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的平衡條件
課題第九章 機械與人第一節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課時總 1課時
課型:科學探究
整改意見第 1課時
教學目標1、 觀察生活、生產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桿,能從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動力、阻力、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 2、 能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杠桿的使用特點以及作用效果等進行分類。 3、 通過參與探究活動,能對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4、 理解杠桿平衡條件,嘗試用杠桿的有關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探索杠桿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興趣。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重點1、 杠桿及杠桿的五要素 2、 杠桿的平衡條件 3、 杠桿的分類
難點1、 正確畫出力臂和利用杠桿條件解決簡單問題 2、 正確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簡單計算
教具開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鑷子,起釘錘等 杠桿,鐵架臺,鉤碼(一盒)學法教法提前預習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舉例法
板書設計
第九章 機械與人 一、杠桿 1、 定義 2、 五要素 二、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 探究實驗: 2、 杠桿的平衡條件: 省力杠桿: ,如: 3、杠桿的分類: 費力杠桿: ,如: 等臂杠桿: ,如:
初二物理教案
教 學 過 程環節
知識點
教學活動估時
整改意見引入新課 進行新課 師 生 互 動 探 究 新 知認識杠桿 杠桿的五要素 實驗探究 杠桿的平衡條件一、交代第九章機械與人 明確第九章我們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交代第一節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二、進行新課 1.請同學們觀察圖9-1中所示的各種杠桿,通過討論說出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師展示部分杠桿。 經過討論,讓生說出他們的共同特征,總結得出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物理學中叫做杠桿。 教師引導分析:杠桿可能是獨立的,也可能是某個組合機械的一部分,杠桿的外形多種多樣,可直可彎、可粗可細。 作為杠桿的條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讓部分同學舉例生活和生產中的杠桿。 2.明確杠桿的五要素,讓學生明確它們的概念,結合圖9-2找出杠桿的五要素。 力臂的畫法是一個難點,應采取圖示說明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力臂是支點到動力作用線或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練習課后作業1題。 練習探究p63 1題,p64 7題。 3.學生自己閱讀課本p153頁實驗探究。 教師展示一簡單杠桿的平衡實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