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
(2)為什么世上有很多的美人飽受著愧悔的晚年?
(3)“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指的是哪種美?
(4)美怎樣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誦讀欣賞:《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二、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三、學習過程:
1.預習:看注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
2.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 家, 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 ”,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告子》。
3.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全體誦讀課文,教師再范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
7.提問:(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8.整理:(1)通假字:
(2)字詞:一詞多義:
利、
道、
池、
兵、
之、
而;
古今異義:
親戚
去。
(4)詞性活用:域 固、 威
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四、當堂練習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孟子,名 。 時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