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大氣壓與人類生活教學案例
10.3 大氣壓與人類生活教學案例◆教學目標(見本章教學建議第3節)◆ 教學思想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對大氣壓的知識感到抽象難懂。本案例設計了一系列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在驚訝之余,引起思考,通過分析確信大氣壓的存在,同時使學生意識到:在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中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啟迪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自然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見本章教學建議第3節)◆教學器材 學生活動器材:玻璃管、滴管、兩支試管(一大一小)、兩個強力鉤(橡皮碗)、集氣瓶和硬紙片以及燒杯、毛巾等。教師演示器材:馬德堡半球、抽氣機、托里拆利演示器、洗耳球、長玻璃管、燒杯(內盛紅墨水)、移液管、滴管、兩支試管(一大一小)、兩個強力鉤(橡皮碗)、抽氣筒、集氣瓶和硬紙片以及燒杯、毛巾等。◆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展示一個飲料瓶,用手將飲料瓶捏扁。教師:你還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飲料瓶變扁?學生用抽氣筒將飲料瓶中的空氣抽出,伴隨著“咔咔”的響聲,瓶子扁了。教師:是“誰”把瓶子壓扁的?學生:外面的空氣。學生:大氣。教師:說得好!是瓶子外面的空氣把瓶子壓扁了。大氣對物體的壓強簡稱大氣壓。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大氣壓強的知識(板書課題)。二、進行新課教師:關于大氣壓,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大氣壓是怎樣產生的?大氣壓有多大?我們為什么沒有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介紹地球周圍的大氣層:地球周圍有一層大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空氣,大氣有質量和重力,大氣有密度,大氣可流動,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我們就生活在大氣“海洋”的最底部。因為大氣也受重力作用,所以浸在大氣中的物體同樣會受到大氣對它的壓強,我們把浸在大氣中的物體受到大氣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1.感知大氣壓的存在教師介紹學生桌面上擺放的器材:兩端開口的玻璃管、滴管、兩支試管(一大一小)、兩個強力鉤(橡皮碗)、集氣瓶和硬紙片以及燒杯、毛巾等。讓學生利用以上器材設計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學生一起觀察討論,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再完成實驗。小組邊做邊摸索,找出多種方案后,相互交流和幫助,教師及時輔導點撥。教師對課堂調控時要注意:①傾聽各組討論情況,②及時對各組的配合情況進行評價,③及時矯正學生不規范的操作。小組匯報:學生邊演示,邊觀察描述現象;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小組甲:把集氣瓶倒滿水,然后蓋上硬紙片,倒過來,硬紙片不會掉下來。教師:誰托住了水和紙片?學生:大氣壓。學生:水和紙片受重力作用,本該掉下來,但沒有掉落,說明硬紙片還受到向上托的力。因為紙片下方接觸的只有空氣,所以我認為是大氣壓托住了它。教師:改變杯口方向,大氣壓依然能托住紙片,這說明什么?學生: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小組乙:把兩個橡皮碗緊壓在一起(或把橡皮碗緊壓在墻壁瓷磚上),很難拉開。教師:為什么要“壓緊”,即為什么要將橡皮碗內的空氣盡量排出?學生:殘留空氣過多,吸不住。學生:兩面都有空氣,兩面都有壓強,內外的壓力“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