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的應用(通用8篇)
杠桿的應用 篇1
一、教學目的⒈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三種杠桿的概念、特點及應用。⒉通過三種杠桿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及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⒊通過了解杠桿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促進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二、教材分析教材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出發(fā),討論了杠桿可分為三種,以及每桿的特點,希望在運用知識上給學生示范。然后介紹每種杠桿的實例,使理論知識與實際結(jié)合起來。三、教學重難點重點:能根據(jù)三種杠桿的概念對常用的杠桿進行歸類。難點:能正確畫出杠桿示意圖,找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四、教學用具剪刀、鉗子、瓶起子、鑷子、指甲剪、天平、杠稱、杠桿和支架、鉤碼、彈簧測力計、線。五、教學內(nèi)容㈠、引入新課組織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什么是的一點兩力兩臂?什么是杠桿的平衡條件?便于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請幾位同學支黑板上畫出事先畫在黑板上的杠桿的示意圖,在畫完杠桿的示意圖后,進行點評,鞏固力臂的畫法。在畫好的杠桿示意圖上標上力臂和力四個量中的三個量的大小,求第四個量。然后請幾位同學回答求解的結(jié)果。以鞏固杠桿的平衡條件。對上述的杠桿從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進行歸類,得出三種杠桿,這三種杠桿在應用各有哪些優(yōu)缺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第十三章的第二節(jié)杠桿的應用。㈡新課內(nèi)容⒈三種杠桿通過上述的分析得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的概念。進一步分析得出這些杠桿的特點。⑴請同學們在課本第194頁的圖13-5中畫出各杠桿的力臂,根據(jù)三種杠桿的概念,并判斷哪些是省力杠桿?哪些是費力杠桿?⑵請同學們閱讀194頁的倒數(shù)第一段,后回答以下問題。①省力和費力的具體含義是什么?②省距離和費距離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動力比阻力小,則省力。反之,則費力。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和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的大小。若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比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小,則省距離。反之,則費距離。⑶根據(jù)上述的分析推斷一下,等臂杠桿的情況是怎樣?⒉天平和秤⑴天平等臂杠桿最重要的應用是天平。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根據(jù)物體質(zhì)量與重力的關(guān)系,以及杠桿的平衡條件,請同學們自己分析和說明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zhì)量等于被稱物體質(zhì)量的道理。同桌之間用2分鐘的時間討論,然后教師提問。根據(jù)所講的情況給以適當?shù)难a充說明。稱質(zhì)量的工具除了天平外,還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桿秤、案秤等等,⑵秤桿秤、案秤都是根據(jù)杠桿的原理制成的。請同學們讀圖13-6結(jié)合講臺上的案秤實物認識案秤的結(jié)構(gòu)。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示范稱一本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⒊做同步練習,并作簡單的講評。㈢小結(jié):我們今天學習了三種杠桿的作用及應用。㈣布置作業(yè)⒈復習課文,制作蠟燭蹺蹺板。⒉書面作業(yè):課本203頁習題第1、2題六、課后記七、板書設計
§13-2 杠桿的應用一、三種杠桿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圖形
概念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特點
省了力,但費了距離
費了力,但省了距離
不省力也不費力
實例
撬杠、鍘刀、瓶起子、
鑷子、理發(fā)剪刀
天平二、天平和秤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桿秤、案秤是根據(jù)杠桿的原理制成的不等臂杠桿
杠桿的應用 篇2
杠桿的 應用教 學 目標:1、知道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簡單的計算。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重點、難點:1、會判斷三種杠桿的分類及其特點。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 學 時 間:1課時教 具:起子(汽水一瓶)、鑷子、天平、多媒體。設 計 思 想:1、課前布置學生通過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閱關(guān)于杠桿的資料,然后完成小論文:“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或“杠桿的分類”。2、根據(jù)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原則,啟發(fā)學生多舉出生活、生產(chǎn)中應用杠桿的典型實例,讓學生動手通過實驗,提出杠桿可分為省力、費力和等臂杠桿,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教 學 過程:引入:復習
1、 什么是杠桿?
2、 杠桿的平衡條件? 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 “只要您讓我有一個地方站著,我就可以把地球推動起來。”古希臘大數(shù)學家阿基米德對國王說。“哈哈!你太吹牛了!”國王大笑著說:“你先給我推動一樣東西看看,看你講的話怎么樣。”當時,國王造了一只很大的船,可是沒有辦法推到水里去。即使把全城的人都集合起來,恐怕也不能推動。國王對阿基米德說:“那么,就請你來幫忙吧,把這條船推動到水里去吧,我的吹牛家!” 阿基米德滿口答應。他精心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和滑輪組合成的機械,末端留了一條拉繩,然后請國王來看表演。這一天,海邊,人山人海。那艘大船,長十幾丈,高幾層樓,確實是一個龐然大物。阿基米德將那一條小繩交給了國王,說:“請你拉一下吧,一切都解決了。”國王半信半疑,手里拿著繩子,先看了看,然后這么輕輕一拉。奇跡出現(xiàn)了:大船移動起來,漸漸地向海里滑去就象耍魔術(shù)一樣。國王瞪大了眼睛,張著嘴半天才說:“這,這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上帝在相助?”頓時,岸上爆發(fā)出一陣歡呼聲。 在這個小故事里,聰明的阿基米德巧妙地運用了杠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杠桿的應用,杠桿對人們有什么應用 呢 ?(投影)(動畫1翹翹板) 從幼兒園放學后的小明、小偉和大勇正在玩翹翹板,他們?nèi)艘黄鹫驹诼N翹板上,站在同一邊的小明、小偉一下子將大勇翹了起來,大勇怎樣才能將他們兩人翹起來呢?對,大勇迅速滑向翹翹板的外端,也就是增加大勇的力臂,這樣大勇一個人就可以將他們兩個人翹起來。對于大勇翹翹板這時候就是一個省力杠桿。這時小明、小偉怎樣才能將大勇再次翹起來?他們可以象大勇一樣,通過增加力臂的方法,滑向翹翹板的外端;還可以再加上一個人,通過三個人的力量將大勇翹起來。這時對于他們?nèi)寺N翹板這時候就是一個費力杠桿。通過上面的動畫,可知,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另外還有一種等臂杠桿。 下面請同學通過列舉事例或?qū)嶒炚f明日常生活中一些杠桿的作用,并加以區(qū)分。先舉例說明省力杠桿:
1、 羊角錘拔釘子。
2、 起子扣汽水。
3、 壓水機的壓水通過以上兩例可知它們都省了力,用較小的動力就可以克服較大的阻力,它們是省力杠桿。請同學們看投影:動畫2:壓水機的壓水,壓水機的手柄杠桿示意圖 請同學們根據(jù)杠桿示意圖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特點?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判斷一下?(板書)一、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 省力但費距離。請同學們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桿?出示省力杠桿如:鍘刀(圖)、瓶蓋起子(圖)、獨輪車(圖)討論:阿基米德運用了發(fā)散性思維設想如果動力臂“無限長”,就可以承受“無限大”的阻力,于是沉重的東西都可“撬動”起來。但是如果阿基米德把地球撬起1/10000毫米那么一點的話,他就將在空中劃過一個很大很大的弧,一輩子也走不到頭。二、費力杠桿下面請同學列舉事例或?qū)嶒炚f明日常生活中一些費力杠桿:
1、 長木棒提東西。(釣魚竿)
2、 火鉗動畫3:鐵鍬挖土 請同學們根據(jù)杠桿示意圖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特點?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判斷一下?(板書)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 費力但省距離。 請同學們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桿?筷子、鑷子等簡介筷子:筷子,被外國人譽為“東方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的使用,標志著中華民族文明的進步。美國哈佛大學一位人類學家認為,中國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現(xiàn),大約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幾百年。 三、等臂杠桿(動畫3)天平特點: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例:天平。等臂杠桿最重要的應用是天平。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四、總結(jié):今天學到了什么?1、三種杠桿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圖形
概念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特點
省了力,但費了距離
費了力,但省了距離
不省力也不費力
實例
撬棒、鍘刀、瓶起子、
鑷子、理發(fā)剪刀
天平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領(lǐng)悟到杠桿的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并且知道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大約在三千多年就有用來搗谷的舂,用來井上汲水的桔槔,還有能夠做精確稱量的天平和桿秤。在古書《墨經(jīng)》就有記載,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同學們應該為我國這樣悠久的文化歷史感到自豪。五:鞏固練習:下列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a、小明用魚竿釣魚 b、小華用鑷子夾郵票c、媽媽用剪刀剪布料 d、大勇用老虎鉗剪鐵絲2、關(guān)于使用杠桿時用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用阻力臂長的杠桿費力 b、用動力臂長的杠桿省力c、用阻力臂大于動力臂的杠桿費力 d、用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省力板書設計:三種杠桿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圖形
概念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特點
省了力,但費了距離
費了力,但省了距離
不省力也不費力
實例
撬棒、鍘刀、瓶起子、
鑷子、理發(fā)剪刀
天平
杠桿的應用 篇3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1.知道使用杠桿的三種情況: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及每種杠桿的特點.
2.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指出它們的支點、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會確定力臂;指出屬于哪一種杠桿.
3.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具:托盤天平(或?qū)W生天平)、案秤.
教學過程 :
一、復習上節(jié)知識
問:1.從上節(jié)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桿的支點?
3.什么是杠桿的動力臂?
4.什么是杠桿的阻力臂?
強調(diào)動力臂是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畫垂線.不是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
這節(jié)我們學習杠桿的應用.
板書:二、杠桿的應用
二、講述三種杠桿
杠桿在生活中、生產(chǎn)中應用廣泛,使用杠桿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把各種杠桿分為三類.
讓學生閱讀課本“三種杠桿”.讀完后讓學生說出三種杠桿和它們的特點.教師歸納后寫在黑板上.
板書: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2)費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3)等臂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三、分析實際的杠桿
問:根據(jù)什么來判斷一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
(學生回答)
讓學生逐個分析課本圖13-5中的4個杠桿是哪一種杠桿.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每個杠桿的示意圖,找4名同學到黑板上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寫明屬哪種杠桿.其他同學在自己練習本上畫.教師巡回檢查.然后一起討論4名同學在黑板上畫的對不對.糾正錯誤,強調(diào)如何正確畫力臂.
引導學生分析費力杠桿的好處:省距離.以縫紉機踏板為例.再讓學生自己分析鑷子.
讓學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桿省了力,但要費距離.以圖13-5中的橇箱蓋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稱物體,使學生認識它們是杠桿.
讓學生分析它們各屬于哪種杠桿.
討論天平平衡時,砝碼質(zhì)量等于被稱物體質(zhì)量的道理.
討論案秤和杠秤為什么用質(zhì)量較小的砝碼可以平衡質(zhì)量較大的物體.
五、小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略)
介紹學生閱讀“我國古代的杠桿”.
杠桿的應用 篇4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1.知道使用杠桿的三種情況: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及每種杠桿的特點.
2.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指出它們的支點、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會確定力臂;指出屬于哪一種杠桿.
3.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具:托盤天平(或?qū)W生天平)、案秤.
教學過程 :
一、復習上節(jié)知識
問:1.從上節(jié)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桿的支點?
3.什么是杠桿的動力臂?
4.什么是杠桿的阻力臂?
強調(diào)動力臂是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畫垂線.不是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
這節(jié)我們學習杠桿的應用.
板書:二、杠桿的應用
二、講述三種杠桿
杠桿在生活中、生產(chǎn)中應用廣泛,使用杠桿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把各種杠桿分為三類.
讓學生閱讀課本“三種杠桿”.讀完后讓學生說出三種杠桿和它們的特點.教師歸納后寫在黑板上.
板書: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2)費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3)等臂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三、分析實際的杠桿
問:根據(jù)什么來判斷一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
(學生回答)
讓學生逐個分析課本圖13-5中的4個杠桿是哪一種杠桿.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每個杠桿的示意圖,找4名同學到黑板上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寫明屬哪種杠桿.其他同學在自己練習本上畫.教師巡回檢查.然后一起討論4名同學在黑板上畫的對不對.糾正錯誤,強調(diào)如何正確畫力臂.
引導學生分析費力杠桿的好處:省距離.以縫紉機踏板為例.再讓學生自己分析鑷子.
讓學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桿省了力,但要費距離.以圖13-5中的橇箱蓋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稱物體,使學生認識它們是杠桿.
讓學生分析它們各屬于哪種杠桿.
討論天平平衡時,砝碼質(zhì)量等于被稱物體質(zhì)量的道理.
討論案秤和杠秤為什么用質(zhì)量較小的砝碼可以平衡質(zhì)量較大的物體.
五、小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略)
介紹學生閱讀“我國古代的杠桿”.
杠桿的應用 篇5
詳細介紹:
杠桿的應用教案示例
(一)教學要求
1.知道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
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教具:羊角鐵錘、木板、鐵釘。天平和砝碼。杠桿實驗器和支架、鉤碼、彈簧秤、線。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杠桿?什么叫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教師演示用羊角鐵錘拔釘子并畫出這個杠桿的示意圖,在圖上標出支點、動力和阻力。要求學生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并結(jié)合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
杠桿示意圖如圖2所示。
3.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上題中如果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是6∶1,則動力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二、進行新課
1.三種杠桿
(1)提問并演示:要求如圖3裝置中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a點或b點或c點施加一個多大的豎直向下的動力?圖中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是50克。
要求學生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回答以上問題。用彈簧秤的拉力當作動力f1,分別測量各點動力的大小,驗證答案的正確性。
(2)教師總結(jié):
在杠桿的a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0.5牛的動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用較小的動力克服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桿。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機的柄,撬石頭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桿。
板書:“1.三種杠桿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
在杠桿的b點施加一個1.5牛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點是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這是費力杠桿。
板書:“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
在杠桿的c點需施加一個1牛的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這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這是等臂杠桿。
板書:“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
(3)組織學生畫出課本圖135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
學生在課本上畫力臂時,教師要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在全班糾正,然后由學生說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費力杠桿的好處。
以縫紉機踏板為例說明,使用費力杠桿費了力卻省了距離,給我們的作用帶來了方便。以課本圖124中撬箱蓋的撬棒為例,這類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卻比阻力移動的距離長。省了力,費了距離。
2.天平和秤
(1)觀察托盤天平,找到支點。教師指出,等臂杠桿重要的應用是天平。
提問:用天平稱物體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為什么砝碼的質(zhì)量就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要求學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等于阻力。動力和阻力就是砝碼和被稱物體對杠桿的壓力,其壓力的大小在杠桿水平平衡時等于它們各自的物重。根據(jù)物體受到的重力跟質(zhì)量成正比的關(guān)系可知,砝碼的質(zhì)量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板書:“2.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
(2)看課本圖136。
指出:桿秤、案秤是稱物體質(zhì)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據(jù)杠桿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桿。桿秤、案秤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秤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秤盤離支點近,砝碼離支點較遠,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
三、總結(jié)本節(jié)重點知識,三種杠桿及特點,舉例說明。
四、布置作業(yè):課本節(jié)后1、2、3題,其中3題要求答出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并說明理由。
注:教材為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作者劉崇灝。
杠桿的應用教案示例
杠桿的應用 篇6
一、設計理念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對身邊的各種杠桿的探究,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熱愛生活,讓課堂充滿活力,使知識的傳承在探究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從而縮短生活與物理的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悟到:學習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邊。
二、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學生知道省力、費力、等臂等不同類型的杠桿及其特征,能從身邊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桿模型──硬棒,并能指出它們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從而分辯其類型。
●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杠桿的探究,讓學生逐步學會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zhì)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學習物理的興趣,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人文教育。
三、教學器材
1.教師備用:剪刀(兩種)、羊角錘(木板、釘子)、電工鉗、訂書機、鑷子、瓶蓋起子、啤酒一瓶(沒開啟)。
2.學生自備:每個學生自備2~3件屬于杠桿的生活用品。
四、教學重、難點
從具有復雜的機械外形的生活用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桿模型──硬棒。
五、教學過程
1.杠桿的識別:(板書)(復舊引新)
教師:上次課我們了解到了杠桿的有關(guān)知識,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杠桿,請大家標出動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
圖1
教師肯定學生正確的畫法,并說明:其實,老師畫的這根杠桿就是從圖1(甲)中抽象出來的硬棒,去掉石頭、不考慮棒的形狀和粗細,得到了理想的杠桿模型──硬棒,這樣我們簡化了研究對象,容易識別杠桿。
圖2 圖3
教師:大家能從圖2和圖3的剪刀中抽象出簡單的杠桿模型嗎?
學生各自畫出了帶半圓形手柄剪刀的杠桿模型。
教師:剪刀上的半圓形手柄是起什么作用的?對于我們研究杠桿是否有實際意義呢?
學生:半圓形手柄是為操作方便設計的,對研究杠桿無實際意義。
教師:對,這是我們研究杠桿的次要因素。我們不僅要透過復雜的機械外形找到杠桿的本質(zhì)的東西──硬棒,而且還要找到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這是認識事物、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
圖4 圖5
學生不僅能畫出圖2(乙)圖3(乙)中的杠桿模型,而且還能正確畫出圖4(乙)圖5(乙)所示的杠桿模型。
教師:觀察用羊角錘拔釘子的情況,如圖6(甲)所示,并畫出其杠桿模型──硬棒。
學生用自帶的羊角錘進行實驗,且一邊實驗,一邊畫圖,教師在教室里巡回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得到了圖6(乙)所示的模型。
教師:錘頭是我們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嗎?
學生:錘頭部分也可忽略,它也是次要因素,完全可畫成圖6(丙)那樣。
教師:非常正確……
學生:(突然提問):我在使用羊角錘時,發(fā)現(xiàn)拔釘子還有一種方法,如圖7所示。(其他學生按這位同學提的方法進行實驗,并畫出了圖7(乙)所示的杠桿模型,效果不錯)
圖6 圖7 圖8 圖9
教師:(高興地)這就是創(chuàng)新,敢于提出與教材上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這是科學家們可貴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2.杠桿的分類(板書)
教師:大家能通過觀察和思考對以上杠桿進行分類嗎?
學生1:我認為杠桿可分兩類:一是直杠桿;二是彎杠桿。
教師:不錯,這位同學觀察的非常仔細。還有其它分類方法嗎?
學生2:我認為可把杠桿分為兩類:一是有固定支點的;一類是支點可移動的。如撬石頭的杠桿的支點可移動。
教師:也不錯。圖1中的杠桿支點可以根據(jù)需要來移動。
學生3:我認為按動力臂和阻力臂大小關(guān)系把杠桿可以分為三類:一是l1>l2,二是l1<l2,三是l1=l2。 學生4:我按動力和阻力的大小關(guān)系把杠桿分為三類:①f1>f2;②f1<f2;③f1=f2。
教師:以上幾位同學對杠桿的分類都不錯,哪種分類對我們的應用有實際意義呢?
學生5:后兩種分類更有實際意義。如前面談到的剪刀,作為理發(fā)用的就更注重省距離了,使用時可以方便地剪下更多的頭發(fā),畢竟剪頭發(fā)并不很費力。
學生6:后兩種分類實質(zhì)上是一樣的,根據(jù)公式,①當l1>l2時,f1<f2省力費距離;②當l1<l2時,f1>f2費力省距離③當l1=l2時,f1=f2,既不省力,又不省距離。
教師:這位同學對杠桿的分類已講的十分清楚了。當生活中更需要省力時,就使用l1>l2的杠桿,當生活中更需要省距離時,就使用l1<l2的杠桿。任何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性,我們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研究問題。 教師:那既不省力又不省距離的杠桿有什么用呢?
學生:精密的測量工具──天平就是這種杠桿。
教師:非常正確。
學生:(突然提問),我覺得圖3并不一定是費力杠桿,我在使用時發(fā)現(xiàn):剪刀刀口受力的部位往往在刀口的中部或離支點較近的部位。當然也有剪刀刀口尖端受力的情況,這屬于費力杠桿。
教師:(驚呀)是這樣嗎?
大家認真地實驗,果真如此。全班同學認可。
教師:看來,我們研究問題不能單憑想象,也不能僅看表象,輕易地下結(jié)論。還是實踐出真知……
學生:(突然提問)我發(fā)現(xiàn)用瓶蓋起子起蓋時,除了圖8所示的外,還有象圖9那樣的一種起法。
教師:是這樣嗎?你來給同學們演示一下。
這位同學稍不注意,用圖9那樣的方法把啤酒瓶蓋起開了,全班同學都樂了。
教師:(高興吧)我發(fā)現(xiàn)你們正在走科學家的路,非常不錯。你們身上巨大的潛能正在被開發(fā)……
3.見過的杠桿:(板書)
教師:今天,大家?guī)砹四男┪锲罚銈兡苷_說出它們屬哪一類杠桿呢?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并把自己帶來的身邊的物品拿出觀察、實驗、分析、研究,教室里五十四位同學二十七個探究小組呈現(xiàn)了一派熱鬧景象:其中,有學生帶來了剪刀、瓶蓋起子、鑷子、電工鉗、打火機、訂書機、筷子、眼鏡架、夾子、折疊傘等,有的說課本、課桌蓋也是杠桿。更有趣的是一位學生把父親的釣魚桿也帶來了,為了安全,教師用黑板擦換下了魚鉤。這位同學一邊做著釣魚的精彩動作一邊解說:如果有了大魚,就用不著考慮省力了,需要再大的力也使得出,關(guān)鍵是省距離,右手稍微向下壓桿,就把魚釣出水面并落到岸上,多爽!大家看了這位同學的表演,都捧腹大笑起來……
教師:只要大家關(guān)注生活,物理知識的應用無處不有。現(xiàn)在大家?guī)淼奈锲肺乙训怯浽诤诎迳希瑳]有帶來的或不好帶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但你見過的還有哪些呢?
平靜的課堂一會兒又沸騰起來了,大家爭先恐后地列舉了許多例子:炒菜用的鍋鏟、蹺蹺板、門窗、板車、縫紉機踏板,家用垃圾筒的踏板和后臂、鋤頭、家用活塞式抽水機的手柄、扁擔、桿秤……更有趣的是一位同學舉了船槳的例子。
教師:你乘過這種有船槳的小船嗎?
學生:乘過。
教師:太美了,你乘船的情景一定很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情趣吧!這是勤于觀察、熱愛生活的表現(xiàn)。(全班大笑)
師生共同探究杠桿的本質(zhì),共同挖掘生活的美,共同享受著課堂無盡的歡樂。不知不覺就要下課了……
六、課堂教學小結(jié)和延展
今天,我們學會了杠桿的識別和分類,了解了一些科學探究過程中處理問題的一些辦法和思想,這些辦法和思想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很有益處的。大家下去后,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下列任務!把你看到的或想到或做過的的記錄在自己的成長檔案內(nèi),備老師檢查評估。
①參觀一建設工地,工地上有哪些杠桿?
②仔細觀察城市環(huán)衛(wèi)車裝卸垃圾箱的過程,哪個部分是杠桿?
③指甲鉗上哪部分是杠桿?屬哪一類?
④到商店觀察一下案秤的結(jié)構(gòu),它是什么杠桿?
⑤人體的手臂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⑥用掃帚掃地時,掃帚是哪種杠桿?請試一試。
七、板書
杠桿的應用
1.杠桿的識別:
不考慮復雜的機械外形,從物品中抽象出簡單的杠桿模型──硬棒。
2.杠桿的分類:
⑴ 省力杠桿費距離 l1>l2,f1<f2; ⑵ 費力杠桿省距離 l1<l2,f1>f2;
⑶ 等臂杠桿 l1=l2,f1=f2。
3.見過的杠桿:(略)
杠桿的應用 篇7
(一)教學要求
1.知道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
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教具:羊角鐵錘、木板、鐵釘。天平和砝碼。杠桿實驗器和支架、鉤碼、彈簧秤、線。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杠桿?什么叫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教師演示用羊角鐵錘拔釘子并畫出這個杠桿的示意圖,在圖上標出支點、動力和阻力。要求學生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并結(jié)合作業(yè) 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
杠桿示意圖如圖2所示。
3.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上題中如果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是6∶1,則動力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二、進行新課
1.三種杠桿
(1)提問并演示:要求如圖3裝置中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A點或B點或C點施加一個多大的豎直向下的動力?圖中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是50克。
要求學生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回答以上問題。用彈簧秤的拉力當作動力F1,分別測量各點動力的大小,驗證答案的正確性。
(2)教師總結(jié):
在杠桿的A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0.5牛的動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用較小的動力克服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桿。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機的柄,撬石頭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桿。
板書:“1.三種杠桿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
在杠桿的B點施加一個1.5牛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點是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這是費力杠桿。
板書:“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
在杠桿的C點需施加一個1牛的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這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這是等臂杠桿。
板書:“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
(3)組織學生畫出課本圖135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
學生在課本上畫力臂時,教師要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在全班糾正,然后由學生說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費力杠桿的好處。
以縫紉機踏板為例說明,使用費力杠桿費了力卻省了距離,給我們的作用帶來了方便。以課本圖124中撬箱蓋的撬棒為例,這類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卻比阻力移動的距離長。省了力,費了距離。
2.天平和秤
(1)觀察托盤天平,找到支點。教師指出,等臂杠桿重要的應用是天平。
提問:用天平稱物體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為什么砝碼的質(zhì)量就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要求學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等于阻力。動力和阻力就是砝碼和被稱物體對杠桿的壓力,其壓力的大小在杠桿水平平衡時等于它們各自的物重。根據(jù)物體受到的重力跟質(zhì)量成正比的關(guān)系可知,砝碼的質(zhì)量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板書:“2.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
(2)看課本圖136。
指出:桿秤、案秤是稱物體質(zhì)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據(jù)杠桿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桿。桿秤、案秤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秤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秤盤離支點近,砝碼離支點較遠,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
三、總結(jié)本節(jié)重點知識,三種杠桿及特點,舉例說明。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節(jié)后1、2、3題,其中3題要求答出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并說明理由。
注:教材為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作者劉崇灝。
杠桿的應用 篇8
(一)教學要求
1.知道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
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教具:羊角鐵錘、木板、鐵釘。天平和砝碼。杠桿實驗器和支架、鉤碼、彈簧秤、線。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杠桿?什么叫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教師演示用羊角鐵錘拔釘子并畫出這個杠桿的示意圖,在圖上標出支點、動力和阻力。要求學生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并結(jié)合作業(yè) 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
杠桿示意圖如圖2所示。
3.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上題中如果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是6∶1,則動力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二、進行新課
1.三種杠桿
(1)提問并演示:要求如圖3裝置中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A點或B點或C點施加一個多大的豎直向下的動力?圖中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是50克。
要求學生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回答以上問題。用彈簧秤的拉力當作動力F1,分別測量各點動力的大小,驗證答案的正確性。
(2)教師總結(jié):
在杠桿的A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0.5牛的動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用較小的動力克服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桿。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機的柄,撬石頭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桿。
板書:“1.三種杠桿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
在杠桿的B點施加一個1.5牛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點是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這是費力杠桿。
板書:“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
在杠桿的C點需施加一個1牛的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這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這是等臂杠桿。
板書:“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
(3)組織學生畫出課本圖135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
學生在課本上畫力臂時,教師要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在全班糾正,然后由學生說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費力杠桿的好處。
以縫紉機踏板為例說明,使用費力杠桿費了力卻省了距離,給我們的作用帶來了方便。以課本圖124中撬箱蓋的撬棒為例,這類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卻比阻力移動的距離長。省了力,費了距離。
2.天平和秤
(1)觀察托盤天平,找到支點。教師指出,等臂杠桿重要的應用是天平。
提問:用天平稱物體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為什么砝碼的質(zhì)量就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要求學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等于阻力。動力和阻力就是砝碼和被稱物體對杠桿的壓力,其壓力的大小在杠桿水平平衡時等于它們各自的物重。根據(jù)物體受到的重力跟質(zhì)量成正比的關(guān)系可知,砝碼的質(zhì)量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板書:“2.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
(2)看課本圖136。
指出:桿秤、案秤是稱物體質(zhì)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據(jù)杠桿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桿。桿秤、案秤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秤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秤盤離支點近,砝碼離支點較遠,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
三、總結(jié)本節(jié)重點知識,三種杠桿及特點,舉例說明。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節(jié)后1、2、3題,其中3題要求答出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并說明理由。
注:教材為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作者劉崇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