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九年級物理教案 > 杠 桿(精選13篇)

杠 桿

發布時間:2022-12-30

杠 桿(精選13篇)

杠 桿 篇1

  教學設計

  巧妙利用體驗游戲化解學習困難 

  杠桿這節課可以有如下兩種教學思路:

  第一種思路:首先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杠桿,然后介紹杠桿的五要素,并通過作圖來強化。再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第二種思路:首先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杠桿,只介紹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然后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我采用第二種思路:學生學習物理已接近一年,學生通過有關力的知識的學習,對力的知識、物體運動與力的關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另外,學生已學會了天平的調節,同時也了解了最基本的物理學習方法,形成了較穩定的物理學習心理,這都是學習本節的有利因素。加上日常生活中剪刀、直尺、起子、木棍等工具學生較常見。這些都為學習本節做好了鋪墊。借助實物和課本中的信息快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形成創新意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互助協作的精神;采用“邊探索、邊實驗、邊討論”的綜合啟發式教學方法,滲透科學方法,培養綜合能力、創新精神。

  《杠桿》設計思路:

  我在引入新課時采用學生體驗游戲的方法:

  方案:一、蹺蹺板游戲。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磚塊上,作成簡易的蹺蹺板,請一位同學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分別讓體重差別很大的兩位同學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較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認識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同時讓學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響杠桿平衡的條件之一

  2、讓體重大的同學站在蹺蹺板一側靠近支點的中間位置,讓體重很小的同學站在蹺蹺板的另一側最遠端。發現體重大的同學被翹起來了。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杠桿,意識到杠桿的平衡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時為后面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作好鋪墊。

  在實驗時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好本課的動力。

  實驗探究二: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反思:

  1.杠桿這節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根據杠桿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桿模型和理想的理論模型結合起來,比如剪刀、夾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2.這節還有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畫支點和力臂,這里既牽扯到數學點到直線距離,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點和力的示意圖,學生感到非常困難。

  3.畫力臂并比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桿分類的基礎,一定要多練并讓學生過關。

杠 桿 篇2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什么是。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

  2.知道有關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的力臂。

  3.理解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和支架、鉤碼、尺、線。

 。ㄈ┙虒W過程 

  一、新課引入

  由學生閱讀課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學習內容。

  教師指出,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滑輪、輪軸、斜面等。

  由學生閱讀本節開頭的大問號后的一段。并參閱圖13�23、圖13�24,圖13�25說明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引出一節。

  “板書:第十三章 簡單機械 一、”

  二、進行新課

  1.什么是?

  提問: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塊很重的石塊?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并結合課本圖13�2甲或出示事先畫好圖的小黑板講解。給出的定義。

  教師指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的特點。有直的也有彎的。

  觀察和演示: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觀察裝置中哪個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哪個固定點轉動。

  板書:“1.什么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

  2.描述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1)教師以講什么是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板書:“2.名詞術語:”

  支點:(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

  阻力:阻礙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

  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2)以課本圖13�2丙,抽水機的柄為例(出示小黑板,圖中暫不畫出兩個力臂),結合演示抽水機柄模型,由一名學生在板圖上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

  3.研究的平衡條件

  (1)教師:的平衡是指靜止不轉動或勻速轉動。今天研究的平衡是指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

  (2)實驗目的:研究的平衡條件。

  (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

  (4)提問:步驟1,為什么調節兩端的螺母使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驟2,為什么在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位置,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學生答出: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學生答出。

  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だ迕,通常用!っ妆硎尽#ㄓ每潭瘸吡块L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值。)

  (5)學生實驗,實驗數值記錄在課本表中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

  (6)總結:由多個小組報告,根據實驗數值歸納出的平衡條件,及數學表達式。

  板書:“3.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結重點知識

  (1)什么叫動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畫出節后練習第3題各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由四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各示意圖如圖1所示。

  (2)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 :本節課之后練習1、2、3題

杠 桿 篇3

  第十三章簡單機械第一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及的五要素。2、理解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3、理解的平衡條件。能力目標: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度。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課前準備:學生自制蠟燭蹺蹺板:長蠟燭1支,大號縫衣針1根,杯子2個,薄鐵皮(或塑料板)1塊,小碟2個。教具準備: 和支架,鉤碼,尺,線,彈簧測力計。教學難點 :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教學重點: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研究的平衡條件。教學過程 :一、引入:出示幻燈片1、2二、出示教學目標 ,明確學習目的,出示幻燈片3、4。三、展示收集的,出示幻燈片5、6,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四、分組討論:什么叫?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7,的定義,學生齊讀。五、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展示撬石頭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說一說,什么叫支點?什么叫動力?什么叫阻力?。出示幻燈片8,教師歸納總結。講解什么是動力臂?什么是阻力臂?出示幻燈片9—12說明做圖過程。 六、實驗探究:提出問題:你想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作出假設:你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要平衡:1、    只與力的大小有關;2、    只與力臂的大小有關;3、    只與力的方向有關;4、只與力和力臂的乘積有關。制定計劃: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討論和完善計劃:實施計劃:你可以參考下面的實驗裝置(出示幻燈片15)和實驗步驟(出示幻燈片17、18),讓學生分小組實驗。得出結論:你得出的數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設計的表格中,結論是_______________。展示學生的分析結果,并給以評價:總結出的平衡條件出示幻燈片17。板書的平衡條件: 六、趣味小實驗:自制蠟燭蹺蹺板目的:證實的平衡條件。實驗設計:1、            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象頂端一樣露出燭芯。2、            把縫衣針從蠟燭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只杯子的邊緣上。3、            用薄鐵皮(或塑料板)剪成兩個小人,用腿間的尖頭插立在蠟燭上,兩個小人的位置到縫衣針的距離相等。4、點燃蠟燭兩頭,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做出總結:的平衡條件是: 出示幻燈片18。七、比拼臺出示幻燈片18(通過超鏈接和19—25相連), 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答題,競賽。 學生競爭選取題目,搶答題。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鞏固課堂教學,并頒獎鼓勵。八、小結本節內容:出示幻燈片26。1、            的定義。2、            的五要素。3、的平衡條件。九、作業 :。出示幻燈片27。課堂作業 :課本193頁  題目 2、3板書設計 :  第一節     一、1、定義:一跟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2、的五要素:(1)    支點O(2)    動力F1(3)    阻力F2(4)    動力臂 (5)    阻力臂 二、探究實驗三、的平衡條件:

杠 桿 篇4

  詳細介紹:

  第十三章簡單機械第一節杠桿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及杠桿的五要素。2、理解杠桿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能力目標: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度。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課前準備:學生自制蠟燭蹺蹺板:長蠟燭1支,大號縫衣針1根,杯子2個,薄鐵皮(或塑料板)1塊,小碟2個。教具準備: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彈簧測力計。教學難點: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教學重點: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過程:一、引入:出示幻燈片1、2二、出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出示幻燈片3、4。三、展示收集的杠桿,出示幻燈片5、6,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四、分組討論:什么叫杠桿?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7,杠桿的定義,學生齊讀。五、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六、實驗探究:板書:杠桿的平衡條件:六、趣味小實驗:自制蠟燭蹺蹺板4、點燃蠟燭兩頭,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七、比拼臺:出示幻燈片18(通過超鏈接和19—25相連),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答題,競賽。學生競爭選取題目,搶答題。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鞏固課堂教學,并頒獎鼓勵。八、小結本節內容:出示幻燈片26。九、作業:。出示幻燈片27。板書設計:第一節杠桿2、杠桿的五要素:(1)支點o(2)動力f1(3)阻力f2(4)動力臂(5)阻力臂二、探究實驗三、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

杠 桿 篇5

  課題

  11.1

  課型:

  新授

  課時:

  第1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幾個與杠桿有關的名詞,會畫力臂3、會用實驗探究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重點:力臂的概念;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難點:力臂的畫法;杠桿平衡條件的得出過程教學方法:自學、實驗探究、關鍵點撥、練習鞏固等相結合。教    具:羊角錘、演示杠桿、鉤碼等。

  教   學   過   程

  學

  前

  準

  備

  1、對照課本圖11—1試一試,你是怎樣拔出圖釘的?有那些不同的方法? 什么方法方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叫力的作用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杠桿?杠桿的幾個名詞是如何定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樣才能正確的畫出力臂?自己試一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叫杠桿的平衡?如何調節杠桿的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是如何得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

  習

  過

  程1、交流預習成果,說一說你的體會。(針對課前預習1回答) 2、仔細觀察圖11—2指出圖中的工具有那些共同的特點。教師再模擬撬石頭讓學生觀察后回答:    杠桿:                                                          支點:                                                          動力:                                                         阻力:                                                         動力臂:                                                                                阻力臂:                                                       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說明杠桿,并分析它的五要素。    例題分析:教師以羊角錘為例分析杠桿的五要素和力臂的畫法:           3、做書圖11—4實驗讓學生做好記錄并填入課本上的表格中 4、分析表格中記錄的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公式中f1表示     、f2表示       l1表示      l2表示      

  鞏

  固

  練

  習1、判斷正誤:(1)杠桿不一定是直棒。           。     )(2)從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叫動力臂         (     ) (3)利用直棒撬起重物時,用力的方向只能向下。 (     )2、畫出圖只各力的力臂:                           

  3、一個人用12m長的扁擔挑起重200n和300n的兩桶水,肩膀應放在離200n的這桶水多遠?

  達

  標

  檢

  測1、力臂是指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杠桿平衡是指杠桿處于________狀態或作________________. 3、杠桿平衡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用公式表示為______ 4、當杠桿在                              時,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我們在做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是使杠桿在             平衡。 5、下列關于杠桿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杠桿只可以是直的         b、杠桿一定有支點 c、杠桿的支點可以不在杠桿上 d、杠桿的長度等于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 6、一杠桿正處于平衡狀態,如果在這個杠桿上再施加一個作用力那么該杠桿: 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這個力加在阻力這一邊 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該力加在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之間 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這個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 d、杠桿不可能平衡,因為多了一個力 7、在一根長2米的杠桿的兩端分別掛g1=30n和g2=50n的物體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支點應在距g1為        米的位置。

  拓

  展

  提

  高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出現圖甲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     調(填“左”或“右”)  丙秤盤調零螺絲支點游碼槽碼秤桿砝碼盤

 。2)實驗過程中出現圖乙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應將右邊的鉤碼向    (填“左”或“右”)移動    格。(3)圖乙中杠桿水平平衡后,在杠桿左右兩邊鉤碼下同時加一個相同的鉤碼,這時杠桿將     。(填“保持水平平衡”、“順時針轉動”或“逆時針轉動”)(4)如圖丙所示的案秤是個不等臂杠桿,請你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說明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  ___ 。

杠 桿 篇6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什么是。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

  2.知道有關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的力臂。

  3.理解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ǘ┙叹撸撼樗畽C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和支架、鉤碼、尺、線。

 。ㄈ┙虒W過程 

  一、新課引入

  由學生閱讀課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學習內容。

  教師指出,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滑輪、輪軸、斜面等。

  由學生閱讀本節開頭的大問號后的一段。并參閱圖13�23、圖13�24,圖13�25說明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引出一節。

  “板書:第十三章 簡單機械 一、”

  二、進行新課

  1.什么是?

  提問: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塊很重的石塊?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并結合課本圖13�2甲或出示事先畫好圖的小黑板講解。給出的定義。

  教師指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的特點。有直的也有彎的。

  觀察和演示: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觀察裝置中哪個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哪個固定點轉動。

  板書:“1.什么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

  2.描述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1)教師以講什么是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板書:“2.名詞術語:”

  支點:(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

  阻力:阻礙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

  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2)以課本圖13�2丙,抽水機的柄為例(出示小黑板,圖中暫不畫出兩個力臂),結合演示抽水機柄模型,由一名學生在板圖上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

  3.研究的平衡條件

  (1)教師:的平衡是指靜止不轉動或勻速轉動。今天研究的平衡是指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

  (2)實驗目的:研究的平衡條件。

  (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

  (4)提問:步驟1,為什么調節兩端的螺母使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驟2,為什么在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位置,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學生答出: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學生答出。

  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だ迕,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長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值。)

  (5)學生實驗,實驗數值記錄在課本表中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

  (6)總結:由多個小組報告,根據實驗數值歸納出的平衡條件,及數學表達式。

  板書:“3.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結重點知識

  (1)什么叫動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畫出節后練習第3題各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由四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各示意圖如圖1所示。

  (2)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 :本節課之后練習1、2、3題

杠 桿 篇7

  杠桿 教案示例  

 。ㄒ唬┙虒W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

  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

 。ㄈ┙虒W過程

  一、新課引入

  由學生閱讀課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學習內容。

  教師指出,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

  由學生閱讀本節開頭的大問號后的一段。并參閱圖13�23、圖13�24,圖13�25說明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引出杠桿一節。

  “板書:第十三章 簡單機械 一、杠桿”

  二、進行新課

  1.什么是杠桿?

  提問: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塊很重的石塊?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并結合課本圖13�2甲或出示事先畫好圖的小黑板講解。給出杠桿的定義。

  教師指出: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觀察和演示: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杠桿。觀察裝置中哪個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哪個固定點轉動。

  板書:“1.什么是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1)教師以講什么是杠桿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板書:“2.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

  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2)以課本圖13�2丙,抽水機的柄為例(出示小黑板,圖中暫不畫出兩個力臂),結合演示抽水機柄模型,由一名學生在板圖上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教師: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動或杠桿勻速轉動。今天研究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

  (2)實驗目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

  (4)提問:步驟1,為什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驟2,為什么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學生答出: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學生答出。

  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長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值。)

  (5)學生實驗,實驗數值記錄在課本表中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

  (6)總結:由多個小組報告,根據實驗數值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數學表達式。

  板書:“3.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結重點知識

  (1)什么叫動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畫出節后練習第3題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杠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由四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各杠桿示意圖如圖1所示。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本節課之后練習1、2、3題

杠 桿 篇8

  一、教學目標1、認識杠桿;知道杠桿的作用—在什么條件下省力?在什么條件下費力?在什么條件下不省力、也不費力?以及杠桿在實際中的應用。2、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3、利用組合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1、重點:在操作實驗、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 — — 2、難點:認識杠桿上的“三點”(支點、重點、力點);分析、歸納、杠桿工作規律。三、電教設計本課采用實地讓學生使用木棍撬移鋼筋混凝土塊,使學生建立“杠桿”的概念;通過撬石塊投影認識杠桿上的三點(支點、力點、重點);通過學生列舉事實,比較實際操作中的兩種不同效果和文字投影,啟發學生發現杠桿的省力原理;通過學生利用杠桿尺做實驗和操作,觀看演示實驗,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杠桿還具有費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費力的作用。在學生認識了“杠桿的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利用書中插圖,認識人們利用杠桿原理制造的工具,并通過使用這些工具,探索出杠桿在什么條件下省力,在什么條件下費力,在什么條件下不省力、也不費力,利用文字投影幫學生歸納出“杠桿的工作規律”。為鞏固本課知識,讓學生結合生活,列舉出一些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應用杠桿的實例。并布置學生應用杠桿原理做一些實事。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現場談話(操場舊旗桿基座旁):地面上是一些舊旗桿基座用的部份鋼筋混凝土塊。由于它們很重,瓦工們暫時還沒有設法將它們運走。同學們有什么方法,把它們搬運到操場的一角去嗎?(二)學習新課1、建立“杠桿”的概念(1)請力氣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塊。(2)學生思考:搬不動、移不走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用木棍式的東西來撬)(3)請體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塊。a. 大家想:怎么撬?    b. 一女生動手用木棍撬。(4)教者把準備好的12根木棍,發給各實驗小組,讓每一個學生都來一次,都來感受下下先搬后撬的親身體驗。(5)建立“杠桿”的概念教者講述:我們剛才用來撬移鋼筋混凝土塊用的木棍,在實際運用中,人們常常會先在木棍下墊上磚塊、石塊、鐵塊之類的能夠支撐木棍用的物體,再用木棍來撬重物。這時的木棍已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它成了一種簡單的機械—杠桿。(回實驗室,黑板板書課題:14. 杠桿)(6)(師生回實驗室)(出示投影并講解):杠桿上的“三點”:支點、重點、力點。2、認識“杠桿的作用”(1)發現杠桿的省力原理a. 提問:運用杠桿作工具時有什么作用?(黑板板書:杠桿的作用)b. 學生舉例c. 學生比較:動手搬、抬和用木棍撬移混凝土塊的兩種不同效果,并交流操作實踐中的體會。d. (文字投影) 名人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一個人把地球撬動”。e. 歸納得出結論:杠桿有省力作用。(黑板板書:1. 省力)(2)實驗認識,用杠桿作工具時,還有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情況。a. 提問:是不是一旦應用了杠桿就能省力?b. 學生用杠桿尺實驗研究。c. 學生匯報實驗研究的結果。d. 學生演示:(1)用鑷子取瓶中的彈子;(2)用天平稱彈子。e. 歸納小結:用杠桿作工具時,除了省力的情況外,還有“費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費力”兩種情況。(黑板板書:2. 費力;3. 既不省力,也不費力)3、探索研究杠桿工作規律(1)提問:你能否利用人們應用“杠桿原理”制造出的工具,去探索一下杠桿的工作規律?(3)學生利用工具操作,研究探索杠桿工作規律。a、看課文中插圖,認識人們應用“杠桿原理”制造的工具(釘錘、剪刀、鉗子、鑷子)b、利用實物分析:“釘錘、剪刀、鉗子、鑷子”上哪是“支點”?哪是“重點”?哪是“力點”?c、利用工具操作:a. 用“起釘錘”拔木板上的釘子; b. 用“剪刀”剪硬紙板;c. 用“鉗子”剪斷鐵絲;   d. 用“鑷子”取出瓶中的彈子。d、說一說:a. 杠桿在什么條件下省力?b. 杠桿在什么條件下費力?c. 杠桿在什么條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費力?e、思考、討論:a. 常用的表示數量關系的符號有幾種?b. 怎樣運用其中的一種符號,把杠桿上的“三點”,在什么條件下省力、在什么條件下費力、在什么條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表示出來?f、(文字投影)歸納總結:杠桿的工作規律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 — — 4、教者小結: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改變的,它并不都是像一根棍子。但凡是有支點、力點、重點,工作時力點與重點圍繞支點轉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的工具并不都是省力的,也有是費力的,這主要是為了工作方便。人們一旦掌握了杠桿的規律,就可以根據需要,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三)鞏固應用1、(出示小黑板)請你舉例,說說杠桿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2、學生交流。(四)布置作業課外應用杠桿原理做一些實事,并把所做的經過等記入日記,向大家匯報。

杠 桿 篇9

  杠      桿大綱要求:1、理解力臂的概念。2、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知識點分解:1、杠桿的概念。        2、杠桿的五要素。3、杠桿的示意圖。      4、杠桿的平衡條件一、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什么是杠桿的五要素,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4、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二、教具:計算機及其網絡、課件、投影、激光手電、直尺。三、教學重點:1、杠桿的五要素。2、杠桿的平衡條件。四、教學難點:力臂概念的理解。教學過程:導入:阿基米德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杰出的科學家,他有一句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棍,我就能搬動地球”。他的話有道理嗎?從這一節開始我們就研究這個問題。(板書:第十三章簡單機械  第一節 杠桿)人們在勞動中經常使用各種機械,有的機械很簡單,例如鉗子、剪子、螺絲刀、扳手等;有的機械比較復雜,例如:縫紉機,車床、印刷機、收割機、起重機等等。復雜的機械是由許多元件、部件組成的,其中不少都是簡單機械。所以簡單機械的知識是理解復雜機械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從杠桿這種簡單機械開始學習(板書:一、杠桿的概念)。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杠桿了:這是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的情景。他們就是靠杠桿這一簡單機械來搬動巨大石塊,從而建造了世界奇跡——金字塔。請同學們利用手邊的直尺和橡皮做一個簡單的杠桿,來撬起你的文具盒(學生實驗)。根據剛才的實驗,撬動石塊我們首先需要什么?(學生回答)————撬杠。將撬杠放在石塊下;向下壓撬杠,就可以撬動大石塊了。(同步動畫演示)。那么在這里使用的撬杠是具有什么特點棍呢?它必須是一根硬棒;這根硬棒就叫做杠桿。具體地說就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杠桿,比如蹺蹺板、小型抽水機的手柄。它們都有一根硬棒,都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一個固定點轉動。所以它們都是杠桿。誰還能舉出幾個杠桿的例子?學生回答。(剪刀、鉗子、鍘刀、桿秤、起重機的吊桿、天平的橫梁、扁擔、指甲刀)。為了更好的了解杠桿,我們先學習幾個有關的名詞,(板書:二、杠桿的五要素)。在撬石塊的例子中,杠桿繞著o點轉動,我們就把這一點叫做杠桿的支點。即:“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叫做杠桿支點!背S米帜竜來表示。人加在杠桿的一端的力,使杠桿發生轉動,這個力就叫動力,在圖上用f1來表示。杠桿另一端石塊的重力阻礙了杠桿的轉動,我們稱為阻力,在圖上常用f2表示。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出抽水機的手柄這個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學生敘述,教師演示)。當沿著動力的方向作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叫做動力的作用線,那么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做動力臂,用l1表示動力臂。同樣,我們可以做出阻力臂,用l2表示。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蹺蹺板和抽水機手柄這兩個杠桿中的力臂(學生練習)。請大家注意:找力臂時一定要先畫力的作用線,然后用幾何的方法,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引垂線,這段線段的長度就叫力臂。一定不要把支點到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當作力臂。這五個概念是分析杠桿時經常使用,所以常稱它們為杠桿的五要素。練習:找出鍘刀中的杠桿,并標出它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學生練習,教師點評。如何才能用很小的力撬起更大的石塊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實驗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F在讓我們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利用國際互聯網絡進行模擬實驗。請同學們打開網頁( 05/html/lever. htm):屏幕的杠桿上有彩色的刻度標記,每格為0.1m。每個砝碼的重力是1n。掛砝碼前杠桿剛好平衡。你可以使用鼠標左鍵在杠桿的任意刻度上掛上或取下若干個砝碼,找出杠桿平衡的規律。(方法是:在鉤碼上單擊鼠標左鍵,可取下一個鉤碼;在其他位置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到其他鉤碼下方或杠桿刻度上,松開左鍵即可增加一個鉤碼。)實驗時,在杠桿的不同位置兩邊掛上若干個鉤碼,調節鉤碼的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觀察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填入表中。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重做兩次實驗,計算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值,并將結果填入表中。總結杠桿平衡的條件。根據實驗讓學生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就是:f1 l1=f2 l2.。這就是著名的杠桿原理。公式表示了杠桿平衡的條件,既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關系。此公式也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它表示在杠桿平衡時,動力、阻力的大小與它們的力臂成反比。關于如何使用杠桿才能更省力以及這個公式的具體運用,我們將在下一節中繼續研究。小結:今天我們都學習了什么?(一、杠桿的定義;二、杠桿的五要素;三、用實驗研究了杠桿的平衡條件。)課下請同學們思考,如何使用杠桿才能做到更省力。今天的作業是:課本p193頁練習1.2.3題。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杠  桿一、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二、教具:杠桿、支架、鉤碼、尺、線等三、復習       請畫出下面點到線的距離。(學生板演)四、 導入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棍,我就能搬動地球”你知道這句話中的道理嗎?在這句話中“一個立足點,一根長棍”指的是什么呢?對,這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杠桿。(板書課題)五、 新授師:那么什么是杠桿呢?(一)杠桿定義同學們請看:(教師演示)我們來模擬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怎樣用一支棍撬起一塊大石頭?(模擬撬粉筆盒)師:在模擬這個過程中,我們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過程中這支硬棒在一個力的作用下,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象這樣的一支硬棒叫杠桿。(板書定義)同學們能否利用手邊的刻度尺來做一個杠桿撬起你的書本呢?(學生實驗)師:你能舉出幾種在日常生活當中見過的杠桿嗎?(學生舉例)出示投影片:起子、鍘刀、羊角錘、抽水機柄、剪甲刀等。教師指出,這些都是杠桿,然后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需要注意的是杠桿并非一定是直的。(二)杠桿的五個要素:師:其實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利用杠桿了(看圖13-1),那么他們利用杠桿的目的是什么呢?(學生答,省力)對,我們利用杠桿時一般都是為了省力,那么杠桿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幾個有關于杠桿的名詞。我們以剛才的撬棍為例來學習這幾個名詞,為了學習的方便,我們可以把這個圖畫出來。(教師示范講授)1、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用紅筆標出)2、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注意:動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受力物體是杠桿,動力作用點在杠桿上。(教師演示)3、  阻力:阻止杠桿轉動的力。(f2)同樣,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受力物體同樣是杠桿,阻力作用點也在杠桿上。(教師演示)4、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動力作用線的定義在課本的下面(學生閱讀)在我們這個例子中,如何才能畫出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教師演示)我們把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5、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那么如何畫出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呢?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不夠長怎么辦?(教師演示)師:我們把這五個要素叫做杠桿的五要素,F在我們來練習畫一個(出示投影)(三)實驗: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學習完了杠桿的五個要素后,我們來通過實驗研究一下杠桿為什么能用較小的力,產生較大的力。首先請同學們來閱讀一下課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們這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學生閱讀并找學生說出)師:我們通常是在杠桿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況下使用杠桿的,所謂的平衡指的是杠桿在水平位置上靜止,或勻速轉動。在我們這個實驗中的第一步應該把杠桿在水平位置上調平,為什么這樣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解釋原因)。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找學生起來說做法,教師演示)師:那么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能否再去調節杠桿的平衡呢?(學生回答)實驗的第二、第三步應該怎么辦,請同學們繼續看書。師:在這個實驗中我們要做幾次?我們用什么來當動力和阻力?為了統一一下標準,我們把支點右邊的鉤碼當動力,支點左邊的鉤碼當阻力。在這三次實驗中同學們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讓杠桿達到平衡。我們前后位每四人一組,每組出一名同學負責隨時記錄數據。好現在請同學們按照課本上的實驗步驟開始做實驗。(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找一組的實驗數據投影,并分析數據。師:在這三次實驗中,同學們能否找出一個規律來?(請學生回答)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師:對,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杠桿平衡條件。(板書) 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用字母表示的話這個公式可以寫成:f1l1=f2l2這個平衡條件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這個關系式也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說,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時候,我們使用杠桿所用的動力是與動力臂成反比的,動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可以用較小的力產生較大的力了。六、 小結在這一節課中我們主要學習了那些知識,請同學們來總結一下(學生總結)

杠 桿 篇10

 。ㄒ唬┙虒W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

  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

 。ㄈ┙虒W過程

  一、新課引入

  由學生閱讀課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學習內容。

  教師指出,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

  由學生閱讀本節開頭的大問號后的一段。并參閱圖13�23、圖13�24,圖13�25說明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引出杠桿一節。

  “板書:第十三章 簡單機械 一、杠桿”

  二、進行新課

  1.什么是杠桿?

  提問: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塊很重的石塊?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并結合課本圖13�2甲或出示事先畫好圖的小黑板講解。給出杠桿的定義。

  教師指出: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觀察和演示: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杠桿。觀察裝置中哪個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哪個固定點轉動。

  板書:“1.什么是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1)教師以講什么是杠桿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板書:“2.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

  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2)以課本圖13�2丙,抽水機的柄為例(出示小黑板,圖中暫不畫出兩個力臂),結合演示抽水機柄模型,由一名學生在板圖上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教師: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動或杠桿勻速轉動。今天研究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

  (2)實驗目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

  (4)提問:步驟1,為什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驟2,為什么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學生答出: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學生答出。

  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だ迕,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長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值。)

  (5)學生實驗,實驗數值記錄在課本表中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

  (6)總結:由多個小組報告,根據實驗數值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數學表達式。

  板書:“3.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結重點知識

  (1)什么叫動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畫出節后練習第3題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杠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由四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各杠桿示意圖如圖1所示。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本節課之后練習1、2、3題

杠 桿 篇11

  1、掉魚桿是一根杠桿,請在桿上的a、b、c三點分別對應寫上支點、畫出動力和阻力.2、如圖所示的杠桿中,動力的力臂用 表示,圖中所畫力臂正確的是(   )         

  3、正確表示開瓶蓋時該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的是(    )                                                 4.繪制力臂5.小明用力f翻石塊,請作出力f對支點o的力臂;6.如圖鋼絲鉗,a為剪鋼絲處,b為手的用力點,0為轉動軸,圖7為單側鉗柄及相連部分示意圖。請在圖7中畫出剪鋼絲時的動力f!、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1。            8.小蘭和爸爸的體重分別為400n和800n,小蘭站在距離中央支點2m的一側,爸爸應站在距離支點多遠處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9.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oa=0.3米,ob=0.2米,a點處掛一個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g,b點處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則物體g重力大小為       牛,力f大小為      牛。 10.根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相對大小,可將杠桿分為三種類型:          、oa=25厘米,ob=20厘米,oc=20厘米,ac=15厘米,b點所掛物體重為45牛,當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秤的示數為(     )a.36牛      b.45n  c.50牛     d.60牛 11.所示杠桿重不計,o為支點,ao=0.2m,當在a點懸吊一重6n的物體,繩子的拉力f=3n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圖中畫出拉力礦的力臂l2,力臂l2為________m. 12.圖(甲)表示一個指甲刀示意圖,圖(乙)是杠桿cba結構示意圖(桿cba質量可忽略),其中b為支點,cb=0.5厘米,ab=4.0厘米,bd=0.4厘米,作用在c點上的力f1=10牛頓。求在a點所加的最小力是多少?一位同學解答如下:

  解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 f2l2,得:f1·bc=f2·ba……由此可求出f2的值。請你判斷上述求f2的表達式是否正確?若正,算出f2的值;若不正確,請給出正確解答過程。13.如圖工具,在使用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14.筷子是中國和其他部分亞洲國家特有的用餐工具.一般使用筷子的方法如圖4所示,則筷子是:a.費力杠桿,但省距離b.省力杠桿,且省距離

  c.省力杠桿,但費距離d.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15.各式各樣的剪刀都是一對杠桿.要剪開較硬的物體,使用哪種剪刀最合適? ( 。      

  a.        b.        c.        d. 16..用一把攝子夾取物體,手壓在b處,如圖3所示。鑷子作為杠桿,支點在           處,它是            杠桿。(填省力、費力情況)17.以下工具:①鋼絲鉗;②天平;③扳手;④掃帚;⑤鉤魚桿;⑥瓶蓋起子. 正確使用情況下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18.人體的運動系統相當復雜,但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動力作用下繞關節轉動。如圖2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當于杠桿,肱二頭肌收縮提供動力。由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   )a、費力、省距離的杠桿;    b、省力、費距離的杠桿;c、既費力,也費距離的杠桿;d、既省力,也省距離的杠桿。19、如圖2所示是一個指甲刀的示意圖;它由三個杠桿abc、obd和oed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三個杠桿都是省力杠桿;b、三個杠桿都是費力杠桿;c、abc是省力杠桿,obd、oed是費力杠桿d、abc是費力杠桿,obd、oed是省力杠桿。                      20. 園藝師傅使用如圖1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a、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b、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c、增大動力臂,省力; d、減小阻力臂,省力。21.如圖所示,用撬棒撬起大石頭,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哪一種方式更省力22.使用羊角錘拔釘子,動力作用在錘柄上a點。請作出拔釘子時所用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23.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帶刻度的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和        。    實驗步驟: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使橫梁在         位置平衡。……

 、乓煌瑢W發現支架上的杠桿在未掛鉤碼時右端低,左端高,這時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向           移,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⑵同學做了兩次實驗,試根據杠桿的平衡條 件,在下表的空格內填上正確的數值。

  實驗次數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15

  10

  2

  5

  10

  4(3)在已平衡的杠桿下,各加一個同樣的鉤碼,如圖則杠桿的狀態是                4)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5)若用彈簧秤代替杠桿一端的鉤碼進行實驗,當彈簧秤由豎直方向拉改為斜向下拉時,彈簧秤的讀數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杠 桿 篇12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點和歸宿的以體現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梳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杠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采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數據——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態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于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于語數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

  用杠桿尺做實驗、通過實驗收集并整理、分析數據,理解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導入

  生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 為什么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杠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杠桿”。請一個同學來講臺上示范,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杠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么我們以后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杠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杠桿?是,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想好后,組內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于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杠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數據,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數據統計

  對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

  八、對數據梳理分析,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了什么?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的點撥、指導。小組交流后,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疑、辯論。教師也根據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疑。最后得出實驗結論;仡欓_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杠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杠桿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發揚。

杠 桿 篇13

  這學期,我們科組明確規定了今后教學的方向,用八個字概括為 “聚焦課堂,追求實效”。

  我上了一節課——《杠桿》,感觸較深。這節課我盡力找一個合適的載體來生動形象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現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

  其中有一個道題目是這樣的:小明買了一條2Kg的魚,因為現在的商販有投機倒把的現象,小明想用剛剛學過的知識驗證一下這條魚是否足量?墒巧磉呏挥幸话阎背吆鸵粋量程只有10N的彈簧測力計,還有一根系東西的細繩子。誰能幫小明來驗證這條魚呢?(條件是要保證魚的完整。)

  這道題的內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澀的題目,讀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是每個人差不多都有過的經歷。所以,題目一出來,同學們便躍躍欲試,誰都想大顯身手,做個熱心人,我便趁機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展開小組討論,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同時旁敲側擊,引導學生回到課本,回到基本的知識點,使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問題的能力,還牢牢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最關鍵的是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哦!原來物理就在我身邊,原來物理這么有用!極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們在每節課上都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而不僅僅只交給學生死板的知識點,那么,現在的課堂還會象現在這樣毫無生機嗎?

  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首先要使學生掌握社會所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并相應的訓練某些技能技巧。與此同時要特別加強學生物理能力的培養。大家知道,物理學的根本特點就是以系統的觀察和實驗同嚴密的邏輯體系相結合。學習物理必須從觀察和實驗出發,把觀察和實驗的結果進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運用這些知識點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把目光聚焦于課堂,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績再上一個新臺階!

杠 桿(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杠桿

    詳細介紹:第十三章簡單機械第一節杠桿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及杠桿的五要素。2、理解杠桿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能力目標: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

  • 杠桿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什么是。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 2.知道有關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的力臂。 3.理解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 杠桿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什么是。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 2.知道有關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的力臂。 3.理解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 杠桿

    第十三章簡單機械第一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及的五要素。2、理解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3、理解的平衡條件。能力目標: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度。...

  • 教案示例·杠桿的應用(精選2篇)

    課時:1課時教學要求:1.知道使用杠桿的三種情況: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及每種杠桿的特點.2.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指出它們的支點、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會確定力臂;指出屬于哪一種杠桿.3.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

  • 《杠桿》說課稿(精選14篇)

    5月27日,我們培訓班一行人來到美麗的鳳凰初級中學,潘益虎、張志榮和肖浩峰三位老師在這里開設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杠桿》。下面是我對這三節課一些個人的不成熟的意見。...

  • “杠桿”教學設計(精選2篇)

    【設計理念】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許多工具杠桿談起,通過學生主動觀察、分析、猜想、探究,從而得到杠桿概念及其平衡條件。教學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盡量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物理知識,從而激發起...

  • 杠桿教案示例(精選3篇)

    (一)教學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 杠桿的應用教案示例(精選3篇)

    (一)教學要求1.知道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二)教具:羊角鐵錘、木板、鐵釘。天平和砝碼。...

  • 《杠桿》教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認識杠桿授課時間6月18日教學目標1、依據生活經驗認識平衡力和平衡狀態的概念,會判斷物體受到的力是否為平衡力;2、經理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歸納、總結出結論;3、會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第一冊杠桿(通用2篇)

    (一)教學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 杠桿的應用(通用8篇)

    一、教學目的⒈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三種杠桿的概念、特點及應用。⒉通過三種杠桿的分析,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及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 杠桿的平衡條件(精選6篇)

    課題第九章 機械與人第一節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課時總 1課時課型:科學探究 整改意見第 1課時教學目標1、 觀察生活、生產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桿,能從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動力、阻力、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

  • 杠桿的 應用

    杠桿的 應用教 學 目標:1、知道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簡單的計算。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重點、難點:1、會判斷三種杠桿的分類及其特點。...

  • 杠桿的平衡條件

    課題第九章 機械與人第一節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課時總 1課時課型:科學探究 整改意見第 1課時教學目標1、 觀察生活、生產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桿,能從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動力、阻力、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

  • 九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日韩一级视频 | 污视频在线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欧美 | 久久作爱视频 |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8在线 | 内射在线Chinese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aaa |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 美女午夜福利4K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网站最新地址 | 国产精品第10页 | 波多野无码黑人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国产一区 | 欧美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ririai886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乱码 | 大地资源影视免费观看 | 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在线观看的网站你懂的 | 日日嗨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 日本一级淫片1000部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日韩欧美激情 | 一区二区三区产品免费精品久久75 | 高潮真紧好爽我视频 | 久爱视频精品 | 91精品在线看 | 999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性猛交99久久久久99按摩 |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久久久 | 国产成人在线网址 | 亚洲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