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文學作品的欣賞
(四)分析人物形象。
l.找出文中寫孔乙己的“臉色”的語段。(第 4、6、11)
板書:“青白”“紅”“灰”“黑”。
2.聽第 4段的錄音,討論分析“青白”“紅”的表達作用,再找出能體現出這種性格特征的其他語句加以印證。
“青白”說明什么?
孔乙己是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殘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一生窮愁潦倒,既未能進學,又不會營生,再加上他好喝懶做,不愿以自己的勞動去爭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連溫飽都得不到保障。(板書:既窮又懶)
“紅”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當時怎樣的心理狀態?
當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時,他就竭力爭辯,企圖維護自己“讀書人”的面子。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自欺欺人;另一方面也流露了他內心的恐慌、羞愧,說明他本質不壞,只是不得已偶爾為之。(板
書:自欺欺人)
3.指名朗讀第6、11段,分析“灰”“黑”的表達作用,再找出體現這種性格特征的其他語句加以印證。
孔乙己剛剛復原的臉色為何又“籠上了一層灰色”?這里的“灰色”如何解釋?
“灰色”是頹廢和失望的神色。上文“不屑置辯”表現出他自命清高,“灰色”臉色的描寫,表現了孔乙己因撈不到秀才被人家取笑戳到痛處、觸及內心的瘡疤時那種失望、頹唐的悲涼。心理,說明ha腐不堪,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板書:自命清高、迂腐不堪)
從“黑而且瘦”的臉色可以推想孔乙己當時是怎樣的境況?
受盡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茍延殘喘。“懇求”的眼色,顯現出他橫遭摧殘后畏縮、害怕、絕望的心境。
4.小結:孔乙己的性格既可笑又可悲,他身上既有科舉失敗的隱痛,又有以讀書人自居的清高;貧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懶做;很想清白做人而有不免偷竊;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卻又時時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孔乙己的“臉色”由“青白”而“紅”,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邏輯發展。作者用不同的顏色點染主人公臉部的神情,通過臉色的變化,完成了孔乙己的悲劇形象,展現了這個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犧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慘畫面。
(五)指導賞析小說人物的角度。
賞析小說人物的角度可以很小,小到只對某個細節發表看法。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身影、一個道具如果在作品中多次出現,或不斷變化,那也許就是作品中運用的藝術手段,我們也就可以敏感的捕捉住這些東西,去領悟、去品味。找們現在就是從一個極小的角度去賞析這篇小說的人物形象的。當然,也可以從總體上采用的手法賞析小說的人物形象。請同學們把書翻到93頁,齊讀“白描手法”這一部分。
(六)遷移運用。
1、《變色龍》、《故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分別可從哪些角度去賞析?
2、仿照“白描手法”這一段,從下面片斷賞析《小桔燈》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
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反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一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點頭說:“我要xx醫院,找胡大夫。我媽媽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x x醫院的電話號碼嗎?”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