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 桿
練習:找出鍘刀中的杠桿,并標出它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學生練習,教師點評。如何才能用很小的力撬起更大的石塊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實驗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現在讓我們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利用國際互聯網絡進行模擬實驗。請同學們打開網頁( 05/html/lever. htm):屏幕的杠桿上有彩色的刻度標記,每格為0.1m。每個砝碼的重力是1n。掛砝碼前杠桿剛好平衡。你可以使用鼠標左鍵在杠桿的任意刻度上掛上或取下若干個砝碼,找出杠桿平衡的規律。(方法是:在鉤碼上單擊鼠標左鍵,可取下一個鉤碼;在其他位置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到其他鉤碼下方或杠桿刻度上,松開左鍵即可增加一個鉤碼。)實驗時,在杠桿的不同位置兩邊掛上若干個鉤碼,調節鉤碼的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觀察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填入表中。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重做兩次實驗,計算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值,并將結果填入表中。總結杠桿平衡的條件。根據實驗讓學生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就是:f1 l1=f2 l2.。這就是著名的杠桿原理。公式表示了杠桿平衡的條件,既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關系。此公式也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它表示在杠桿平衡時,動力、阻力的大小與它們的力臂成反比。關于如何使用杠桿才能更省力以及這個公式的具體運用,我們將在下一節中繼續研究。小結:今天我們都學習了什么?(一、杠桿的定義;二、杠桿的五要素;三、用實驗研究了杠桿的平衡條件。)課下請同學們思考,如何使用杠桿才能做到更省力。今天的作業是:課本p193頁練習1.2.3題。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杠 桿一、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二、教具:杠桿、支架、鉤碼、尺、線等三、復習 請畫出下面點到線的距離。(學生板演)四、 導入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棍,我就能搬動地球”你知道這句話中的道理嗎?在這句話中“一個立足點,一根長棍”指的是什么呢?對,這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杠桿。(板書課題)五、 新授師:那么什么是杠桿呢?(一)杠桿定義同學們請看:(教師演示)我們來模擬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怎樣用一支棍撬起一塊大石頭?(模擬撬粉筆盒)師:在模擬這個過程中,我們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過程中這支硬棒在一個力的作用下,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象這樣的一支硬棒叫杠桿。(板書定義)同學們能否利用手邊的刻度尺來做一個杠桿撬起你的書本呢?(學生實驗)師:你能舉出幾種在日常生活當中見過的杠桿嗎?(學生舉例)出示投影片:起子、鍘刀、羊角錘、抽水機柄、剪甲刀等。教師指出,這些都是杠桿,然后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需要注意的是杠桿并非一定是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