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閱讀教學指導:文體有別,因文答題
3、作者認為,要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常常需要經過四個階段,即: 懷疑
4、 有人說,我們國內的教育把有問題的孩子教得沒問題,西方一些
國家的教育把沒問題的孩子教得有問題。對這一說法你是怎么看的?請簡要回答。
簡析:第1、2、3題是對本文論點、論據知識的考查,答案是:第1題答案是c,第2題中,戴震幼時讀書善于提出疑問的事例,直接證明了文段中的第⑥句話所說的觀點,即“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第3題中,作者認為,要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常常需要經過四個階段,即:懷疑——辯論——評判——修正。第4題是對本文論點的運用型考查。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可在認識的深度上作過多要求。答案略。
二、閱讀下列短文,然后完成相關習題。
學習文化知識能不能走捷徑呢?這是許多初學的人時常提出的問題。回答不能過于籠統。一定說能或不能,都不恰當。還要看學習的是什么人,學什么?用什么方法,要按照實際情況分析。一般地說,學文化應該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特別是初學的人不宜要求過急。
“文化”這個詞在外國文里本來就是積累的意思。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很早就重視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這是符合一般規律的正確方法。因為學習不僅要靠理解力,還要靠記憶力,而理解力和記憶力無論有多強,要理解和記住剛學會的東西,總要有一個過程;哪一個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學會,其結果必定要吃大虧。
……
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有若干重要的關節,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初學的一個最重要的關節,就是在剛剛學會一、二、三或外國文a、b、c等等的時候,有一些輕浮的人,正如那個富翁的兒子一樣,往往就“欣欣然”起來,以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這也好像學打拳,剛學會幾個動作,多半以為自己很了不得,處處想跟別人較量幾下子。倒是學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領,才反而虛心起來。由此可見,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領的才越謙虛謹慎。
1、文章開頭提出了“學習文化知識能不能走捷徑”的問題,作者的回答是什么?
2、作者為什么說:“學文化應該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
3、第3段里有兩個加點的“關節”,第一個“關節”是指 ;第二個“關節”是指 。
4、作者在文章中闡明了哪些學習道理?為了闡明這些道理,文章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各舉一例。
學習道理:
論證方法:
簡析:第1、2、3題是對文章觀點和論據的理解性考查。答案應該是:1、“一般地說,學習文化應該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特別是初學的人不宜要求過急”。2、依據有二:1)“文化”這個詞在外國文里本來就是積累的意思;2)學習的一般規律是循序漸進。3、第一個“關節”是指起關鍵作用的環節;第二個“關節”是指一些初學者存在的滿足于一知半解的心態。第4題考查的是文章的論證方法,答案是:作者在文章中闡明了“學習要注重積累”、“循序漸進”、“要謙虛謹慎”等學習道理(學生答對一點即可),為了闡明這些道理,文章采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或擺事實)兩種論證方法。前者如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都是在直接論述“學習文化應該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這一學習道理。后者如用學打拳、富翁的兒子兩個事例證明“學習要謙虛謹慎”這一觀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