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 桿
杠 桿大綱要求:1、理解力臂的概念。2、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知識點分解:1、杠桿的概念。 2、杠桿的五要素。3、杠桿的示意圖。 4、杠桿的平衡條件一、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什么是杠桿的五要素,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4、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二、教具:計算機及其網絡、課件、投影、激光手電、直尺。三、教學重點:1、杠桿的五要素。2、杠桿的平衡條件。四、教學難點:力臂概念的理解。教學過程:導入:阿基米德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杰出的科學家,他有一句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棍,我就能搬動地球”。他的話有道理嗎?從這一節開始我們就研究這個問題。(板書:第十三章簡單機械 第一節 杠桿)人們在勞動中經常使用各種機械,有的機械很簡單,例如鉗子、剪子、螺絲刀、扳手等;有的機械比較復雜,例如:縫紉機,車床、印刷機、收割機、起重機等等。復雜的機械是由許多元件、部件組成的,其中不少都是簡單機械。所以簡單機械的知識是理解復雜機械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從杠桿這種簡單機械開始學習(板書:一、杠桿的概念)。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杠桿了:這是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的情景。他們就是靠杠桿這一簡單機械來搬動巨大石塊,從而建造了世界奇跡——金字塔。請同學們利用手邊的直尺和橡皮做一個簡單的杠桿,來撬起你的文具盒(學生實驗)。根據剛才的實驗,撬動石塊我們首先需要什么?(學生回答)————撬杠。將撬杠放在石塊下;向下壓撬杠,就可以撬動大石塊了。(同步動畫演示)。那么在這里使用的撬杠是具有什么特點棍呢?它必須是一根硬棒;這根硬棒就叫做杠桿。具體地說就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杠桿,比如蹺蹺板、小型抽水機的手柄。它們都有一根硬棒,都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一個固定點轉動。所以它們都是杠桿。誰還能舉出幾個杠桿的例子?學生回答。(剪刀、鉗子、鍘刀、桿秤、起重機的吊桿、天平的橫梁、扁擔、指甲刀)。為了更好的了解杠桿,我們先學習幾個有關的名詞,(板書:二、杠桿的五要素)。在撬石塊的例子中,杠桿繞著o點轉動,我們就把這一點叫做杠桿的支點。即:“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叫做杠桿支點。”常用字母o來表示。人加在杠桿的一端的力,使杠桿發生轉動,這個力就叫動力,在圖上用f1來表示。杠桿另一端石塊的重力阻礙了杠桿的轉動,我們稱為阻力,在圖上常用f2表示。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出抽水機的手柄這個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學生敘述,教師演示)。當沿著動力的方向作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叫做動力的作用線,那么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做動力臂,用l1表示動力臂。同樣,我們可以做出阻力臂,用l2表示。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蹺蹺板和抽水機手柄這兩個杠桿中的力臂(學生練習)。請大家注意:找力臂時一定要先畫力的作用線,然后用幾何的方法,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引垂線,這段線段的長度就叫力臂。一定不要把支點到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當作力臂。這五個概念是分析杠桿時經常使用,所以常稱它們為杠桿的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