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我們向往公平學案
問題:你對任長霞的哪種品質印象最深?為什么群眾稱呼任長霞為“女包公”?
結論:(任長霞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正義,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伸張正義,他們給社會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帶來了秩序與公正,因而受到了群眾的敬佩和支持。因此,得到了群眾的愛戴。社會渴望正義。)
正義行為的定義:
在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中國農業大學考場發現11名考生找人替考。11名來自其他單位的人員分別替農大9名03屆畢業生和兩名在校學生參加考試。由于前來替考的是非本校人員,因此,學校保衛處向海淀區東升派出所報了案,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與此同時,學校取消了這9名畢業生今后的四級考試資格,并將有關情況通報其所在單位;對于兩名找人替考的本科生,學校將依據事實,按照《學生手冊》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
今后,替人考試有可能被判刑。因為,經過兩年醞釀的《國家教育考試法》草案,日前完稿,目前已經交到了國務院法制辦審查,并將報全國人大等待最終審議。“槍手”和雇主,將受到罰款、拘留甚至終生禁考的處罰。制造團體性惡性舞弊事件的,還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最高的可判處七年徒刑。
從交通管理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絕大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當事人違反交通規則而引起的,真正的交通意外事故微乎其微。闖紅燈、亂變道、無證駕駛、酒后駕駛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
1.材料中涉及了哪方面的規則、程序?
2.請繼續列舉社會的規則和程序。
3.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制度、規則和程序,社會生活將會怎樣?
結論(正義行為的要求):制度的正義性在于它是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
小剛在乘公共汽車上學的路上遇上這樣一件事:一位20左右的青年企圖逃票乘車,結果被乘務人員發現,為此,他們停下車就爭吵起來,大約有十幾分鐘。車上不僅有去上學的學生,也有需要按時上班的工作人員,還有一位身體不適想急于回家的老人。
小華是一個追求上進的學生。在一次期末考試時,為了考出好成績,他偷偷看了事先制作的小抄,還偷看了鄰桌同學的答案?荚嚦煽児己,由于小華的成績較好,受到老師的表揚。
小明的父親在外地打工,一天,他突然返回家中說:“因為接到村委會通知,明天要選鄉人大代表,我便趕回來參加投票,這是我的政治權力,不能隨便放棄!
上述行為哪些是正義的行為?哪些是非正義的行為?
試填寫下列表格
范圍 常見的正義行為 常見的非正義行為
家庭生活
學校生活
社會生活
如何對待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
(四)重點探究: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要做到以下五點:1、要為人正直 。 2、要有強烈的規則意識。 3、要堅持正義的標準。 4、不侵犯他人的利益。5、要鄙視和制止非正義的行為。
在一次國際乒乓球比賽中,中國運動員鄧亞萍和韓國運動員爭奪冠軍。決賽的關鍵時刻,韓國運動員打了一個擦邊球,裁判和韓國隊員都沒有發覺,鄧亞萍卻毫不猶豫的舉手示意,給對方加了1分。就這1分,導致了鄧亞萍的失敗,為此中國隊丟失了一塊金牌。
鄧亞萍為什么這樣做?她的做法導致金牌丟失,值得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