:下面請沒有完成風車的同學繼續!完成好的出來幫助他們!
(學生繼續合作,練習變出風車)(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都做好了嗎?恭喜同學們三關都勝利闖過了!都成為了★★★小畫家!一起給自己鼓鼓掌吧!
(三)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出示要求:“自我評價 表現和收獲”。
師:你覺得這節課,你的表現怎么樣?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和表現)
師:今天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不但畫得好,而且說得好!希望同學們課后多練習,掌握更多的電腦繪畫技巧,來描繪我們美麗的大自然和我們的幸福生活!
師:最后老師要完成同學們最后的心愿!
出示要求:“完善草原圖 交流與分享”。
師:請同學們完善一下自己的草原圖!把自己喜歡的其他景物復制到合適的位置!把你的草原圖與同桌交流分享,請后面的老師也來欣賞一下好嗎?(播放音樂)
(學生完善草原圖,交流與分享,請老師欣賞)(教師巡視指導)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采用了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合作探究教學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通過“評比星級小畫家”的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索、大膽展示、不斷提高。使學生既掌握了基本技能,又增強了整合信息的能力。真正體現了新課程的“以人為本”的精神。
《剪貼圖形》教學設計 篇2
我是7號選手季寶俊,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剪貼圖形》。
一、教材分析:《剪貼圖形》是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 它是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畫圖工具后,對菜單工具的深入的學習。其中的復制、粘帖和旋轉命令是以后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創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圖形的形狀,為電腦繪畫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掌握圖形的復制、粘貼的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同學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編輯菜單中“復制”、“粘貼”命令的使用。
四、教學難點:圖像菜單中的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五、 教學方法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互助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六、 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接受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互助合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室。
八、教學過程:
(一)、 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知道孫悟空有什么本領嗎?”學生知道,有七十二變。那么今天我們在計算機上也來一個七十二變。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將一朵花變成了許多花。(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
(二)、 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否則就只能是盲目嘗試。所以本環節對14課畫出一個月亮進行回顧,演示月亮的“復制”、“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圖像”菜單中。以此來為學生完成任務提供基礎,使教學難點降低了坡度。
(三)、 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教師出示本課的第一個任務是畫一個大風車,在此利用中央電視臺大風車節目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后,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因為這個操作的具體方法在課本中已經有了具體的步驟講解,而且,剛才在對月亮的回顧當中,老師將幾個主要命令已經做了指導。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主要提示他們通過這樣的渠道來解決:1、閱讀教材;2、同學之間的幫助;3、舉手請教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助學習慢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的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選擇畫出不同效果的同學的作品,讓師生進行評價。這一步主要通過對好的進行表揚,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對存在不足的進行指導,使他的練習能得到進一步完善的機會。
(四)、 創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他們就有一種創作的欲望。為了讓學生的創作有坡度的循序漸進,我讓他們先在書后的練習中選擇一幅圖形進行練習。這時候書上沒有了具體的指導,靠剛才學到的方法的積累。接下來再鼓勵學生自己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這一個步驟,不僅僅是計算機繪畫方法的運用,還有一個就是美術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最后,教師引導同學們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評價本著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的結果要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的話語給予肯定性評價。這樣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所力求的目標。)
九、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 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 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通過“放”,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4、 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通過互幫互助,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