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10
4、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對舉,有什么深意?
[析]關于本文人物命名的寓意,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難點,理解它,有助于加深對本文中心的理解,和對比寫法的了解。
[參考答案] 智叟與愚公形成鮮明對比。智叟之“智”在于認為愚公“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這是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目光短淺,實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決定畢生平險、挖山不止。這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愚公目光長遠,且認為子孫無窮而山不加增,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為明智之舉。智者實愚,愚者實智。顯而易見,這樣命名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從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5、本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下面哪種說法比較準確,為什么?
a、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魄力和堅強毅力。
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認識問題的局限性。
c、反映我國古代哲學中“天人一體”的思想。
d、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團結一致,感動天帝的精神。
答:
[析]設計此題,是為了再次強化對本文寓意的理解,另外要注意神話與迷信的不同。
[參考答案] a。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二、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愚公移山》選自《 》,體裁是 ,本成語故事說明了 的道理。作者 ,名 ,鄭國人,戰國前期 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給加點的字注音:
始齔( ) 窮匱( ) 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