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導學案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小結: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拓展延伸
1、交流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詞語等。
2、試著根據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下來。
課后練習
一、請你用物候知識解釋“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現象。
【答】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卻依然白雪皚皚,只有寒冷,沒有爛漫的鮮花,這是由于高下的差異!疤焐健焙0紊醺,氣溫自然偏低。
二、古代詩詞中常常寫到梅雨。柳宗元寫在廣西柳州的《梅雨》詩說:“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農歷三月)!倍鸥懺谒拇ǔ啥嫉摹睹酚辍吩娬f:“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黃梅!碧K軾寫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風》詩說:“三時(農歷五月)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趠風!闭埬阌梦锖蛑R解釋這種現象。
【答】梅雨多發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時間不一樣。柳州、成都、湖州地點不同,入梅時間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長短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進的。
三、揣摩詩作中描述出的有關物候現象。(《塞下曲六首(其一)》《涼州詞》《塞下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明確:
(1)《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說明:農歷五月,多數植物早已過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異。
(2)《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有人認為“黃河”應為黃沙)
說明:兩種說法的角度不同。從物候學的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是事實,從地理學角度分析,“黃河遠上白云間”則不可能,涼州城與黃河相去甚遠。有可能是“河”與“沙”傳寫錯誤。但是從文學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沒有“黃河遠上白云間”那樣顯得有美感,文學是可以發揮想像的。
(3)《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說明:月黑雪猛,非雁飛之時,此時大雁高飛,暗示已有敵情。華羅庚認為“月黑天高時,怎見得雁飛”,理由是北方大雪時,不可能有大雁,因為大雁早已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