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自主學案
6、本文敘述了墨子同公輸盤、楚王的三個回合的斗爭,表現了什么思想?
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現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深入探求:
1、你對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以攻宋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請作簡要說明。 〔言之有理即可。〕
2、墨子的這種主張和他為實行自己政治主張而不畏艱險的斗爭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 我們今天來看“非攻”也還不失為一個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話說,是既有外交斗爭,又有實力較量,二者相輔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義立場上批判非正義的戰爭。但是,如果墨子只憑他的“雄辯” 去進行斗爭,仍然不能取得實在的戰果。不可無外交,但更要注意實力。墨子的實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領,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為后盾。起決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領的禽滑厘等宋國人民。這對我們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墨子為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不怕艱險,堅韌不拔,勇于自我犧牲的奮斗精神和始終重視實踐的作風,是激勵我們 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終身奮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這種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為他不懂得引起戰爭的社會根源和階級根源。墨子所處的時代所以發生連續不斷的兼并戰爭,是當時階級斗爭的必然現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張來制止的,因此,所謂非攻在墨子所處的時代是根本不能實現的。
積累:
辨析加紅詞在句中的詞義
文章釋析
一、謀篇立意
本文記述公輸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文章外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公輸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 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公輸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公輸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三、特殊句式例解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 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公輸》導學案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把握疑問句、反問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張。 目標
3.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反對侵略,熱愛和平,盡自己所能為和平作貢獻。
學習重點
1、積累文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