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⑷劇作在荒誕的背后,深刻地表現了現代文明中的人生處境:生活在盲目的希望之中。人們遙遙無期地等待著一個模糊的希望,到頭來只是一場夢幻,只有失望、再等待、再失望,在期待中耗盡生命,在失望中飽嘗痛苦。舞臺上演出的是人類社會的抽象化縮影。兩個流浪漢是人類的象征,他們生活在世上只有一件事:等待戈多。戈多是什么?西方評論家絞盡腦汁,作出各種解釋,從一個著名的摩托運動員到巴爾扎克的一部不出名的早期喜劇中的一個角色,進行種種類比評析。也有人問過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戲里說出來了!睂Ω甓嗟暮x無法也無須去作瑣細的考證,但劇中戈多確是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季米爾的救星和希望。然而象征人類的流浪漢,等來的卻不是救星,卻是痛苦和壓迫──幸運兒和波卓。幸運兒是痛苦的化身,他備受折磨,任人奴役。波卓是壓迫的體現,他蠻橫兇狠,傲氣十足。第二幕中波卓瞎了眼,求救于流浪漢,表明了作者的另一觀點:命運變化無常。用劇中人的話說:“天底下沒有一件事情說得定!绷骼藵h等待的希望是渺茫的,今天等不到,明天還是等不來,永遠得不到。劇作第二幕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幕的再現,加強了這種觀念的直觀性,要是繼續寫下去,第三幕、第四幕,照樣還是等待、等待……
【名師引領探索】
查找資料,了解《等待戈多》誕生、演出經過:
有一天貝克特走在巴黎的街道上,迎面被一個陌生男子刺了一刀,他以為自己死了,醒來卻躺在醫院里。警察抓到了謀害他的兇手,貝克特痊愈后去監獄看望這個人,他問兇手為什么要刺殺自己,那人回答他:我也不知道——現實的荒誕性幾乎在生死的一剎那讓貝克特領悟了。于是,反映人生荒誕的《等待戈多》便醞釀在作者心中。1952年,《等待戈多》問世。
《等待戈多》首演轟動,從此,它云游四方,在各地上演:在物質富足的地方演《等待戈多》是醒世,在精神淪陷的地方演《等待戈多》是警世。
1957年,舊金山演員實驗劇團為圣昆廷(sanquentin)監獄的1400名囚犯演出《等待戈多》時,僅僅幾分鐘后,就吸引住了這些世界上最粗魯的觀眾,并且在心靈深處使他們感到了震驚。據說,從此以后,戈多劇中的臺詞、角色,都成了圣昆廷特有的語言和傳說的一個永久組成部分。當然,不能說囚犯們具有更高的鑒賞水平,但是他們的處境確實使他們處在《等待戈多》一劇中的狀態,從而有助于他們理解這個話劇。他們一直等待著拿鑰匙為他們開門的人,那個人就是“戈多”。事實上,貝克特的寓所就位于巴黎最著名的監獄附近,從他的書房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囚犯們手扶柵欄,眼望藍天的情形。這一幅畫面不知是否會對貝克特創作《等待戈多》產生影響。
【類文欣賞】
禿頭歌女
[法國] 歐仁•約內斯庫
第十場
[人物同前場,缺瑪麗。]
馬丁太太:這首詩使我毛骨悚然……
馬丁先生:可是詩中有某種熱情……
消防隊長:我覺得這詩十分出色……
史密斯太太:然而……
史密斯先生:您夸張了……
消防隊長:注意,確實如此,這一切是很主觀的……但是,這就是我的世界觀,我的夢想。我的理想……再說,這使我想到我該走了。既然你們沒有鐘,我呢,再過三刻鐘加十六分鐘,我準時要到城那頭去救火。我必須趕緊去,雖然這不是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