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政治復習提綱(全一冊)人教版
7、在人類發展史上,科技發展的每一次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8、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還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國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水平。
9、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我國要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就要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10、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11、要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就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12、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13、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我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損失、浪費嚴重。
14、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既不能做它的奴隸,也不能對它隨心所欲。
15、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說到底都是發展問題。面對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形勢,謀求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的共識!
16、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它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
17、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第五課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有哪些?(中華文化的構成)
①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②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④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⑤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⑥完備而深刻的道德倫理;
2、中華文化為什么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華文化的影響(作用)是什么?(中華文化不僅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中華民族有哪些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慨,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