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
活動過程: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使整個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余震還未結束,救援工作已迅速展開:上級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消防隊員正在滅火,部隊戰士在尋找被困在廢墟中的人,醫生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做手術,民政部門緊急運來救援物資,并在社會上組織募捐活動……許多中學生從電視里看到這則新聞后也在想:我能做點什么?把零用錢捐出去吧。
在救災的過程中,哪些人承擔了責任?他們分別承擔了什么責任?
[學生]略
[老師]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與他人有或遠或近的關系,都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這種承諾,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現有的經歷和學習中,我們不難發現,責任可以來自對他人的承諾、分配的任務、上級的任命、職業的要求、法律規定、傳統習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則等。
下面我們來看責任的主要來源。(板書)
在社會的舞臺上,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那么責任的來源也就隨之不同。如父母的責任主要來自法律規定、道德原則和傳統習俗;學生的責任主要來自法律規定、分配的任務、公民身份;警察的責任主要來自法律規定、分配的任務、職業的要求、上級的命令;醫生的職責只要來自職業的要求、法律的規定、道德原則。
二、誰在對我負責(板書)
活動四:忘記帶作業本
活動目的:通過回顧責任的含義和來源,幫助學生明確每個人首先應自己對自己負責。
活動過程:
1.閱讀故事材料
小含忘了把作業本帶到學校,組長答應幫忙打個“掩護”,卻沒有履行自已的承諾。老師看到未交作業同學的名單很生氣。小含向老師保證她的作業已經完成,但老師一定要看到作業本才相信。小含想回家拿作業本,老師說:“這樣會耽誤你上課,還是請你的家長送過來吧。”小含的媽媽正在外地出差,她打電話給爸爸,但爸爸正在采訪途中,無法趕過來。小含感到很困惑:“誰對我負貴?”
2.要求學生以小含為例,分析材料中其他人的行為,如組長、老師、小含的父母,探討他們各自的責任、責任的來源等。
3.討論組長怎么辦。
[學生]略
[老師]每個人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對自己不負責,就應該承擔相應的后果。所以我們應該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不要將責任推給別人,否則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評價指導
這一活動可以使我們認識到責任的種種表現。
活動五:反思自己承擔的責任
活動目的:使學生明確我們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承擔責任的過程、逃避責任,自己就無法真正長大。
活動過程:
請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列舉自己在生活中自己承擔的責任,以及本該自己承擔而沒有承擔的責任。
[學生]略
[老師]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資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在我們的人生之旅中,小到為自己的一次約定守時,大到終身信守誠實、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如果不能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對自己負責,你就永遠無法長大成人。
活動六:他人對我負責
活動目的:激發學生對他人盡責的責任感;感受職業責任感的重要性,初步樹立職業責任意識,為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過程:
1.學生自己舉例對自己生活產生影響的、由他人承擔的責任。