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活動小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有不應該做的事情,責任就是一個人應當做的或者不應該做的事聽完材料后,回答兩個問題。討論,交流討論結果。聯系實際,回顧感受承擔責任歷程。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各組討論的結果,填寫教材第5頁表格。在討論、交流中使學生認識責任。聯系實際,幫助學生認識責任的含義。通過合作探究、討論明確責任的含義。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情。(二)責任的來源(活動四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多媒體播放:汶川地震相關資料,思考: 1、材料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上級領導、消防隊員、部隊戰士、醫生、民政部門等)
2、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物分別承擔了哪些責任?──略。教師講述:在救災的過程中,這些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3、他們承擔的責任來自哪里?作為社會一員的你能為災區做點什么?(在學生討論第3個小問題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認識責任的來源。)責任的來源: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責任來自于:對他人的承諾、分配的任務、上級的任命、職業的要求、法律規定、傳統習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則。[關于“公民身份”等可參看教師用書] (活動五)責任的幾種來源問題
1、教師講解責任的幾種主要來源2、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活動材料后面的四個問題,然后在全班交流。(p6)通過填寫得出:許多責任不只有一種來源。(三)責任與角色同在: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教師講述: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隨著所處環境和場所的變化,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著一種責任。 (活動六)做一個小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五張紙,在紙上寫下自己現在所扮演的五個角色,將全班分成五個小組。(p7)教師小結:我們在社會中生活,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著一種責任。要扮演好各種角色,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學生回答并歸類;交流責任的來源。。學生思考、回答、交流每個學生說出五個角色應承擔的責任。人們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負有不同的責任。明確責任的來源,幫助學生掌握責任來源是多個方面、多個層次的。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確中學生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責任。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投影圖片:我們的責任──和諧的社會]
二、誰在對我負責 (一)自己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